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政法系统抓住教育整顿契机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原标题:

  我市政法系统抓住教育整顿契机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108项任务清单便民利民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启动以来,我市坚持统筹兼顾,在扎实开展教育整顿,有力推动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从群众身边事做起、从小案小事抓起,切实解决道路交通管理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深入开展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涉法涉诉信访积案化解、公共法律服务便民等专项行动,真正把教育整顿成果转化为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和促发展的动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全市政法系统各单位以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围绕“放管服”改革、法律服务水平提升、正风肃纪长效机制、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干警素质能力提升机制等方向,总结提炼教育整顿工作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逐步探索形成制度,已建立各项规章制度127项。同时,坚持边查边改边建,提前谋划,不断推进建章立制,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紧紧围绕业务职能和社会关切、群众关注,制定完善108项普惠大众的任务清单,按照群众的“急”“难”“愁”“盼”进行分类,推出一批便民利民措施,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公安

  强力推进“6+N”办实事行动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我市公安机关注重将自身的技术专业优势、职能作用优势、群众基础优势,转化为“为人民服务”优势,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强势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6+N”行动,推动形成全系统全员额为群众办实事格局。截至6月17日,全市公安机关组织“六大行动”为民办实事6944件,各单位、警种开展“N”项行动为民办实事9297件。

  领导干部发挥头雁引领示范作用,以上率下,带领广大民警立足个人能力,积极为民办好事。截至目前,市局党委班子为民办好事18件、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为民办好事859件、民警为民办好事1087件,带领全警掀起为民办实事行动热潮。

  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护民行动让群众“钱袋子”更加安全。截至目前,共对17.6万人次成功预警,止付涉案银行卡2.6万余张,挽回群众损失3500余万元;全市公安机关推出并落地“放管服”措施131项,惠及人员108万余人;实现62项户政业务“全市通办”,流动人口居住登记和居住证县区内通办,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实现80项户政业务办理全流程电子化;推动市区24个路段微改提速,部分顽固性堵点得到有效治理,全市拥堵指数减少了40%至50%,平均车速提高了20%至30%;以全市2314名驻村(居)警力为主要力量,广泛开展村警进村口、进家庭、进院落活动,建立落实“办小事、解小忧、帮小忙、惠小利”“四小机制”,形成警在村(居)中走、事在村(居)中办、矛盾在村(居)中化解、治安防范在村(居)中落实、警民关系在村(居)中提升的良好局面;市和县区两级公安机关领导班子成员累计完成177件好事;组织市局35个部门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计划、各部门民警积极为人民群众办一件好事实事,指导各县区局参照市局做法为群众办实事,推动实践活动多点开花、全面铺开。

  检察

  持续开展“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专项行动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市人民检察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群众满意作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检察职能,从具体工作抓起,积极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把司法为民贯穿到各项工作中,让检察工作实实在在地落在群众的“心坎”上,让检察服务真真切切地印在群众的“心门”里。

  市检察院加大跨区域协作力度。惠州、深圳两地检察机关为呵护淡水河联手发力——两地五区检察机关会签《关于建立淡水河流域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公益诉讼检察跨区域协作机制的意见》,以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落实“为群众办实事”,推动淡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修复和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持续开展“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专项行动。紧盯水污染治理,完善跨区域保护机制,督办涉及横岭水流域的污染环境犯罪案件,通过检察建议联合多方共同努力,使横岭水污染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开展贯彻落实《惠州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专项行动,就扬尘污染防治问题举行检察建议公开宣告会,强化检政协作合力,锁住飞舞扬尘。针对人民群众高度关注、反映强烈的“售楼处非法运用人脸识别系统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问题”,统一开展个人信息保护行政公益诉讼专项行动,与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相关部门磋商,开展立案监督、制发检察建议,督促相关部门积极履职,推动全市所有在售楼盘开展专项排查治理,有力维护个人信息安全。仲恺高新区仲恺大道窨井盖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长期困扰着当地群众,市检察院与仲恺检察室立即组成行政公益诉讼办案组,联合市区两级相关职能部门和承建单位召开现场会,现场查看了仲恺大道井盖破损、缺失、老化情况,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对仲恺大道安全隐患问题进行全面排查,并限期拿出整改进度表,挂图作战,逐项整改落实。

  法院

  “繁案精审简案快审”75%简单案件进快速解纷道

  市中级人民法院自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动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司法实践。结合法院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实施系列实践活动,创新“最多跑一次”等系列便民举措,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身边事,以实干实绩诠释为民宗旨意识。

