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伟荣:用镜头定格惠州之美

  近日,正在市区桥东水东街展览的《老街·水东街印象》摄影展,吸引了很多市民前往参观。这批摄影作品的作者叫吴伟荣,一个土生土长的老惠州人。他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惠州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多年来,吴伟荣一直用自己的镜头记录历史和家乡。在过去的几年里,他行走在惠州的大街小巷,拍摄古街、古围屋和惠州民俗,拍摄下了一张张具有年代感和历史感的照片,用自己的镜头保存下了这些珍贵的惠州印记。

吴伟荣讲述拍摄水东街的故事。

  从小学就开始喜欢摄影

  摄影是一门艺术,在光影的交织中,摄影师用手中的相机记录着生活的点滴,也记录着人们生活的变迁。吴伟荣从小就渴望成为这样的摄影师。1962年出生的他,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就喜欢上摄影。读初中时,一位同学经常把表哥的相机拿出来,给几个喜欢摄影的同学“大展身手”。几个同学想尽办法省钱买胶卷,每逢周日约好去西湖游玩,同学划船,吴伟荣负责拍照。渐渐地,吴伟荣对摄影的兴趣更加浓厚。

  不过直到参加工作,吴伟荣才有了自己的第一部相机。1997年,吴伟荣买到一部数码相机。有了自己的相机,吴伟荣便立下每日一照,力图用自己的镜头记录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上的每一个角落,撷取最美的瞬间。

  有一次,他无意中听到一个老摄影师传授经验:要想拍好照片,平时多注意观察电视电影画面。吴伟荣豁然开朗,拍照时开始琢磨构图,并经常跟一些老摄影家出去拍照片,在旁“偷师”,蹲在地上甚至躺在地上找好的拍摄角度更是常事。就这样,通过不断自学和勤练,吴伟荣坚定地走上了职业摄影师的道路。

市民正在参观“水东街印象”摄影展。

  乐此不疲拍摄惠州民俗

  2009年,吴伟荣开始以民间习俗为摄影题材进行综合性拍摄。他经常四处追踪、打听哪里有好的拍摄对象。有一次,他到龙门县龙华镇功武村去拍摄一个编织盒萝的老人。在功武村五宅古堡的围墙下,8旬老人廖伯仔细地编织着竹器,村里人介绍说,廖伯编竹器已有70年,竹扇、竹篮、农业用具等都能顺手编来。拍摄中,吴伟荣让老人用力甩动几根编织用的竹篾,动感十足的画面,让老人的传统民俗手艺立刻在镜头中“活”起来。

  每逢节假日,吴伟荣就和一群朋友到我市各县区古村落徒步、拍照,甚至春节假期,吴伟荣也经常会放弃与家人聚会,奔波在各处拍摄地。2019年春节期间,吴伟荣先前往惠东县大岭镇洪湖村小布村民小组拍摄有350多年历史的“逗老爷”活动,后又到博罗县泰美镇车村村,拍摄有2000多年历史的“大年初六姚夫人庙会-行乡”民俗活动……整个春节期间,吴伟荣都在记录惠州的民俗风情,乐此不疲。

  吴伟荣对自己的摄影作品要求很高。有一次,在惠东县稔山镇范和村举行“范和第四届传统民俗文化节”时,为了拍摄到满意的照片,吴伟荣连续两天拍摄,跟着巡游队伍一圈下来,跑了五六个小时,他不顾疲劳,踏入水田,几番折腾终于在田埂上拍摄到两条长达50米的完整长龙,才心满意足地“收工”。

吴伟荣拍摄的水东街老照片。

  持续多年以镜头记录水东街变迁

  除了风俗民情,古街古道古建筑也是吴伟荣镜头里的常客,尤其是惠州知名的历史文化街区——水东街。“作为土生土长的惠州人,水东街镌刻着我的童年记忆,我也见证了他的发展变迁。”吴伟荣告诉记者,小时候他就经常到水东街来玩。有了相机后,水东街更是成了他摄影的好去处。他持续多年拍摄水东街的街景和商铺,还深入居住在水东街的普通人家,用镜头记录水东街人的生活情景。多年积攒下来,吴伟荣拍摄的各种水东街照片已有近万张。

  今年,吴伟荣打算举办摄影展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水东街,他想把水东街这些年的发展变迁展示出来,让更多的市民了解水东街。于是,《老街·水东街印象》摄影展应运而生。据悉,该展览将持续到年底,市民可免费前往水东街观展。

  20多年来,吴伟荣一直在用镜头记录着城市变迁,见证着祖国越来越强大,人民生活越来越美好,他也从业余爱好摄影成为了一名专业摄影师。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摄影,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2015年5月,吴伟荣成立了“伟荣摄彩工作室”,开办摄影班,现命名“鼎泰锋摄影工作室”,学员达200多人。2019年,吴伟荣参加了市文联主办的百场宣讲和文化大讲堂,以民俗摄影宣讲惠州民俗风情,传递美好。

  “艺术无极限,摄影无止境。摄影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它不仅愉悦身心,还捕捉了美丽;我还要不断学习,探寻摄影艺术的更深层次,让作品呈现真、善、美。”吴伟荣说,未来,他会一直用相机定格惠州之美,这也是坚持摄影的初心。

  文/图 东江时报记者宫晓磊

编辑:李影君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