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乡村民宿!《惠州市民宿管理实施细则》出台

  原标题:

  发展乡村民宿 完善产业链条

  《惠州市民宿管理实施细则》出台

  建在海岸沿线、立在田边村头、藏在山间密林……作为旧乡愁与新乡村相结合的产物,民宿抓住了城市人群消解乡愁、亲近自然的心理需求,以其小而精美的特色和田园诗式的生活体验,迅速抢占不小的市场份额,成为带动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引擎。

  尤其是这两年来,游客出行的半径缩短,以本地为中心,基于兴趣爱好或某种体验的“微度假”成为潮流,为民宿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借此契机,珠三角地区的民宿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开来。

  根据实际,相关政策出台,以促进民宿行业良性发展。2022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把民宿发展纳入到年度计划中;2022年3月,《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提出加快发展乡村民宿,完善产业链条。

  据今年8月广东省旅游协会民宿分会、民宿发展研究院联合发布的《广东省民宿产业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广东民宿报告》),当前广东旅游民宿分布中,广深民宿位居榜首阵营,惠州与清远、韶关位列第二阵营。羊城晚报记者从惠州市民宿行业协会获悉,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惠州民宿已超1000家。日前,惠州印发了《惠州市民宿管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规范民宿经营管理,促进民宿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充满乡村气息的惠州民宿。图/受访者供图

  惠州民宿逾千家

  秋夜繁星点点,星光伴着入梦,推门见景,开窗见画……在刚刚过去的中秋假期,地处环都市圈休闲度假旅游带关键节点的惠州,各民宿迎来入住小高潮。

  在博罗县横河镇下河村,取自陶渊明的“悠然见南山”、诠释当代田园生活的“悠然山居”民宿,中秋假期入住率达100%。民宿合作人张晓帆介绍,民宿内有14个房间,风格各不相同,分别以春夏秋冬、农耕、小康、教师等元素为主题设计打造,定价在500至2888元不等。“我们的客人80%来自深莞,其次为广佛惠,节假日都是满房状态,刚刚过去的暑假,整体客流也达七成,整体收益很不错。”张晓帆说。

  临近惠州西湖,历史味十足的祝屋巷也成为特色民宿簇拥地。在祝屋巷与西湖交汇处,入住爱树·观湖书院的游客可透过落地玻璃,观日出品落日,看群鸟飞舞,赏烟雨朦胧如画般的西湖。

  观湖书院是惠州市爱树文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树”)旗下的民宿。惠州市民宿客栈与精品酒店协会会长、爱树创始人、CEO谢炜添告诉羊城晚报记者,目前爱树品牌旗下有7家门店,在建5家,分布广东省内外,“中秋节期间,旗下各民宿的入住情况都很理想”。

  谢炜添透露,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惠州的民宿已超1000家,逐步向规模化、集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环惠州西湖区、稔平半岛滨海区、环罗浮山区、环南昆山区等主要民宿区正在形成。以惠州西湖为例,两公里范围内开设的民宿就有三四十家。

  记者了解到,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南昆山出现了第一个“家庭旅馆”概念的度假村——高山森林度假村,为广东省最早的民宿代表。随后30年时间,凭借广沃的土地、纵深的乡村、优质的农产品,“滨海民宿”“湖畔民宿”“森林民宿”“温泉民宿”“历史文化民宿”等特色品牌在惠州不断涌现。根据今年8月发布的《广东民宿报告》,在全省11000余家民宿中,惠州民宿已跃居第二梯队。


湖景树屋。图/受访者供图

  打造百家“惠州人家”精品民宿

  随着惠州旅游业的发展,民宿成为惠州旅游产业中最具活力的行业之一。

  近几年来,通过政府指导、政策支持、市场培育等手段,惠州成长起了不少本土民宿知名品牌:发源于博罗的禾肚里稻田民宿,已在全省布局了八家店;爱树民宿发源于龙门,已在省内外布局了十余家店;秋长谷里、云侣堡美宿、山里院子、菁木山舍等精品民宿崭露头角……惠州乡村民宿在承接景区溢出效应,带动田园综合体、文化游憩地、康养运动基地、创意手信等其他乡村旅游产品提质升级中效用显著。

