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恺高新区潼侨镇高度重视“思想铸党魂、学习增斗志”党员进党校工作,自去年以来,立足归侨文化资源优势,在打造党员教育阵地上持续发力,优化升级师资体系,分层分类推进党员教育,构筑起党员教育“红色矩阵”,全力打造镇街党校先进示范点。
据统计,截至目前,潼侨镇已开展党员培训40余场,培训党员3850人次,实现基层党员全覆盖。
建强阵地
建设“1+4+8”学习阵地打造“20分钟红色学习圈”
潼侨公园位于潼侨镇中心区,这里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还有一片茶园,是潼侨群众的主要休闲娱乐场所之一。惠州侨文化展览馆就坐落于这个美丽的公园里,而潼侨镇委党校,就设在侨文化馆里。
“我们镇委党校总建筑面积3250平方米,包含三大展厅和多功能会议室,并整合潼侨公园、清风茶园等阵地,形成集红色教育、爱国教育、归侨历史、廉洁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基地。”潼侨镇党委组织委员廖成韬介绍说,“潼侨镇委党校,应该算是全市硬件设施比较好的镇街党校之一。”
在廖成韬看来,党员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首先必须建强“软硬件”基础,推进运作管理提质增效。因此,在建强镇委党校这个主阵地的基础上,潼侨镇还精心打造了4个现场教学点、8个村(社区)分校,形成“1+4+8”党员教育阵地。
参训学员参观侨文化展览馆。
全力打造1个主阵地。潼侨镇委党校突出党性教育主体地位,坚持以红色精神铸魂育人,把党性教育作为主要课程;开展“政治生日进党校”系列活动,通过书记讲党课、重温入党誓词、颁发政治贺卡、赠送书籍等方式,增强党员教育培训的仪式感、庄重感和荣誉感。
延伸拓展4个现场教学点。进一步挖掘侨文化资源,延伸拓展惠州侨文化展览馆、清风茶园、“红色出租屋”党群服务站、金星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成果展4个现场教学点,打造基层党建“20分钟红色学习圈”。今年以来,潼侨镇各现场教学点累计接待参观人员1590余人次。
夯实巩固8个村(社区)分校。依托8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红色出租屋”党群服务站,设立党校分校,完善配备教学设备,制定培训学习计划,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定期讲课,实现各村(社区)普通党员“就近学”“方便学”,推动党员学习教育常态化。
今年4月,惠城区桥西街道党工委到潼侨镇委党校开展“思想铸党魂,学习增斗志”共享课堂专题培训,大家倾听了归侨故事,到金星村参观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成果展,到学溪社区了解了“红色出租屋”如何在社区治理中发挥作用,在清风茶园听取了廉政文化故事……“这次培训,极具现场感、历史感,让我们耳目一新,也让这次培训变得特别有吸引力、感染力。”惠城区桥西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罗嘉桦说。
做优师资
“专家+榜样+联学共享”建起多元优质师资队伍
建强了阵地,有了“面子”,还必须有“里子”——优良的师资队伍。
“党员教育,主要包括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知识技能教育三块,因此我们的师资队伍也从这3个方面进行强化。”廖成韬说,潼侨镇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创新形式,建起60余人的党员教育师资队伍,以优良师资提升党员教育成效。
理论教育需要深厚的基础,是镇街党校师资的短板,因而潼侨镇主动链接市、区资源,邀请市委党校、惠城区委党校等单位知名专家教授前来授课。“目前,我们已经邀请市委党校邱国耀、陈春梧等市级优秀讲师,邀请惠州学院教授、镇街党校‘百人讲师团’等前来讲授政治理论。”潼侨镇党建联络员陈杰彬介绍,该镇委党校已举办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宣讲、《学习百年党史 争做优秀党员》等专题讲座,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潼侨落地生根。
“百人讲师团”授课。
“党员教育,党性教育是最主要的,我们要坚持把党性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贯穿始终。”廖成韬告诉记者,党性教育内容很丰富,包含了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宗旨教育、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道德品行教育等。
如何将这么丰富的内容带入课堂,真正将党性刻进每个党员的基因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建立了形式多样的榜样师资队伍,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廖成韬说。
4月24日,潼侨镇委党校联合该镇总工会,举办了《弘扬劳模精神 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讲座,邀请中央统战部特聘“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服务团”团务委员会委员赵兴刚为大家授课。赵兴刚生动地讲述了他当初加入一购物中心时,成立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帮助购物中心扭亏为盈的故事,激励党员、职工立足自身岗位职责,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赵兴刚老师的讲课特别精彩,课后大家都纷纷表示获益匪浅,许多人还发私信给赵老师表示感谢。”主持这次讲座的潼侨镇人大副主席王辉娜说。据悉,赵兴刚这次授课的“朋友圈”信息下,许多人纷纷留言交流各自的感受。
“党性教育不能是说教,我们必须让党员愿意来听,来了听得进去,听了有所收获。”廖成韬颇为欣慰地说,“从目前的效果来看,我们的‘榜样课堂’做到了。”
据介绍,潼侨镇将领导班子、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归侨党员、退休干部、行业领军人物等优秀榜样都纳入了师资队伍,实现师资队伍多元化,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一个镇(街道)的师资资源毕竟有限,为突破这个瓶颈,潼侨镇又出新招——与其他镇街党校联学共建,实现师资、课程资源共享。目前,潼侨镇已与惠城区桥西街道党校联合开展“交叉办班”,40多名党员到桥西开展“共享课堂”学习活动,活学深学党的二十大精神。
创新教学
因时因人因业施教确保“一个都不落下”
“陈阿姨您好,我们给您送学习资料来了……”近日,潼侨镇各村(社区)党员先锋队积极行动,深入老党员家中开展“送学上门、入户宣讲”活动,为退休干部、老党员送书送学,积极传递党的“好声音”。
为切实做好“思想铸党魂、学习增斗志”党员进党校三年培训工作,确保老党员也能及时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政策,实现学习全覆盖,潼侨镇发动各村(社区)党员先锋队积极行动,以“理论+现场+互动”的形式,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递到老党员的耳朵里、脑海中、心坎上。
“我们常说因材施教,我们镇有党员600多人,大家的年龄不同、职业不同、需求不同,党员教育必须‘因人而教’,满足党员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的教育需求。”廖成韬告诉记者,该镇创新方式,探索“因时施教”灵活学、“因人施教”精准学、“因业施教”高效学多种教学模式。
先锋队党员“送学上门”。
“因时施教”灵活学。开展“夜间党校”,利用党员工余时间组织培训,推动村(社区)普通党员进党校;开展周末党校,利用周末时间组织“两新”党组织、全镇中小学基层党员集中聆听党课,帮助解决党员因工作忙而集中难、管理难、教育难等问题。
“因人施教”精准学。举办退休党员干部进党校专场活动,40余名老干部走进党校,了解潼侨发展变化,积极建言献策;针对年龄大、行动不便的党员,建立联系送学方式,各党员先锋队开展“送学上门”30余人次;针对流动党员,由党支部建立微信群,确定专人保持联系,及时传送学习资料,让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离乡不离党”。
“因业施教”高效学。针对机关党员,坚持“滴灌培训”持续充电蓄能,开展乡村振兴、财税政策、法律法规等业务技能培训,如与中国农业银行仲恺分行开展交叉培训,推动党建与业务良性互动;邀请市委宣传部业务骨干讲授《基层单位网络安全和舆情管理建议》,提升基层干部的舆情应对能力。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林丽娟 魏怡兰 通讯员叶慧妮 石梦梦
指导单位:中共惠州市委宣传部 惠州市委网信办 主办单位:惠州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