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做深做实乡镇街道体制改革 精准放权激发基层活力

[报料热线] 2831000

  “此次改革更有利于推进乡镇基层工作,让管理更有底气、执法更有硬气、队伍更有朝气。”说起乡镇街道体制改革带来的新变化,惠城区横沥镇委组织委员李秋林深有感触。

  乡镇街道既是国家政权的神经末梢,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根基。深化乡镇街道体制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

  本次乡镇街道体制改革启动以来,我市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改革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适应乡镇街道工作特点及便民服务需要,强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改革和完善基层管理体制,稳步推动“放权赋能”,科学配置机构编制资源,激发乡镇街道工作活力,着力构建权责清晰、运行顺畅、简约高效的基层治理体系,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合理下放管理职权

  让基层“看得见的问题也管得着”

  “以前巡查碰到随意倾倒、抛撒建筑垃圾问题,只能现场警告教育或等上级执法部门来处理,现在一经发现,镇街综合执法队就可依法查处。”在记者的走访中,不少镇街工作人员表示,这次改革合理为基层放权,有利于实现权责统一,让基层“看得见的问题也能管得着”。

  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乡镇街道承担的经济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责越来越繁重,“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权力是有限的、责任却是无限的”是很多基层干部最大的感慨,“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情况时有发生。

  “这次改革就是要聚焦基层实际需求,赋予乡镇街道相应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市委编办相关负责人说,“为基层放权意味着乡镇街道的职权拓展、事权更广,给基层干部创造更加充分、高效的干事条件。”

  该负责人表示,权力下放按照“实际需要、宜放则放”原则,聚焦社会焦点、百姓痛点、基层难点,加大放权力度,把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基层迫切需要、含金量高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公共服务等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下放乡镇街道。同时,依法依规建立乡镇街道职责准入制度,既把权责放到位,又充分考虑乡镇街道履职资格、人员力量、技术能力等因素,确保权力“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

  一方面,制定“三张清单”精准放权。首批下放城管执法、农业农村、林业、卫生健康、生态环境等行政执法部门的部分行政处罚权共200项,下放林业、农业、人力资源、卫生健康等部门的部分公共服务事项共43项,并进一步厘清乡镇街道和村(居)民委员会权责边界,明晰村民委员会群众自治工作职责44项、协助政府工作职责65项、应取消各类证明47项、禁入事项18项,以及居民委员会群众自治工作职责32项、协助政府工作职责58项、应取消各类证明50项、禁入事项18项。

  另一方面,健全“三项机制”精准发力。通过建立健全乡镇街道党(工)委统一领导机制、综合行政执法保障机制和财政支持保障机制,推动横向纵向的各个机构、各类资源、各方力量各就其位、各司其职、有序协同。

  该负责人表示,此次改革着力从制度安排上发挥党的领导这个最大的体制优势,在乡镇街道设立综合治理委员会、公共服务委员会、综合行政执法委员会等工作平台,将县级派驻机构纳入乡镇街道工作平台管理,由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统领三个委员会,统一指挥调度乡镇街道的全部资源和力量,健全了乡镇街道党(工)委对本地重点领域、重大工作领导的体制机制。

  在社会治理、人员管理、财政保障机制方面,目前全市71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了综合行政执法队,承接下放的县级行政处罚事项,实施“一支队伍管执法”;有899名乡镇街道工作人员取得行政执法资格,1500人次参加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业务培训;市级补助资金2000多万元直达乡镇街道,为改革提供财力保障。

  “三项举措”激发活力

  推动镇街“瘦身健体”

  “这次改革,街道新增了17名行政执法专项编制,除区执法分局下放5名工作人员外,针对剩下12个空编我们做了相应招录计划。”提及人员编制资源下沉,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张晓敏很开心。她说,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层“事多人少”的矛盾。

  “编制资源要着眼实际所需,加大向基层延伸、下沉的力度。这次改革,全市共下放编制2674名、下划人员1852人给乡镇街道。”市委编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改革有个很明确的目标导向,就是强基层,通过加大编制资源下沉力度、压茬推进乡镇街道事业单位改革、激发基层人才队伍活力“三项举措”,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夯实基层治理基础。

  深化乡镇街道体制改革,只有实现机构、职能和人员同步,充实基层力量的同时,重塑基层组织架构,推动机构职能整合,才能真正构建科学规范、运行高效、权责一致的乡镇街道机构职能体系,实现由“物理整合”到“化学反应”的转变。