  实行繁简分流,为审判加速提效。以民商事案件繁简分流改革为抓手,优化繁简案件人案配比,致力于“繁案精审、简案快审”,确保约75%的简单案件进入快速解纷道,约25%的疑难复杂案件进入精审提质道。去年成立速裁庭,带动审判加速的同时稳步提升司法质效,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今年1~5月,共受理民商事案件6459宗,比增10.41%,结案率50.53%。其中,速裁收案占比63.99%,速裁结案率达57.53%,比其他非速裁案件结案率高17.93%。集中整治执行款长期滞留问题。今年以来(截至6月11日),对全部滞留执行款进行全面核查,开展自查清理,共正常清理及发放执行款954笔,发放执行款12.6746亿元,公证提存1.1544亿元,线下滞留款项剩余0笔。同时,通过升级改造执行款管理系统,开通执行局、财务部门、银行三方实时对账和余额比对功能,开通临期、超期发放执行款提醒预警功能等多种措施加强执行款管理。

  建设“智慧型法院”,提升服务质量。积极推进诉服中心实体升级改造,以“智慧法院”为依托,推动“一网调解”;推广律师服务平台,利用广东移动微法院完成涉外当事人面签手续;正式推出“扫码在线缴纳诉讼费”,推广与应用大额诉服费线上支付;创新集约保全服务机制,实行线上保全与线下保全相结合,大大提高办事效率,便民利民。

  司法

  “法治体检”10天现场解决100个法律疑难问题

  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市司法局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根本宗旨,充分发挥司法行政系统职能作用,在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并实施八大为民办实事项目,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截至目前共落实41项服务举措,解决了群众一批“急难愁盼”问题。

  4月25日上午,市司法局在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举办“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活动之“法律服务机构与法律专业人才见面招聘会”活动。活动吸引了包括公证处、律师事务所在内的25家专业法律服务机构作为招聘方参与招聘,提供了100余个法律专业就业岗位。招聘会开始前,市司法局领导分别为去年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人员代表和新取得公证执业资格人员代表颁发法律职业资格证书与公证员执业证书。在招聘会现场,用人单位集中设台与应聘者面试交流,并设立法律咨询区、求职简历指导区,提供面对面的便民服务。据统计,共约230余名求职者参加招聘会,130余名求职者与用人单位达成初步意向。

  市司法局还组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法治体检促提升”法治宣传实践活动。活动分3个小组集中用10天时间,深入7个县区、33个村(社区)、20家企业,现场解决法律疑难问题近100个,收集工作意见建议约30条,充分发挥了司法行政职能和法治宣传教育服务功能,切实解决镇(街)、村(社区)和企业的“急难愁盼”具体问题,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让基层群众和企业的法治获得感更充实更可持续。

  为提高基层司法所服务群众的能力,更好向群众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充分发挥司法行政系统内源动力,解决基层司法所法律服务资源供给不足问题,律师事务所与司法所开展“所所对接”活动,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开展对特殊人群尤其是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对象的法治教育、释法说理等工作;对本辖区的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进行指导,确保满足村(社区)群众对法律顾问的工作需求。同时,组织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为老年人、残疾人、经济困难群众等开展上门服务,提供周全贴心的公共法律服务,力争解决一批“急难愁盼”的法律问题,使这三类人群获得均等便捷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

  惠州监狱

  在全省率先成立国家级技能大师驻监狱工作站

  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惠州监狱坚持将为民办实事贯穿始终,以对外服务家属群众、对内提升改造效能两条主线为抓手,构建服务、提质、惠民“三个机制”,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展现为民服务新作为。

  惠州监狱聚焦罪犯减刑假释、教育改造、生活卫生等切身利益问题,发挥监狱本职作用,加强科技手段运用及社会资源调用,进一步提升改造效能,努力向社会输出合格公民。开发“减、假、暂”提请资格筛查系统,让罪犯减刑假释不达条件报不了,达到条件漏不了,审核了的变不了,着力堵塞违规违法办理“减、假、暂”案件漏洞,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与惠州慈云图书馆设立“惠州慈云图书馆广东省惠州监狱服务点”,每月定期更新书目,每周有序组织罪犯借阅,有效满足罪犯个性化阅读需求,营造良好的文化改造氛围;率先在全省成立国家级技能大师驻监狱工作站,分批次对临出监前3个月的罪犯开展劳动技能培训,让罪犯掌握一技之长,获得技能证书并推荐就业,为刑释人员迅速融入社会奠定坚实基础;邀请专业眼镜公司来监狱对视力障碍罪犯进行视力检查并配备眼镜;充分发挥“互联网+医疗”作用,实行社会医院远程会诊,监狱医院执行操作“点对点”一体化协同工作模式,全力保障罪犯健康。

  惠州日报记者付巨晗 特约通讯员赵新平

  

编辑:海晏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