  2021年,惠州在《惠州市推动乡村旅游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中提出了更为明确的目标,明确2023年前要培育提升5个民宿集聚区、建成100个“惠州人家”精品民宿。

  为达到这一目标,惠州出台了《实施细则》,从2022年10月1日开始施行,有效期3年。该《实施细则》明确了民宿管理标准、管理依据、管理部门职责、诚信经营、事中事后监管等事项,旨在提升民宿服务质量,保障旅游者与经营者合法权益,并带动盘活城乡闲置资源,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记者留意到,《实施细则》明确要加强品牌建设,民宿经营者登录广东省旅游民宿管理系统完成信息系统登记后,可统一使用“广东旅游民宿”品牌标识,未完成的则不允许使用。

  “《实施细则》的出台,对于惠州民宿的规范发展具有很大的作用。悠然山居民宿也及时将细则落实到实处,完善了民宿登记、员工培训等工作内容。”在张晓帆看来,惠州民宿行业,特别是乡村民宿的发展,需要相关的管理细则去规范、保障行业秩序,这不仅体现了惠州对于民宿发展的前瞻性,对民宿自身的工作也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谢炜添则表示,《实施细则》的出台,将惠州民宿管理标准化,对投资者和入住客人都有不小的好处。对于投资者而言,由于民宿最大的吸引力在于“推门即风景”,投资者在选址时会更多在自然条件等方面下工夫,《实施细则》有利于让他们有针对性地避开水库保护区等不能开发的领域,在消防等设施上也有标准可依;对于入住客人来说,经营标准化、合法化,也保障了他们的入住安全与体验感。

  据了解,按照惠州市相关规划,惠州将把乡村民宿业融入乡村振兴规划之中,建立乡村旅游发展“一盘棋”推进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各乡村旅游点、民宿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民宿发展专项资金,坚持“属地管理、条块结合”管理模式,细化和厘清民宿主管部门与各相关部门职责,着力解决民宿商事登记、消防安全、权属证明、环保卫生等方面瓶颈问题,不断推动惠州民宿发展壮大、提质升级。


民宿已成为我市旅游产业中最具活力的行业之一。惠州日报记者王建桥 摄

  城乡融合发展新载体

  2017年10月,我国首部《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开始实施,该标准将民宿定义为“利用当地闲置资源,民宿主人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城市人群对乡村旅游消费的需求变得多元化,民宿把来自城市的人才、理念、技术和资金注入到乡村,着眼于城市消费者的新需求,让乡村的住宿业态实现升级,消费者对乡村游的诉求已经从过去的“观光型”转向“度假体验型”。

  纵观惠州各民宿,无论是惠阳的秋长谷里、博罗的禾肚里,还是爱树·白马河畔,在宣传上往往突出其所能带来的田园诗式生活体验,将之与都市的喧嚣忙碌进行对比,抓住城市人群消解乡愁、亲近自然的心理需求。

  “我喜欢民宿有家一样的感觉,平淡舒适。”90后市民阿嘉说。80后的市民小安则认为:“外出时,我比较看重住宿的舒适度以及周边配套的方便程度,七八百元/晚的民宿都在我的选择范围之内。我尤其喜欢有院子的民宿,可以在那泡茶聊天,也能体验当地特色活动。”

  阿嘉与小安是惠州民宿消费的常客,透过他们俩,可以看到民宿的用户画像。《广东民宿报告》指出,当前的民宿行业用户画像逐步清晰,城市居民为乡村游主力军,一线、新一线城市出行人次最多;80后、90后预订乡村民宿的占比接近70%,亲子游、情侣、团队多人出行是主要出游群体,自然生态、果蔬采摘、农耕研学、手工制作、美食野味是最受乡村民宿游客青睐的体验活动。