  “机构数量做‘减法’,机构职能做‘加法’。”该负责人说,改革推动了乡镇街道机构“瘦身健体”,通过整合设置事业站所,将设在乡镇街道的“七站八所”特别是5名编制以下的400多个“小散弱”事业站所,按照“4+X”模式精简规范设置为6~7家事业单位,全市乡镇街道事业单位由改革前的941家精简为415家,同时清理各类不规范设置、运作机构596个,规范了乡镇街道内设机构设置,初步建立起权责明晰、上下贯通、指挥顺畅、运行高效、保障有力的基层治理体系。

  “过去有些部门分工太细,很多工作都是专人负责,没有替代性。”惠城区横沥镇委组织委员李秋林说,“现在‘大部制’、AB角,打破了条线分割,实现了‘无可替代性’向‘互补性’转变”。

  本次改革,我市还聚焦基层治理人才队伍建设,市委组织部牵头制定了《惠州市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十条措施》,从编制资源统筹、人才成长培养、福利待遇提升等方面提出10条实在管用的具体措施,既有“真金白银”,又有制度导向,让基层干部行有方向、做有底气、干有奔头。

  “一个平台”精准治理

  破解“九龙治水”难题

  去年底的一天,惠阳区淡水街道有群众在菜园旁边焚烧枯枝杂草,街道智慧治理平台通过远程监控系统立即发现,并发出报警信号,平台指挥中心及时派单,相关职能部门5分钟就赶到现场处置,迅速消除了安全隐患。

  近年来,惠阳区淡水街道着力打造惠阳现代产业综合发展示范区,加快集聚创新资源,城市结构、产业结构、人口结构迅速改变,社会治理难度持续增加。为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街道利用此次改革加强网格化管理的契机,打造了智慧治理平台,实现社会治理问题跨部门协同处置、应急事件快速响应,达到“一网统筹,多方参与”和“事件处理一张图”的效果,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降低治理成本。

  “过去,职能相似的部门功能交叉,导致社会治理‘九龙治水’,改革后形成了‘协同作战’新格局,尤其是通过‘网格化’赋能,提升了基层啃‘硬骨头’、精准处理问题及高效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淡水街道党工委书记杨治宇说,智慧治理平台开通运行以来收到了良好成效,并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不断优化提升。

  此次改革,我市着眼于市域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承上启下、以城带乡、以点带面的特殊定位,探索全科网格治理,整合各部门、行业组织的“专业网格”,统筹网格内党的建设、城乡管理、综合治理、消防、应急、社会保障、民生服务等工作,并顺应“互联网+”时代潮流创建“线上网格”,推动基层治理“多网合一”,力求通过一张网格覆盖全域、一个平台整合集成、一个中心指挥调度,实现信息共享、资源整合、部门联动。

  为推进全科网格治理,惠阳区将全区划设基础单元网格131个、二级网格232个,配备网格长131名、专职网格员131名,网格队伍成员约1500名。大亚湾区则将全区划分为235个基础网格,并按照“1+1+1+1+N”的模式配备基础网格队伍,实行“一格多员、一员多能”管理。

  网格员的“铁脚板”与信息技术融合,不断为基层社会治理赋能。去年,惠阳区通过网格员巡查发现安全隐患、社会治安、疫情防控等案(事)件共16445宗,办结率达99.8%,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初显成效。

  本组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欧阳成 香金群 通讯员杨小华

  短评

  “物理整合”转向“化学反应”激发活力

  建清单、放权限、激活力,去年以来,我市聚焦基层所需,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着力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治理体系,以乡镇街道体制改革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要抓好基层治理,就必须正视其急需解决的问题。长期以来,乡镇街道围绕部门转,权责不统一、事权大于职权、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影响着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只有深化镇街体制改革,勇于直面问题,打通堵点、直击痛点,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使基层有人有权有物,保证基层事情基层办、基层权力给基层、基层事情有人办,更好地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眼下,镇街体制改革取得初步成效,但推进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提高履职服务能力水平的工作永远不会结束。要对改革后的机构运行情况进行“回头看”,统筹研究解决反映出来的问题,把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流程抓到位,真正实现从“物理整合”向“化学反应”转变,为推进基层治理、提升治理效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分享到:
上一篇:
编辑:任己章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网微信
  • 惠州发布微信
  • 惠州文明网微信
  • 惠州头条APP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