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去年完成82个老旧小区“惠民空间”微改造

[报料热线] 2831000

  2021年2月初,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市区银岗岭社区群芳苑小区里若干名书法家正挥笔泼墨,为小区居民书赠春联迎新春。一时间,“群芳园·惠民空间”崭新整洁的广场上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而几天前,一场2021年新春畅享茶话会也在此举行。茶话会上,负责该小区微改造前期调研工作的社工与小区居民代表畅所欲言,共商如何充分利用和维护好这个“惠民空间”。

  一般人或许难以想象,四个月前,这里一片杂草丛生,被荒废的假山和亭台占据着小区最中心的活动空间。小区内老树、花草年久未修,安全隐患显而易见。而如今,小区公共场所地面已被修整一新,假山和亭台也应广大居民要求进行移除,取而代之是全新的乒乓球桌、健身器材和滑梯等娱乐设施,边上还配置了几套石桌石凳,为小区居民小憩提供场所。

 

改造后,“群芳园·惠民空间”既满足了老年居民需求,也腾出了社区文化活动空间。

  群芳苑小区只是我市“惠民空间”老旧小区改造的一个缩影。

  2019年开始,我市按照“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社会协同”思路,推动实施“惠民空间”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市委、市政府对微改造工作十分重视,多次作过指示批示。老旧小区微改造工作被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市领导多次带队到老旧小区调研微改造工作,听取意见建议,指导微改造方案设计等工作。当年,我市就成功打造了麦迪新村和南面小区“一大一小”两个示范点,取得较好成效,受到群众广泛认可。

  2020年,按照原工作计划,全市要完成42个微改造项目,其中市民政局负责20个,惠城区负责10个,其他县区各2个。这一年,全市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加码完成了改造任务。其中惠城区主动加大工作力度,新增完成了40个微改造项目;惠阳区充分发挥社区干部、专业社工和小区物业等多方力量参与改造工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邻里和睦、社区共建共治”等融入改造内容;惠东县社工全程参与微改造,改造完成后及时派驻社工开展专业服务;博罗县多方筹集改造资金150万元,专业社工协同参与微改造;龙门县领导多次现场办公,解决改造中的困难,发动爱心企业捐赠138万元用于微改造;仲恺区多部门联动推进“惠民空间”微改造,整体投入近千万元;大亚湾区购买专业社工服务协同参与,居民参与热情高涨。

  今年1月30日,惠州市2020年“惠民空间”微改造项目交付仪式暨总结座谈会召开。会议透露,我市2020年完成改造微改造的老旧小区82个,共投入资金8800多万元,改造面积9万多平方米,惠及小区群众10万多人。其中,市级20个改造项目,改造面积最大的2000多平方米,最小的也有120平方米,大多数改造面积在600平方米左右,惠及群众3.6万多人。市民政局负责的20个微改造项目投入资金1300多万元,各县(区)负责的62个改造点共投入资金7500多万元。经过两年多来的微改造工作,我市老旧小区不仅人居环境有极大改善,而且社区活力动力不断激发,社区治理水平有新的提升。

 

改造后,华夏花园小区街面焕然一新。

 

改造前,华夏花园小区设施陈旧,人居环境较差。

  如何做到让“民意说了算”?

  “点菜式”服务让居民从看客变主人

  老旧小区改造,改变的是家园,居民是主人,必须尊重居民意愿,让居民参与决策。因此,我市“惠民空间”老旧小区微改造过程中,老旧小区“改不改”“改什么”“怎么改”,从前期方案设计、方案公示和完善到最终定稿以及施工,各个环节都充分尊重居民意愿,切实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为照顾居民“老树情结”推翻设计方案

  群芳苑小区位于河南岸繁华地带,建于上世纪90年代,小区交通便利,周边区域人流量较大,也是2020年我市市级改造面积最大的小区,改造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记者日前走访时看到,该小区通过改造焕然一新,原本的假山、杂草变成了宽阔的广场,群众活动有了好去处。而见证历史、承载着居民情怀的三棵老树则被保留了下来。