  在2021年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提出,“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在《瞭望东方周刊》刊载的《在民宿,城乡融通新载体》中,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守英提出,我国已从“乡土中国”转变为“城乡中国”,在经历急速的城市化以后,城乡关系正在重塑,单向的城市化正在转向城乡互动。刘守英认为:“城市化达到一定水平以后,人口、资本等要素将在城乡之间重新配置,城乡经济、社会结构会表现出与快速城市化阶段明显不同的特征,即城乡融合。”

  当下,城乡融合是我国民宿发展的一个重要背景。未来城乡经济相互依存、城乡产业结构差异减小、城乡收入水平逐渐缩小是大势所趋,而民宿经济正是城乡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流动的连接点,将在其中发挥桥梁和平台作用。

  张晓帆认为,一方面经营者应打造特色精品品牌,提升服务质量;各民宿业主之间要实现资源共享,抱团发展;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完善乡村配套设施,加强对旅游景点的保护与管理,开发、利用当地旅游资源,增强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游客走进来,让他们玩得开心、住得开心。“当前惠州民宿行业的发展越来越规范化。”谢炜添表示,惠州有关部门也可制定相关政策,激发民宿往精品化方向发展,比如民宿评选达到国家级、省级标准时,可给予一定的奖励政策。


民宿已成为我市旅游产业中最具活力的行业之一。惠州日报记者王建桥 摄

  文脉特写

  “农房变客房”

  村民笑哈哈

  地处罗浮山北麓的博罗县横河镇,是广东首批乡村民宿示范镇。近年来,该镇依托山水资源优势,合理规划乡村旅游发展,以建设民宿产业专业镇为目标,引导民宿向标准化、专业化发展,推出了上良民宿、禾肚里稻田民宿、上河麦客喜客等一批特色精品民宿,初步实现农村产业转型和绿色发展崛起,全镇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上良民宿位于横河镇郭前村上良村民小组,紧邻显岗水库,自然风光秀美。漫步其中,百亩荷花池、湿地公园和后山森林公园等自然景点让久居城市的游客“复得返自然”;13栋91间主题客房、村史馆、传统及现代手工艺作坊等场所,将当地特色的渔家文化、客家风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然而在2015年前,上良村民小组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2015年年底,在当地政府推动和支持下,上良村民和惠州市上良乡村旅游有限公司签署合同,合作开发民宿旅游。

  优质民宿千千万,上良当何以立身?据了解,上良民宿生态旅游项目采取村民自住一楼开办农家乐、娱乐体验等项目,企业承租二、三、四楼并负责民宿项目规划、设计、建设、经营、管理及维护等的模式,让游客深度体验田园农家生活。这一模式成功让上良的农房变民宿、农民变旅游从业者、农产品变旅游产品。

  成为旅游从业人员后,上良村民小组的村民还圆了在家当老板的梦。村民阿娟便和家人回到家中,经营农家乐,为游客提供早餐、午餐等餐饮服务,年收入约20万元。据统计,2020年全村一年的旅游收入约500万元,人均收入约3.1万元,比2015年的8000元左右有了质的提升。

  如今,上良村民小组已经发展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是广东最大的整村民宿村,也是首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被视为村企合作发展乡村旅游、激活农村闲置物业、实现“农房变客房”整村民宿开发、推动乡村振兴的典型代表。

  2015年,横河镇境内登记在册的农家乐仅4家。2015年以来,考察投资的旅游企业纷至沓来,民宿生态旅游项目接连落地,乡村活力的一池春水得以激活。截至2021年年底,横河镇内共有乡村民宿39家,其中入库省民宿系统6家,可同时为1000余名游客提供住宿服务。以上良、禾肚里、麦客喜客为代表的3家民宿企业,其年营业收入合计超过1000万元,带动本地就业超100人。仅博罗禾肚里稻田民宿,2021年入住人数5161人次,住宿收入 235.7万元。

  统筹策划/羊城晚报记者 陈骁鹏 马勇

  文/羊城晚报记者 林海生 通讯员 周婷婷

编辑:海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