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探索建立碳账户体系

  线上排队预约、绿色出行,开通电子账单,生活缴费网上办……当这些都可以转化为碳减排量,形成相应的碳积分,换取礼品和权益时,这种助力绿色低碳发展的方式你会参与吗?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指引下,今年以来,多家银行开始探索建立碳账户体系,并面向个人用户推出了碳账户特色产品。

  

多家银行推出个人碳账户。 惠州日报记者周楠 摄

  多家银行推出个人碳账户

  近日,平安银行个人碳账户平台——“低碳家园”正式在平安口袋银行APP上线。“低碳家园”面向平安银行信用卡、借记卡全卡客户开放,是目前银行业首个全卡碳账户。用户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15项绿色行为,享受碳减排量和绿色能量的双重价值体系,登录“平安口袋银行APP”即可查看。其中,公交出行、地铁出行、公共缴费、共享单车、新能源充电、高铁出行6大场景绿色行为可积累碳减排量;更多绿色行为诸如步行、数字信用卡、电子交易等共15项均可积累绿色能量,绿色能量可用于兑换植树公益。据悉,平安银行还会为客户提供单车券、公交地铁券、数字藏品等更多绿色权益兑换。通过“绿色行为+权益激励”的玩法,帮助提升用户的体验感、参与感和获得感,便于用户更长远地践行低碳环保理念,享受绿色生活。

  今年3月初,建设银行向北京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实施工作组申报了“基于‘碳账本’的个人金融服务”,探索运用联邦学习、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碳减排计量模型,测算建行用户低碳生活水平,为形成“碳账本”提供支撑。并拟基于“碳账本”为消费者提供信用卡提额及分期优惠、积分商城权益兑换等个人金融服务,引导消费者积极践行低碳生活理念,助力实现全民行动的绿色城市建设。

  4月,继面向部分个人用户推出“中信碳账户”内测版之后,中信银行公开上线“中信碳账户”,依托中信银行信用卡“动卡空间”APP开发构建,凭借中信银行“金融+生活”生态圈的广泛覆盖,通过用户授权自动采集个人在不同生活场景下的低碳行为数据。当前,“中信碳账户”已实现基础功能应用,包括碳账户开通、碳减排量记录、碳值社交分享、低碳科普、低碳知识小问答、碳排放计算器等功能模块,并识别和引入电子信用卡申请、电子账单、线上生活缴费等特色金融场景。从“动卡空间”APP中的设置来看,未来将上线碳减排量兑换优酷会员卡、爱奇艺会员卡、Keep会员及中信出版电子书等功能。

  而早在去年11月,浦发银行就推出了企业和个人的碳账户体系,对企业用户而言,在该行办理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业务,都可形成对应的碳积分,当积分积累到一定值将具有不同的等级权益,包括基础费用减免、快速审批通道、绿色金融资讯、绿色财务顾问等金融服务。

  “减碳账单”搭建绿色低碳应用场景

  何为碳账户?“碳账户是碳金融的具体实践,是以碳征信为核心,引导商业银行围绕制度、流程、产品三个关键环节进行优化升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项金融制度安排,由此实现商业银行投融资业务碳排放核算的可操作、可计量、可验证。”北京绿色交易所常务相关负责人说,碳账户场景应用分为个人与企业,可涵盖工业、农业、能源、建筑、交通和居民生活等不同领域。根据不同场景的碳排放数据收集与核算,通过碳交易市场转化为货币价值、形成市场价格,进而发挥价格的成本约束和收益激励作用。

  实际上,近年,支付宝、美团等机构早已上线采集、计算和评估碳排放和碳足迹信息的功能,如绿色出行(步行、骑单车等)、减纸减塑等行为都可以记录碳排放量。通俗说来,银行碳账户与支付宝“蚂蚁森林”颇为类似,都是通过减碳行为积累“绿色能量”,最终通过积累的能量获取一定权益。

  谈及多家银行设立个人碳账户的缘由,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分析认为,通过个人碳账户建设可以形成绿色消费意识的正向激励,提高全民参与、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意愿,引导社会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双碳”目标实现。通过推动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有助于引导或倒逼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同时,绿色生活方式普及将凝聚起强大的社会节能减排力量,加快推动我国经济绿色转型。

