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东高潭:引进发展重点项目 革命老区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高潭,一块让人肃然起敬的红色土地,是全国最早区级苏维埃政府诞生地之一,也是海陆丰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潭革命老区在上级的支持下,因地制宜引进和发展重点项目,大力推进红色文化旅游和乡村振兴,使得镇容镇貌发生巨大变化,人居环境得到较好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全镇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中洞革命纪念广场,中洞改编雕塑巍然耸立。

  聚力完善基础设施,镇容镇貌焕然一新

  地方要发展,交通须先行。10年前,高潭圩镇及连通外面的道路大都比较狭小。2017年以来,高潭镇在上级的支持下,掀起以道路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热潮,先后完成高潭革命老区潮惠高速连接线中洞至公梅段和圩镇2公里段、圩镇东环路和省道S242线高潭圩镇段整治等工程,鹰光公路单改双工程目前也在顺利推进。

  潮惠高速连接线改扩建工程由惠州段和汕尾段组成,包括中洞革命纪念广场至省道242线公梅段、公梅至汕尾交界段、汕尾交界至海丰互通段。其中,惠东县境内项目全长14.57公里,总投资10.71亿元;中洞革命纪念广场至省道242线公梅段全长3.72公里,按照二级公路结合城市主干路标准等级设计,路基宽24.5米,路面宽16.5米,双向4车道,设计行车时速60公里。

  宽敞的路面、清晰的标线、绿色的中间隔离绿化带,记者日前驱车从高潭圩镇进入中洞村时看到,道路犹如高速公路。“以前从圩镇到中洞村,道路坑坑洼洼,要耗时30分钟以上,现在只需要10多分钟。”中洞村村委会主任萧爱娣说。

  2016年初,惠东被纳入海陆丰革命老区,享受国家贫困革命老区扶持政策,高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同年8月,惠州市委、市政府提出,把高潭革命老区建成“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党史教育基地、特色产业基地”,并办好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建设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推动中洞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落户等10件实事。目前,高潭革命老区已建成革命历史陈列馆、马列街改造、革命旧址修复、市委党校高潭校区甘溪教学点(甘溪党支部五名党员雕塑广场)等一批项目。

  此外,当地投入2856万元进一步完善了光纤网络、移动信号、移动宽带、公共WiFi信号及相关公共基础设施,保障了当地居民和游客的公共需求。投资1312万元实施全镇13个村和圩镇的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目前已全部完工,农村饮水安全得到保障。建设镇敬老院、镇文体广场、镇便民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和村便民服务站等一批基础设施,改造升级镇综合文化站及配套设施,惠民水平不断提升。

  通过“建成三个基地、办好十件实事”,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高潭镇镇容镇貌发生巨大变化,旅游“气场”和当地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高潭野生山茶是惠东县的一张耀眼名片。

  引进重点项目为老区发展注入活力

  “丈量征地?重点项目?10多年前这些术语对高潭群众来说想都不敢想。”萧爱娣说。据介绍,高潭镇是惠东县最偏僻的乡镇之一。前几年,在多方努力下,高潭成功引进中洞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并稳步推进。

  据介绍,中洞抽水蓄能电站位于高潭镇中洞村,为国家能源局“十四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广东省重点工程,由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发电公司和中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该电站总投资约83亿元,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安装3台40万千瓦可逆式水泵水轮发电机组。该电站建成投运后将有效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电网调节能力,促进清洁能源消纳。该电站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18亿千瓦时,年纳税约1.3亿元。预计到2030年可节约电网标煤耗45.6万吨,相应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22.6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1.09万吨、氮氧化物0.32万吨。该项目既利于惠州市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快绿色发展,服务“双碳”目标实现,又利于配合远期广东东区核电及风电的快速发展,缓解系统调峰压力,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目前,中洞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虽然在建设中,但已为中洞村每年增收8万多元。”萧爱娣说,随着中洞抽水蓄能电站的加紧推进,工程方的许多管理人员纷纷租住当地的民宿和闲置房子,并带动当地蜜柚、石斛、明姜、蜂蜜、百香果等农特产品的销售。

  “中洞抽水蓄能电站投入运营后,将实现当地富余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并带旺当地各种业态的发展。”高潭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的有效推进,不仅使高潭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组成部分,而且随着人流的增多,必将促进当地农产品销售和旅游观光等事业的发展,为高潭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为稳步推进中洞抽水蓄能电站项目,高潭镇实施“支部建在项目上、廉洁落到项目上”,实行“党建+”模式,把党风廉政建设贯穿工程建设项目各个环节,并相应成立惠州中洞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企业临时党支部,从派出所、镇党群综合服务中心选任2名中洞村党总支部兼职副书记。

东江干部学院航拍图。

  文旅产业长足发展,学研一体稳步推进

  “今天过得很有意义,深切体会到研学旅行的乐趣,深刻感悟了伟大的革命精神。”日前,惠州市某中学以“弘扬高潭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为主题,组织该校七、八年级700余学生到高潭革命老区开展研学旅行,其中一位学生表示,此次研学旅行意义特别,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继该中学举行研学活动后,惠东某学校又组织初二年级全体师生赴高潭开展为期两天的红色研学实践活动,旨在重温红色岁月,体验农耕艰辛经历。

  据了解,位于高潭的东江干部学院启用后,高潭镇积极实施文旅产业发展战略,并定位为“东江红都·研学胜地”。目前,高潭镇文旅产业取得长足发展,学研一体稳步推进,并形成一张亮丽的红色品牌,成为惠州乃至市外学校等单位研学的首选地。

