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惠州一位85岁高龄的患者,在进餐时不慎误吞鸡骨头,生命垂危。市一院多学科团队协作,成功救治这名耄耋老人。
耄耋老人“重症食管异物”危险
消化内科管床医师胡慧琴介绍,近日市一院接诊1例危重症食管异物的患者。这是一个85岁高龄的患者,在进餐时不慎误吞鸡骨头,在当地医院行胸部CT提示“食管异物穿孔并纵膈气肿”,治疗2天后病情急转直下、生命垂危,于是转到市一院急诊。
到市一院复查胸部CT后发现该患者不仅存在食管异物穿孔,且已致纵隔脓肿形成,一旦侵犯重要脏器(如主动脉、肺动脉、心脏等),死亡风险极大。病情十分危急,市一院迅速组织胸外科、消化内科、麻醉科及ICU进行多相关学科讨论综合意见:
外科医生认为,患者有紧急手术指征,但患者高龄且基础条件差,手术风险极高,难度大,术后食管纵膈瘘治疗困难;
消化内科医生认为,异物可内镜下拔除,后续食管纵膈瘘与感染处理有大难度;也可转广州上级医院救治,但转运风险极高。
市一院医护团队给患者治疗。
医护团队30余天悉心治疗助患者康复
患者家属经过慎重考虑后,决定在市一院行内镜下异物取出术。在消化内科李丙生主任的缜密组织安排下,经过充分的手术准备后,遂当天在手术室麻醉下,由消化内镜值班医师刘宇辉医师操作,经多番努力终于内镜下拔出插进食管的鸡骨头后。取出异物后见食管出现一直径约3cm的穿孔,该穿孔直通纵隔。考虑穿孔后感染严重,术后转至ICU继续抗感染治疗。
鸡骨头虽然取出,虽经抗感染诊疗,但患者高龄、病情复杂,纵膈感染仍非常严重,患者随时面临死亡危险。请胸外科医师会诊后表示外科清除脓肿治疗困难,体外脓肿引流亦无法置管。但此时如不进一步处理,患者感染可能无法控制,随时危及生命。食管穿孔、纵膈感染是消化内镜诊疗的禁忌。
下一步该怎么办?
消化内科副主任黄文峰经过详细了解病情,综合评估患者情况,认为可尝试行胃镜下食管纵膈脓肿清创术治疗。但该患者风险极高,操作难度大,在消化内科主任李丙生的强力支持下,征得患者家属充分同意后执行此操作。
胃镜进镜见食管中段一处穿孔,胃镜经食管穿孔口进入纵膈,见巨大脓腔,同时有大量脓性液体。小心避开粗大血管后,使用生理盐水将纵膈脓腔进行冲洗干净,同时留置引流管进行冲洗及引流。此后经过多次胃镜进入纵膈进行脓腔冲洗,患者感染逐渐控制。在经过消化科团队近30天悉心治疗后,感染很快得到控制,食管纵膈瘘完全愈合,患者病情超乎想象地快速完成康复。恢复正常饮食出院。
成人上消化道异物多由误吞所致
黄文峰介绍,我国成人上消化道异物多由误吞所致,常见于禽类骨头、鱼刺等,大部分滞留于食管入口处,其次为食管中段。如若不及时处理,异物滞留可致出血、穿孔、梗阻等并发症。因此,对于误吞尖锐异物者需尽早行急诊内镜。
这位高龄阿婆来市一院时已出现食管穿孔并纵隔瘘,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危急生命。外科手术创伤大、风险高,而内镜下异物取出术是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在MDT团队讨论后认为患者高龄,基础条件差,难以耐受外科手术,因此,选择急诊内镜下异物取出术。
这例的成功救治是基于患者家属充分信任的基础上,多学科医护团队努力的结果——及时评估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温馨提示】
不慎误吞异物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若不慎误吞异物的情况下,尤其是尖锐性(如鸡骨头、鱼刺)、腐蚀性(如电池)、多个磁性异物合并金属(如磁力珠)等异物,应立即到医院就诊,不建议自行予吞咽饭团、食醋等措施,避免出现穿孔、出血、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加强对高龄老人、婴幼儿进食时的看护。老人和小朋友的咀嚼和吞咽能力较弱,是造成食道异物的主要原因,建议以下两类人应该避免食用鸡鸭鱼类和大枣等食物,即70岁以上牙齿不好的老年人和3岁以下的小朋友。如果要食用,建议请家属处理后食用。
文图 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周智聪 通讯员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