“新农民”梁巧丽专注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报料热线] 2831000

  专注水稻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农田生态系统恢复与培育技术……梁巧丽是广东海纳农业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扎根农业生产科研一线的“新农民”。她在公司主要负责有机生态农业生产技术研究,天敌工厂日常管理与技术研发、农业科普、项目申报与实施等工作。

  她把实践经验转换成19项科技成果,先后为公司争取到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2项;带领团队获得“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个人曾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广东省农村乡土专家”“惠州市三八红旗手”“惠城区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梁巧丽(右一)带领农民朋友参观基地,介绍绿色防控、立体种养技术。

  专注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2014年6月农学硕士毕业后,梁巧丽便进入农业企业做技术,专注于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研究,推广应用赤眼蜂、诱虫灯、性诱捕器、黄板等绿色防控关键技术,辐射带动应用面积5000余亩,为公司及周边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作为一线技术人员,她曾负责惠城区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物联网绿色防控项目实施,大力推进“智能监测+生态控制+统防统治”全程绿色防控技术,通过科技集成化、管理智能化、防控绿色化,不仅实现了农药减量控害的目的,还达到了创建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绿色水稻产业发展目标。

  然而,技术推广刚开始并非一帆风顺。在推广应用性诱捕器绿色防控技术时,需要依靠人工在田地里组装设备,但一些农民认为这种技术耗人力、见效慢,不太愿意干。面对这种情况,梁巧丽只好亲自带领团队里的几个小伙子下田去组装设备。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展示,大家才了解到这种技术不仅可以减少人工,还能大幅减少农药的使用,最终技术得以推广开来。

  工作之余,梁巧丽不忘做好技术经验总结,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2018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参与完成《械化耕作和杂草防控的高效低成本有机作物生产方法》、《机蔬菜栽培的杂草防控方法》等10项国家专利申请,先后制定企业标准6项、地方标准1项。

  2019年5至8月,梁巧丽参加华南农业大学组织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并获得结业证书,她积极学习农业职业经理人需掌握的农业生产、技术管理、仓储、品牌建设等知识,并把所学知识制作成课件,培训新型职业农民、高素质农民逾1000人次;先后带领团队开展农业技术培训30余场让4000余农民收益。2020年,梁巧丽被认定为“广东省农村乡土专家”。

  为公司争取财政资金支持近7000万元

  在广东海纳农业有限公司,梁巧丽还负责项目的申报与实施。作为研发中心主任,她主持及作为主要负责人参与申报项目30余项,为公司争取财政资金支持近7000万元,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科技研发水平。

  记者发现,她主要参与申报与实施的项目包括惠城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技推广驿站、耐盐碱水稻重要功能基因挖掘及品种创新与应用、广东省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2017年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基地建设(广东农业公园建设)项目、2017年度中央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水稻品牌提升项目、惠城区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全产业链的水稻现代化生产与集成示范基地、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培育-丝苗米绿色高效高值种植关键技术研究、优质丝苗米立体种养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等。

  参加工作后,有很多学校无法教授的技能需要学习。为此,梁巧丽积极参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交流学习专业技术知识,以及省、市、区组织的各类技能培训,学习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专利申请、技改备案、供港基地管理等相关实用技术,并将相关技术推广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梁巧丽还主动走出去学习交流新技术,她先后参加了广东省水稻产业技术系统创新团队、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广东稻米产业发展论坛、粮食加工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论坛等,为企业和个人发展积累丰富的专业技术和经验,获得单位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刘豪伟

分享到:
上一篇:
编辑:小丽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网微信
  • 惠州发布微信
  • 惠州文明网微信
  • 惠州头条APP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