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第二十七小学:诗意和气质同行

在“诗意大厅”里,孩子们创作的诗歌挂在墙上供人赏析。

“红歌颂党恩·唱响新时代”——喜迎建党100周年暨元旦文艺汇演。

  创办于2014年的惠州市第二十七小学,是一所诗意流转、韵味悠长的学校。在这里,既可以品味气质教育的“君子之味”,也可以体验诗意校园的“文化之美”,在熏陶于传统文化的同时,又能感受到现代气质,形成了令人折服的独特风格。

  以“打造具有气质文化特色的个性化名校”为办学目标,以“诗意校园”“气质教育”为办学特色,以“具有世界眼光和中国情怀的有气质的现代人”为育人目标,短短6年多的时间里,市二十七小学已发展成一所“教育与特色携手、诗意和气质同行”的优质学校。办学以来,该校先后获得市“文明校园”“平安校园”“师德师风建设先进集体”,区“文明校园”“卫生先进单位”等荣誉,并通过广东省标准化学校验收和惠州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验收,成为“气质学子”和“儒雅之师”成长的摇篮。

  ◎办学篇

  党建引领,点燃学校发展红色引擎

  听!悦耳动听的口风琴声回荡在市二十七小的上空,原来是全校同学用口风琴齐声演奏《歌唱祖国》。口风琴声落下,全校师生及家长代表挥动国旗,一起合唱《歌唱祖国》,场面又燃又美。

  红歌颂党恩,唱响新时代。2020年12月25日,市二十七小学举办“红歌颂党恩·唱响新时代”——喜迎建党100周年暨元旦文艺汇演活动,师生以丰富形式演绎多首红歌,表达对党、对祖国的热爱。

  “党建引领办学,我们正全力创建‘一流党支部’。”该校校长赖新文告诉记者,为了这个目标,本学期以来,该校开展了丰富的党建活动和主题党日活动,引领全体党员教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分别指什么?“三亮”活动是哪些内容?……多功能厅里弥漫着竞赛挑战的气氛,这是该校学校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进行党章等知识线上竞赛活动。

  此外,还有给党员教师过政治生日、组织党员教师集中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党支部书记给党员们上党课……一系列党建活动营造出了浓厚的氛围,也给老师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影响。

  “那天骤雨,校门口挤满了接孩子的车辆,交通陷入堵塞。”张秋容老师在撑伞雨中引导交通,收效甚微,她咬咬牙,把雨伞扔在一旁,全身都湿透了。司机们终于看明白了她指引的方向,瞬间畅通无阻。张老师很高兴,“刚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的我,一下子知道了什么叫为人民服务,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地体现在生活中。”

  每个角落都有诗词,校园处处充满诗意

  翠竹掩映白墙,室内的绿植与洁净的地面相得益彰,墙上装饰着古诗词,清雅的音乐声伴着空气中传来的清香……如果告诉你这其实是市二十七小学的厕所,你信吗?

  厕所的异味是许多学校都存在的“小尴尬”,市二十七小学是怎么解决的呢?原来,该校每个厕所都使用了大功率的定时抽风机,保证通风透气;定时的冲水器,及时冲走废物;站岗的“卫生小哨兵”,时刻提醒学生的行为;自动喷洒的空气清新剂,常保芳香四溢。此外,好环境需要长期的维持,该校从厕所文化入手,开展了一系列如厕文明礼仪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培养了一批批“小绅士”和“小淑女”。

  诗韵雅诵,传承文明。洁净而富有诗意的“厕所文化”体现出了市二十七小学的办学品味。自建校以来,该校以“打造具有气质文化特色的个性化名校”为办学目标,形成独有的“诗意校园”“气质教育”的办学特色。

  在市二十七小学走一圈,你会发现走廊、课室、楼梯间、卫生间,操场上、图书馆、阅览室、书吧里,每个角落都能看到诗词,校园处处充满诗意。不可思议的是,很多诗还是该校孩子们写的。在“诗意大厅”里,孩子们创作的诗歌挂在墙上供人赏析。“我是爱的探索者永远在跋涉/只是一个孩子从来都长不大/只管去探索每一个神秘问题/探索了一生也找不到个答案/但是我的心里并不会难过/因为这颗童心永远都不会老。”……

  诗文化离不开诗意课程,诗意课程离不开诗歌教材。赖新文介绍,该校精心编写了一至六年级的诗歌教学校本教材,既收录了古诗、宋词、元曲、论语的经典名句,又将儿童诗、脍炙人口的经典现代诗编入其中。语文老师针对诗歌校本教材进行教学“五步”走:一步是创设情境,带领学生吟读诗歌校本教材;二步是设置夺星擂台,背得越多越有感情的,就是擂主,可参加一年一度的学校诗词大会;三步是拓展阅读,积累诗歌,评选诗歌“小达人”;四步是开展背诗歌比赛、诗词大会、诗歌知识竞赛等竞赛,测评诗歌能力;五步是厚积薄发,教学生写儿童诗。