  近年来,高潭镇紧紧抓住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的特点,以红色大遗址区为背景,红色遗址为重点,红色干道为廊道,对精神资源、物质资源、扩展性资源等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积极打造中国青少年红色研学营地、党员干部培训基地、乡村振兴干部培训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著名的教育培训和研学营地。

  “发挥红色品牌优势,通过红色品牌促进文旅产业和研学的发展。”高潭镇有关负责人介绍,多年来,高潭充分依托东江干部学院办学平台优势,加大推广宣传“东江红都”品牌,提升高潭红色文化魅力,促进红色文化与红色旅游深度融合。同时,以创建高潭“东江红都”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为抓手,进一步加快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完善旅游景点标志牌等设施;建成镇“门户公园”,提高入(圩)镇道路美化绿化水平,着力提升圩镇品味;设立高潭镇旅游事务管理中心,规范旅游景区管理,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在此基础上,加强革命旧址修复保护。通过国家专项债、省红色革命旧遗址保护利用专项经费等推进革命旧址修复工作,不断完善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加强全镇49处革命遗(旧)址、纪念设施、名人故居保护,不断提升景点、场馆规范化管理水平。

  目前,高潭镇结合实际大力开展青少年研学营地建设,创新红色研学展现形式,包括“红+绿”红色农耕、“红+古”红色讲演、“红+蓝”红色疗养。将高潭的现代农业、林业、农产品加工、农事体验等方面定位为“绿色”(农耕类和劳动教育类研学中心),除了让游客吃上明姜、巴戟、蜂蜜、灰水棕等特色农产品,还能在蔬菜种植区耕地种植、锄草、灌溉、剪枝、采摘,听村民讲农作物的生长习性,体验劳动收获快乐;将高潭红军路定位为“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和野外生存)路线,让游客重走高潭独特的红色路线,体会革命先辈的初心与信仰;将高潭制酒厂、温泉康养、高潭水电站定位为“蓝色”(科技类研学中心),融合人文风情、水情、河流历史、传统文化等,让游客领略高潭的本土“水文化”。站在新起点,一幅以红色为底色的美丽高潭画卷正在惠东大地徐徐展开。

  

高潭老苏区革命纪念堂、马克思街。

  全力推进25公里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建设

  振兴乡村,稳住粮食生产至关重要。前不久,惠东县高潭镇普联村一片“新”耕地上,村民在种植番薯。据了解,这片地此前为撂荒地,经当地采取措施后得以复耕。据普联村村干部介绍,该村复耕撂荒地共360亩。

  高潭镇农业农村办公室负责人介绍,为促使当地撂荒地发挥地力,恢复粮食生产效益,高潭镇促成镇办企业——惠东县高潭镇发展公司与村委“联姻”,通过公司筹集资金先对撂荒地进行复垦,然后由公司代耕。据介绍,高潭镇通过公司代耕的形式,有效促使全镇撂荒耕地的复耕,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稳住了粮食生产这个大盘。

  为全力推进乡村振兴,高潭镇在全力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还全力抓好特色产业,因地制宜打造黄洲好彩生态农业有机山茶、三红蜜柚、中洞“红都春”山茶、黄沙“乡下行”沃柑等“一村一品”,并发挥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优势,通过抓党建促进乡村振兴。

  据驻高潭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袁永青介绍,自工作队进驻以来,工作队与镇党委一同谋划,迅速成立临时党支部,并将支部相关制度和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的宣传海报“上墙”,营造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在临时党支部的带领下,该镇乡村振兴成果凸显。

  该镇通过整合蜂蜜、明姜、灰水粽等产业,推进农产品商贸公司与高潭镇发展公司成立合伙企业,开发特色旅游农产品,辐射带动高潭镇村集体经济发展。“这是普联村集体经营的农特产品店,店内摆放着全镇最具特色的产品,方便到圩镇游玩参观的人们购买,也是宣传推广高潭农特产品的平台之一。”该负责人说,普联村成立了高潭镇第一家村集体企业,直接助销普联村农副产品40多万元,实现了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0万+”的目标,激发了全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信心和热情。

  在此基础上,该镇全力推进“东江红都·研学胜地”高潭镇25公里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建设,项目总共分为四个子项(道路桥梁建设提升工程、高潭镇排污排水系统建设项目、红色旧遗址修复活化利用项目、高潭镇文化旅游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4.3亿元,与红色文化研学产业带形成“一心双核,两廊三片区五节点”的空间布局。其中,“一心”为圩镇“苏维埃政权”研学中心;“双核”指中洞研学核、甘溪研学核;“两廊”包括25公里风貌带、红色文化研学产业带;“三片区”指中部—苏维埃红色政权教育片区、东部—军事体验主题片区、西部—党性教育片区;“五节点”主要为甘溪党性教育基地、新联特色村、高潭苏维埃红色政权教育基地、黄沙田园休闲养生度假区、中洞红军特色村落互动基地。

  高潭镇以打造示范带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及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水平和景观风貌,并通过产业发展增加当地村民就业岗位,吸引外出村民回乡创业就业,从而全面促进乡村振兴。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赖金朗 通讯员黄文斌

编辑:温燕晖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

指导单位:中共惠州市委宣传部 惠州市委网信办 主办单位:惠州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