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荔枝文化基因深厚 关于荔枝的诗文与故事不胜枚举

原标题:
“罗浮此日南薰转,无数漫山荔子红”
历代惠州人致力挖掘荔枝文化底蕴,讲好荔枝故事

  荔枝,南国之珍果。仲夏的惠州大地,又是红荔挂满枝,这是老饕的狂欢盛宴,也是果农的丰收时节。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2022惠州东坡荔枝文化节上,珍果与文化联姻,人们品尝荔枝大快朵颐之际,不禁要问,这颗小小的荔枝,除自身美味,还有什么东西使得它的魅力经久不衰、历久弥新?

惠阳区镇隆镇是广东省荔枝主要产区之一。东江图片社供图

  岭南荔枝种植历史悠久

  荔枝在岭南的种植历史非常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基因。在很多文献中,荔枝又写作“荔支”或“荔子”。

  中国第一部地区性物产专志、东汉番禺人杨孚撰写的《异物志》介绍了众多岭南风土物产,对荔枝、杨桃、橄榄、龙眼等果树的形状、用途和采收方法均有扼要的记载,“荔支为异,多汁,味甘绝口,又小酸,所以成其味。可饱食,不可使厌。生时大如鸡子,其肤光泽,皮中食;干则焦小,则肌核不如生时奇。四月始熟也。”

  杨孚为史载第一位有著作传世的岭南学者。当时,由于五岭的阻隔,中原人士对岭南了解很少。为使人们了解真实的岭南风土物产,以及供交趾刺史部及各级属员资政之需,杨孚撰写《异物志》,首次分类记载了岭南别具特色的动植物种类、形态、经济价值以及民俗风情,为后人留下了极为珍贵的史料。从杨孚对荔枝的记述可以看出,荔枝作为美味的异果,在岭南常见,鲜果为佳,且在农历四月开始成熟。

  自此之后,历代文人多有关于荔枝的描述,都不吝溢美之词,如晋嵇含《南方草木状》称“荔枝,甘美多汁,极益人也”;唐段公路《北户录》称“南方果之美者,有荔支”;刘恂《岭表录异》称“荔枝,南中之珍果也”。

  因要新鲜采摘和品尝才味道最佳,古代北方人对荔枝虽然“垂涎三尺”,但也只能“望荔止渴”。唐代杨贵妃生于西蜀,好食荔枝。为博取美人一笑,唐玄宗不惜劳民伤财让人从岭南快马加鞭为杨贵妃供应新鲜荔枝,每岁飞驰以进,诗人杜牧咏叹:“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由此可见,早在唐代,岭南荔枝已经是闻名全国的水果。其中,罗浮山荔枝已经小有名气,殷尧藩《送刘禹锡侍卿出刺连州》云:“梅花清入罗浮梦,荔子分红广海程。”黄滔《寄罗浮山道者》云:“谁到月明朝礼处,翠岩深锁荔枝烟。”遍野的荔枝,已经不仅是令人垂涎的水果,还是引人神往的胜景。

惠州占全省荔枝种植总面积的1/10。这是惠东多祝果农在摘荔枝。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 摄

  “日啖荔枝三百颗”

  要说是谁将荔枝的名气提升至顶峰,则非北宋大文豪、美食家苏东坡莫属。在近千年前的惠州,他写就的多篇荔枝诗文,成为绝佳的荔枝广告词。

  北宋绍圣年间,苏东坡贬谪惠州,寓惠两年七个月,经历了两个荔枝成熟季。绍圣二年(1095年)三月初,苏东坡游惠州城北白水山汤泉,归途路过水北荔浦,见“荔子累累如芡实”,兴奋不已,他还遇见一位种植荔枝的八旬老人,“平生不渡江,水北有幽居。手插荔支子,合抱三百株”。老人热情地向苏东坡介绍水北荔枝,并邀请他等荔枝完全成熟时,“君来坐树下,食饱携其余”(苏东坡《和陶归园田居六首》)。

  美好的邂逅,给了苏东坡无尽愉悦,不久后,他写下《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热情称赞惠州荔枝“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不知天公有意无,遣此尤物生海隅。”