  据悉,碳账户同银行账户一样,不过存储的不是钱币而是碳减排量,通过记录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低碳行为,应用于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绿色生活等节能减排场景。依托碳账户,企业和居民可以结算“减碳账单”,提高减排效率和意识。

  此外,银行试水碳账户也是拓展业务的需要。据中信碳账户测算,中信银行信用卡用户通过在线金融服务方面的低碳行为,每年累计可减少约200万吨以上的碳排放,未来用户碳减排市场潜力巨大。

  业内人士认为,从个人碳账户建设对于社会经济低碳转型、银行业务竞争力提升等方面看,预计后续会有更多银行加入“个人碳账户”建设。

  银行机构发力绿色金融创新

  银行推出碳账户,是落实绿色金融政策的一个具体行动。自从“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后,“双碳”目标被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为推动个人消费向绿色转型,今年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印发《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引导银行保险机构规范发展绿色消费金融服务,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便利性。近日,银保监会印发《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要求银行保险机构从战略高度推进绿色金融,加大对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支持,防范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提升自身的环境、社会和治理表现。

  在这种背景下,各大金融机构都在积极探索推动节能减排的绿色金融产品,这些金融产品分别从供给端和消费端影响企业和个人的行为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变。

  近日,工商银行发行全球多币种“碳中和”主题境外绿色债券,工行本次募集资金将聚焦低碳领域,专项用于绿色交通和可再生能源等具有显著碳减排效果领域的绿色项目。

  广发信用卡则推出广发银联绿色低碳信用卡,该卡依托中国人寿集团保银协同优势和广发银行综合金融特色,为持卡人提供绿色消费、还款、保险、新能源汽车分期等多重福利,广发信用卡还基于此产品,携手持卡人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以号召消费者捐积分,援建公益林的形式,加入到“保护母亲河行动”,形成绿色消费—公益捐赠—低碳行动的绿色金融闭环。消费者只需要持广发银联绿色低碳信用卡参与到日常的“绿色消费场景”,例如乘坐公交地铁、高铁出行、新能源车充电等,就能获得6倍广发积分。

  光大银行推出“红星计划”,对制造业、绿色贷款、“专精特新”等信贷项目赋予“红星”标识,每符合一项要素标记一颗“红星”,“红星”越多、利率优惠越大。

  相关链接

  惠州绿色金融按下加速键

  发力绿色金融,惠州金融机构也不甘落后。去年以来,我市金融监管部门就不断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工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绿色金融供给,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效,推动惠州有关产业绿色低碳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并在全省率先发布《惠州市金融系统绿色发展十条倡议》,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将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绿色低碳领域。

  一方面,各家银行机构持续加大绿色金融发展力度,加快信贷结构调整,向环境治理、节能减排类企业倾斜信贷资源,促进环境治理和改善。作为蓝海领域,绿色金融创新产品不断涌现,2021年以来,全国绿色金融创新的多个首单相继落地惠州,如惠州工行成功承销广东惠州平海发电厂有限公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2021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可持续挂钩),该期债券是银行间债券市场全国首单碳市场履约挂钩的债券,也是广东省内首单可持续挂钩债券;成功落地全国首笔“绿色碳链通”业务,这笔业务是由茂佳科技向两家供应商——深圳华星半导体、普安电子分别开立供应链票据,通过TCL集团旗下供应链金融科技服务商简单汇串联企业与供应商,协调优惠利率定价。

  另一方面,全市首家“绿色支行”“零碳网点”相继成功挂牌,金融机构绿色运营模式持续创新。2021年12月,交行惠州分行金山湖支行在当月完成122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注销,获得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颁发的双份“碳中和”证书,标志着惠州市银行业首家“零碳银行网点”正式落地;广州银行惠州分行博罗支行则正式更名成立“博罗绿色支行”,并完成137吨核证碳减排量(CER)注销,成为惠州市首家以“绿色”命名的“零碳网点”。

  今年,惠州市将加快编制惠州市“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和碳达峰行动方案,有序推动重点领域和行业实施碳达峰行动,扎实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和生态环境高颜值协同并进。我市金融机构表示,将积极推动并参与绿色金融创新,以资金配置引导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并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为惠州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金融力量。

  惠州报日报记者刘乙端

编辑:小丽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