  “改造的成果显而易见,但这个结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社工敬天燕至今仍清楚记得改造的过程。敬天燕是惠州市西湖公益服务发展中心总干事,也是群芳苑小区“惠民空间”改造前期调研和协调协商工作的负责人。

  “建议移除假山,因为它既占地方又有安全隐患。老人上不去,也不敢让小孩攀爬或者靠近。”这是在前期调研中敬天燕听到的大多数人的建议。

  然而,敬天燕很快听到不同的声音:“假山是石头制成,而石头可以‘镇宅’的,不能随意拆除。”这是来自部分老年人的声音,他们认为假山是为了小区“风水”而设,如若拆除恐怕“镇不住宅”。

  为了解决分歧、达成共识,由该小区业委会成员代表、社工、街道办、居委会有关负责人和工程设计师共同组成的“改造协调小组”迅速召开协调会议。经过充分商议,最终确定将假山移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块写着“群芳园·惠民空间”的石头标牌,既为建设社区文化活动广场腾出空间,也充分照顾部分老人需要石头“镇宅”的心理需求。

  施工过程中,又有居民异议提出:“小区里的三颗老树陪伴着我们生活了20多年,能不能不砍?”

  为了照顾小区居民的情结,业主委员会与社工、居委会、街道办、民政部门等多个部门又一次展开热烈讨论,对设计方案进行重新斟酌。经过反复协商,最终决定将原方案推倒重来——三棵树仅加以修剪,不予以砍除。这一次,“民意”再一次得到了聆听和尊重。

  通过调研和协商寻找民意“最大公约数”

  “过去传统的做法是政府负责,采取统一标准,采取单一管理模式,怎么建都由政府说了算,未能让社会力量和居民参与进来。”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说,而“惠民空间”微改造项目则不同,怎么建、建什么都由居民“点菜”,实行“菜单式”服务模式,通过入户调研、集中座谈、收集问卷等方式,最终确定整改清单,集中解决了居民“最急”“最需”“最盼”的问题。

  惠州市惠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王孟丹参与了桥西华夏花园和银安花园微改造的前期调研工作,她表示,居民从自己的角度来考虑需求是可以理解的,关键要在协商中找到民意的“最大公约数”。

  惠城区江南街道共建社区的一位社工说,在对辖区糖厂二号小区进行改造时,最初的方案只是改造一个区域,但在多次征求民意后,居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他们认为还有一个区域也需要改造,社工收集意见后,反映给江南街道办,经过再次调研考察,最终将该区域纳入了此次改造。

  惠城区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区的“惠民空间”微改造,特别强调居民全程参与。在小区改造项目申报、方案设计以及后续服务管理等环节,充分尊重居民意见和基层首创精神,切实发挥居民主体作用。改哪里,居民说了算;怎么改,居民拿主意,不断修改完善进而形成能够代表大部分居民诉求的微改造方案。在这过程中,极大地激发了居民参与共建的热情。

  桥西街道办相关负责人说,在老旧小区微改造的协调工作中,社工等第三方力量不容小觑,“他们不代表政府,也不代表某个居民的利益,在协调中更容易取得居民的信任,平衡各方利益。”

  据了解,我市民政部门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目前已委托市社会工作者协会发动10家社工机构、70多名资深社工参与问卷调查和入户访谈等工作。改造前,市级每一个点都委托社工机构实地走访调研,了解小区居民诉求,听取意见建议。改造设计方案出来后,第一时间公示。针对群众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需求,由社工组织居民通过座谈、民主协商方式解决,寻找民意的“最大公约数”。专业社工的介入,也为群众和政府之间搭建起来了良好的沟通桥梁。

  通过“惠民空间”微改造,我市老旧小区居民从“看客”变“主人”,从“漠不关心”到“事事操心”,实现了“要我建”到“我要建”的转变。2020年,市民政局和各县区掀起数十个老旧小区改造的热潮,“由民做主”的改造模式被广泛复制。

  如何形成“共建模式”?