  荔枝珍果难得,食荔枝的苏东坡在诗中一副郑重其事的模样:“先生洗盏酌桂醑,冰盘荐此赪虬珠。似开江鳐斫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我生涉世本为口,一官久已轻莼鲈。人间何者非梦幻,南来万里真良图。”苏东坡还在诗中自注:“予尝谓荔支,厚味高格两绝,果中无比,惟江鳐柱、河豚鱼近之耳。”苏东坡将荔枝肉比肩江鳐柱、河豚鱼,可谓独特。

  初食荔枝的苏东坡,在词作《减字木兰花·西湖食荔枝》中,给予荔枝极高评价:“闽溪珍献,过海云帆来似箭。玉坐金盘,不贡奇葩四百年。轻红酽白,雅称佳人纤手臂。骨细肌香,恰似当年十八娘。”

  第二年夏天,又是荔枝成熟季。绍圣三年(1096年)四月,苏东坡品尝惠州梌山太守东堂将军荔,写下千古名篇《食荔支》。苏东坡在诗引中写道:“惠州太守东堂,祠故相陈文惠公。堂下有公手植荔支一株,郡人谓之将军树。今岁大熟,赏啖之余,下逮吏卒。其高不可致者,纵猿取之。”

  《食荔支》有两首:其一为“丞相祠堂下,将军大树旁。炎云骈火实,瑞露酌天浆。烂紫垂先熟,高红挂远扬。分甘遍铃下,也到黑衣郎。”讲述将军荔生长和采摘情况;其二为“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将食荔枝的感悟提升至人生志趣,胸怀格局之宽广无人能及,关后世品荔之口。

祯州集团自动化生产车间正在包装荔枝酒。东江图片社供图

  惠州大地荔枝红

  得益于苏东坡的生花妙笔,岭南荔枝特别是惠州荔枝,名满天下。

  惠州是岭南荔枝主产区之一。惠州荔枝,首先是作为一种富农产业有序传承,历代惠州人做强荔枝产业。正如明末清初广东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称,“东粤故多荔枝。问园亭之美,则举荔枝以对。家有荔枝千株,其人与万户侯等。有荔枝之家,是谓大室。”

  惠州民俗学者林慧文在《惠州民俗》一书中介绍,惠州当代的荔枝品种,原产的主要有四种:糯米糍、桂味、黑叶、禾枝,其中糯米糍以粒大肉厚核小为特点,桂味则以粒小核小肉厚为特点,这两种都是荔枝之上品;黑叶属中品,粒大,皮黑红,肉多但核也大,民间云此种类最具荔果的香味,苏东坡啖荔时所指的将军树及“陈家紫”,可能即此一品种;另一种禾枝,粒小核大味酸,为荔枝之劣品。当代许多外来品种也不断登市,主要有妃子笑、白蜡等。

  当前,惠州荔枝种植总面积约41.2万亩,约占全市水果面积的35%、全省荔枝面积的1/10,以惠阳镇隆,博罗环罗浮山、公庄,惠东多祝、稔山五个地区最为集中,存有百年古树2.5万棵。传承千年的惠州荔枝,成为富民兴村、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特色产业。

  在文化领域,荔枝依然是宠儿。历代惠州人致力于挖掘荔枝文化底蕴,多渠道全方位讲好荔枝故事,宣传惠州优质荔枝品牌,甘美天下。

  在惠州西湖,苏堤上苏东坡“日啖荔枝三百颗”雕塑,形象生动展示苏东坡食荔枝、乐做岭南人的喜悦,成为游客打卡点;在博罗,“罗浮山荔枝”2018年获批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博罗借此推出荔枝文化旅游线路,让游客朋友不仅可以体验博罗荔枝文化,品尝新鲜荔枝和地道客家美食,还可以游览博罗景区,体验特色民宿。在“荔枝之乡”惠阳镇隆,手艺人罗月云化身荔枝文化传播大使,结合镇隆荔枝文化、古荔枝公园的记忆与自己所学的国家级非遗“掐丝珐琅彩”工艺,以艺术化手段展现荔枝文化。她还以荔枝为主题带孩子们写生、创作,通过讲解、共情引导他们创作,进而壮大荔枝文化传播队伍……荔枝,融入了惠州人的生活日常和城市文化血脉。

  明初岭南才子孙蕡有“罗浮此日南薰转,无数漫山荔子红”之句。又是盛夏,到惠州赏美景、品荔枝,可谓不虚此行。

  惠州日报记者侯县军

编辑: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