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为“双城”联动支招:广深联手打造湾区滨海第一圈层经济带

  广深的话题一直备受关注。广州市“两会”期间,广深“双城”联动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有代表委员建议,变“点对点”的合作为“圈与圈”的衔接,发展湾区临海经济带,推动南沙加速拥抱深圳,打造湾区滨海“第一圈层”经济带。

  1 产业生态重构是合作的必经阶段

  伴随“双城联动论坛”的举办,广深合作持续升温。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市粤港澳大湾区(南沙)改革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涂成林认为,整体上看,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双区”驱动、“双城”联动的提法,与去年的有关提法相比,认识更深刻,措施更系统,项目更具体。

  列席本次会议的广州市发改委主任李海洲指出,“十四五”期间,广州将坚持在主动对接、支持、服务深圳先行示范区和经济特区中拓展广州新的发展空间,共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湾区“双子城”。

  目前,广州正在谋划广深第二高铁、广深港高速磁悬浮铁路建设,引领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

  “竞争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但到一定程度竞争必然走向融合,因为竞争会在更大的空间格局中展开。”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南粤基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涛认为,在合作的过程中,政府要做的就是更好地实现市场要素流动。“营造一个好的生态环境,让企业去寻找实现他自身价值的生存空间。”林涛提醒,“我们有一些创新要素,可能在这个过程中会被交换出去,但最终还会回来,因为我们有完整的产业链,以及多年形成的产业发展环境。我们必须通过合作,激活整个市场,对企业进行再造,通过价值重构生态环境。”

  广州市政协委员、北京大成(广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沙辉直言:广深联动不能单纯停留在政策上,停留在签订协议的基础上,双方要通过共建平台、共建实验室的方法,更加直接有效。

  林涛分析,广州有无限的商机和承载其千年的市场力量,深圳改革开放带来的创新基因和土壤,“广州最需要深圳的创新,这种创新来源于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机制,创新驱动的一种内在动力和创新人群,以及创新成果的分享。深圳需要的是广州的教育、医疗,以及多年来广州在社会治理方面形成的经验。”

  2 发挥比较优势,别轻易做不擅长的事

  合作是不是一定要拼命补上自己的短板?广州市政协委员、广东晶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国伟认为,广深两地目前是产业关联性较弱、协同较差、重复竞争的局面。“深圳与香港之间合作培育了以大疆为代表的无人机产业,而广深之间合作具有显示度的项目相对较少,这其中既是市场机制所决定的,也存在一定的体制机制障碍。”肖国伟表示,深圳与周边城市合作更多依据产业链分工来安排,但与广州之间产业链所处位置相差并不大,两者之间采取怎样的合作模式是难题。

  广州市人大代表、暨南大学副教授魏朗同样表示,广州作为教育强市,在基础研究领域很强,而这方面恰恰是深圳的短板。魏朗建议,双方可在基础研究领域错开研究,避免重复研究,各自领域研究成果可展开合作。

  沙辉补充道,广深在产业分工中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既要实现产业集群的优势互补又要进行错位发展。“建立两地产业规划协商机制,做到产业链互补,避免同质化低效竞争。两地在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云平台、人工智能等公共资源平台尽可能共同利用。”为促进错位协作,沙辉还建议,广深共建重大要素交易市场和科技创新平台。

  “目前很多重大研究发现往往不是靠一个人,而是靠整个团队。广深之间的科研机构和高校在人工智能算法等关键领域,完全可以共同研究,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广州市人大代表、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理事长李志坚举例,目前广深都在进行的5G研究,就可以深圳牵头,广深协同创新发展。

  在产业合作方面,李志坚表示,目前广深产业互补性很强,有大量国有企业分布在广州,有着很好的发展质量,但广州急需寻求工业互联网发展和数字互联网转型。

  他举例,如广汽集团与华为公司,数字化、网联化技术是华为公司的强项,而电动化、智能化是广汽的强项。一方面华为公司可以利用数据能源管理优势为广汽的新能源车研发提供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是华为公司在借助通信网联上的优势和广汽合作,就可以助力广汽发展。

  “此前广汽集团和华为公司已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就避免广汽自身在建立研究院和挖掘人才上耗费时间成本,使得两个大生态之间形成协作的产业新生态,达到强者愈强的效果。”李志坚说,“别轻易做自己不擅长的事。”

  “两地政府应不分你我,分的是功能。”李志坚表示,广深在产业合作和科技创新合作方面,政府方面更需要打破体制机制壁垒,推动“同城化”的大潮。

  3 南沙要加速对接深圳

  广深联动,何处是最佳平台?涂成林提出的建议是南沙。

  “南沙本来是后发展地区,我们要把南沙看作广州未来打造新的增长极点。”涂成林认为,“双城”联动不仅只有共识的达成和项目的对接,还需要确定一个良好的空间载体。

  他说,南沙是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后发展区域,因此是广州推进“双城”联动的前沿阵地和承担“双城”联动深度合作项目的最佳空间载体。无论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交通枢纽,还是建设广深深度合作示范区,抑或是国家重大科学装置的布局和大型服务平台的建构,都应该以南沙作为首选之地。这样一来,不仅“双城”联动可以有效地辐射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其他城市,凸显广州作为大湾区核心引擎的功能,而且可以实现南沙与广州其他城区资源的合理布局与平衡发展,推动南沙尽快完成“再造一个新广州”的艰巨任务。

  肖国伟则提出圈层联动概念。代表港澳特邀界政协委员,肖国伟建议充分发挥南沙和前海自贸片区作用,推进穗深两市双核心经济协同发展。肖国伟建议,突破传统思维变“点对点”的合作为“圈与圈”的衔接,将资源投放在圈与圈的结合部,打造湾区滨海“第一圈层”经济带。

  以广州南沙和深圳前海为核心支点,发展湾区临海经济带,从香港东北部作为起点,到深圳前海、东莞滨海湾、广州南沙、中山翠亨新城、珠海唐家湾以临海高速和跨海大桥为依托将构建起未来大湾区立体式枢纽的“第一圈层”,而南沙则位于“湾区的拐点”。其次,打造南沙与深圳海陆空立体式交通枢纽。促进居住在南沙、工作在深圳的当天来回模式形成,从而带动南沙庆盛商圈的商业氛围和居住氛围。再用好自贸试验区,创新合作机制和模式,在南沙自贸试验区内设立“广深产业合作园”。

  肖国伟建议,双方可以在GDP核算、税收、公共服务投入等关键政策方面共同探讨,可以采用“飞地”、法定机构、土地租赁、股份公司等多种模式,通过共建产业发展平台,使得双方的合作有基础,能落到实处。

  李志坚认为,从区域格局来讲,南沙、黄埔两个片区在“双城”联动方面会获得更多机遇。以南沙为例,其居住成本、教育成本、土地成本比深圳低,有成本优势,可以形成“产业梯度”,从而吸引很多创新型企业入驻。

  “南沙在行政区域属于广州市,但经济上要和深圳对接。”李志坚说。(南方日报记者 柳时强)

编辑:任己章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