  多方力量参与组成多声部“合唱”

  “老旧小区改造光政府‘独唱’不行,还要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组成多声部‘合唱’。”秉承着这一理念,我市“惠民空间”微改造过程充分发挥了社会协同作用,爱心企业、社会组织、公益基金会、社会组织、专业社工机构、居民群众等多方力量都积极参与其中。

  据市民政局负责人介绍,该局负责的20个微改造项目,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全部来源于社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和社会组织的捐赠。2019年,新力控股集团资助了130多万元,并承建了麦迪新村和南面小区2个示范点。运行一年多来,取得较好成效,受到群众广泛认可,示范引领作用得到很好发挥。两个示范小区不仅人居环境得到改善,而且随着党建引领下“三社联动”机制的建立,专业社工服务的开展,小区活力动力不断激发,社区治理水平极大提升,共建共治共享的氛围十分浓厚,逐渐形成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2020年,新力控股集团再次捐赠650万元,并兜底承建了20个市级改造点。“老旧小区改造,承载着进一步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重大责任,也是提高社区治理水平的必经之路。作为工程的设计方和施工方,我们也为能成为这项重点民生工程的推动者和实施者而感到荣幸。”新力控股集团副总裁兼湾区公司董事长徐春表示,该集团本着“取之社会、回馈社会”的理念,一直热心公益事业,并充分发挥自身在城市运营方面的专业优势,为“惠民之州”添砖加瓦。

  去年底,我市还举办了一场公益慈善夜活动,为“惠民空间”微改造项目募集了1000多万元善款,其中200万元是由惠州市社会组织总会旗下20多家会员单位捐赠的。“作为社会组织,我们以助力老旧小区微改造工作为己任,积极参与其中。接下来,我们将面向全市社会组织再次发出倡议,联动更多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一如既往地支持惠州市老旧小区微改造工作,继续为惠州老旧小区改造出资出力。”市社会组织总会会长陈俊希说。

  如何满足个性化需求?

  建“长者之家”“健康之家”将服务关口前移

  在老旧小区微改造中,部分居民的个性化需求也被关注到。

  家住下埔的李秀妹夫妻均年过六旬,俩人相依为命,是典型的空巢家庭。“我老伴腿脚不好,去一趟医院挺麻烦的。家门口要是有个寻医问诊的地方,我们也安心点。”李秀妹说,他们老两口一般都是自己去药店买药,轻易不肯去医院就诊,在家门口就诊一直以来是他们的梦想。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作为全市老旧小区改造的主战场,惠城区2020年投资6000万元,以“绣花功夫”对50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并选择其中12个能免费提供场所的小区创造性建设“长者之家”和“健康之家”,并辐射服务周边区域。其中“长者之家”将居家养老服务引入老旧居民小区,搭建一个群众身边的娱乐、养老平台,开展多元化的老年生活服务。“健康之家”则可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的公共卫生服务,将健康管理、免费体检等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我区在‘惠民空间’微改造项目中,利用‘长者之家’和‘健康之家’两个阵地,将公共卫生服务、养老服务等民生服务关口前移,让群众充分享受家门口的幸福,得到省、市、区、镇4级人大代表和小区居民的一致好评。”惠城区有关负责人说,今年该区将继续选取100个老旧小区开展改造工作,并继续选取其中10个符合条件的小区建设“长者之家”和“健康之家”。通过建设“长者之家”、“健康之家”、长者饭堂、日间照料中心等功能室,为老旧小区赋能,提升老旧小区提供多样化服务的能力。

  “惠民空间”后续怎么管?

  开展“三社联动” 实现基层治理

  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如今惠州各县区老旧小区微改造已经铺开,硬件上的改造显而易见,社区环境的改善也获得大多数居民的认可。“完成施工改造任务和和交付后,后续如何管理,如何进一步激发小区活力和居民自治热情,让‘惠民空间’长久生存下去,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市民政局负责人坦言。

  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激发居民自治热情

  以最早试点的麦迪新村“惠民空间”微改造为例,该小区“惠民空间”已投入使用一年多了,改变是明显的,但是后续管理的问题也慢慢凸显出来,进驻该小区社工站的社工王孟丹说起这样一件事:2020年7月的一天晚上,从小足球场飞出来的足球险些砸到老人,进一步引发了足球队和舞蹈队关于足球场使用权限的矛盾。小区的舞蹈队人多,球场场地大,他们认为适合跳舞;足球队的孩子觉得球场就应该用来踢足球。

  为此,王孟丹邀请社区居委会以及居民代表召开小范围协调会。协调会就舞蹈队和足球队的使用时间达成一致——球场白天用于踢足球,晚上供给中老年人跳广场舞。这是“三社联动”推动社区矛盾及时化解的积极作用体现。

  目前,麦迪新村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已引入专业社工,成立麦地社工站,配置2名专职社工,并建立起在麦地社区党总支引领下的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动”机制。麦地社区党总支发挥着组织领导、党建引领的作用;社区微改造后的“惠民空间”提供了平台;社区社会组织在提供社区服务、扩大居民参与、培育社区文化、促进社区和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该小区培育发展了麦迪广场舞队、麦地社区青少年足球队、“惠民空间”志愿服务队等10多个社区社会组织。

  “‘惠民空间’改造后,小区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以前很少下楼活动的左邻右舍也都下来了,认识了很多邻居。我还加入了小区的舞蹈队,每天和大家一起运动跳舞很开心!”麦迪新村居民汪阿姨说。

  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说,从麦迪新村“惠民空间”改造工程来看,已基本达到基层自治的设想。“居民到居委会投诉变少了,邻里矛盾也减少了,邻里吵架也少了。该小区还经常组织文艺演出,通过多种活动熟络邻居,让小区居民的归属感更强了。”该负责人说,我市通过“惠民空间”平台开展“三社联动”服务,达到邻里和谐、邻里关怀互助的社区治理目的,从而实现基层治理工作目标,这是我市在基层社区治理方面的一种积极探索。

  探索成立社区基金实现“自我造血”

  相比于调解社区居民的小摩擦,让王孟丹更为关注的是“三社联动”也难以解决的问题——“惠民空间”设施设备后续管理维护资金从何而来?

  有一次,麦迪新村“惠民空间”的一个场地体育设施被损坏了,需要资金维修,社工组织无法筹集,小区物业也表示“无能为力”。由于历史原因,麦迪新村小区曾由6个开发商接盘,许多配套设施不完备,导致小区在物业管理上问题不少。目前,小区的物业管理费仅为每平方米0.4元,加之小区出租屋居多,即便是改造后,不少住户仍不愿意在小区管理上付钱,后期维护管理仍是个难题。

  对此,市民政局负责人表示,在2020年“惠民空间”微改造完成后,所有涉及社区必须设立“三社联动”服务平台,并实现社工服务的长期连续购买。各个社区可以探索成立社区基金,实现“自我造血”,利用社会资金购买社工服务,减少财政压力。同时,我市还将积极创新老旧小区改造投融资机制,包括探索金融以可持续方式加大支持力度,运用市场化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

  “接下来,我们将依托‘惠民空间’平台加强创新社区治理,推动在社工协会加挂‘社区治理指导中心’,负责协调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社区治理。”该负责人说,同时我市还将不断拓宽城乡社区治理资金筹集渠道,培育发展一批社区基金,解决后续管理资金问题,尽快制定相关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奖励措施,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微改造及其后续治理工作。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游璇钰 通讯员刘惠雄 邹华彬

分享到:
编辑:小丽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网微信
  • 惠州发布微信
  • 惠州文明网微信
  • 惠州头条APP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