  “我们让学生在充分观察自然景观、记录生活小事等基础上进行儿童诗的创作,学生写出的诗歌富有童趣,出现不少佳作。”赖新文说,该校每年举行诗词大会活动,让“腹有诗书气自华”成为更多学生的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市二十七小学正是通过开展创建“诗意校园”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学生文化底蕴,在学校掀起“学诗、品诗、诵诗、写诗、画诗”的热潮,让整个学校充盈着沉静、优雅的气质和风韵。

  把“气质”写进育人目标,打造诗意校园

  一所学校,应当具备怎样的气质?学校的气质如何体现?在市二十七小学,“气质教育”已经融入方方面面,该校把“气质”写进办学目标和育人目标里,打造具有气质教育特色的个性化名校,培养具有世界眼光和中国情怀的有气质的现代人。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去年秋季履新成为市二十七小学新任校长的赖新文,选择在原有基础上“顾本强特,本固枝荣”,扎实推进“为师生家长做好服务”这一根本,做强“诗意校园、气质教育”的特色,从而让学校的发展更加繁荣。

  在他看来,该校的“气质教育”内涵丰富,涵盖了素质教育、品质教育、个性教育、品牌教育,构建雅致的气质环境,生动的气质课堂,丰富的气质文化,活跃的气质舞台,展示出该校独有的气质文化品牌。“比如说,气质教育的直接指向就是个性化,让每一位学生找到兴趣、找到快乐、找到潜力、找到舞台,那么学校就为他们量身定做适合他们发展的个性化方案。我们希望塑造富有‘君子风范’和‘君子精神’的师生团队。”

  根据“气质教育”内涵和特点,该校提出“九气文化模式”构建,作为学校文化品牌核心部分。“九气”文化指的是,打造“灵气”的环境文化、“正气”的德育文化、“大气”的课堂文化、“贵气”的课程文化、“活气”的班级文化、“霸气”的班子文化、“才气”的教师文化、“雅气”的学生文化、“底气”的家长文化。

  具体怎么做呢?他举例说,对于教师就通过树气质、立目标、塑课堂、精课研、扬特长、增素质、做名师等系列措施,做到爱才、育才、用才,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不断成长,在市二十七小学这个舞台上大显身手。

  对于班级,开展以“阅读型班级文化”、“艺术型班级文化”、“自治型班级文化”、“实践型班级文化”、“温馨型班级文化”、“环保型班级文化”为模式的六型班级文化创建活动,努力实现“一班一特色”、“一班一品牌”的格局,为学生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赖新文希望,通过实施“气质教育”,把学校打造成有梦可想、有梦可圆的造梦工场;情感丰富、体验成长的精神家园;领悟知识、发展能力的学习乐园,生态雅致、健康向上的魅力校园。

  ◎育人篇

  搭乘“气质号列车”,培育气质学子

  2019年,来自惠州市第二十七小学的李诗韵登上CCTV3《非常6+1》,这个饱读唐诗宋词的小才女,用才华折服了嘉宾和观众。尤其是在“飞花令”环节,李诗韵和嘉宾、主持人以及全场观众比拼带“花”的诗词,除了她之外,嘉宾们可以随意翻手中的《唐诗三百首》,观众们可以翻手机找资料。一边是开卷,一边是闭卷;一边人数众多,一边势单力薄。这样一场特殊的诗词考试,最后还是李诗韵用才华取得了胜利。

  “大家好,我是8号选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是来自惠州市第二十七小学的陈怡乐。”2020年11月27日,陈怡乐同学参加惠州市第二届“我爱背唐诗”总决赛,以强大的实力和淡定的气场,夺得中年级组总冠军和特等奖。

  这两个女生都来自市二十七小学,不仅都是精通诗词的小才女,身上还具备同样的气质:体态端正、自信从容、进退得体、对答如流。她们是该校“气质学子”的缩影。

  记者看到,该校校园里有一列非常显眼、富有童趣的“气质号列车”,共有31节“车厢”,象征着该校31个班,旅程则经过小学六年,一到六年级分别途经阳光站、仁爱站、智慧站、尚礼站、感恩站、进取站,每一“站”都为学生准备了丰富的“营养套餐”(考核目标),通过这样形象的方式,告诉孩子们这六年的气质培养方向。

  赖新文告诉记者,该校通过“三、四、五、六”学生气质目标培养学子气质。 “三”指“三如”:坐如钟、站如松、走如风;“四”指“四会”:会生活、会学习、会劳动、会创新;“五”指“五美”: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心灵美和气质美;“六”指“六气”:志气、勇气、和气、雅气、正气和大气。

  依托这一独特的模式,该校每年都开展大量形式丰富的育人活动,包括多彩社团活动、德育基地实践、“十佳全能学子”评选、劳动教育等,成为该校一大亮点,《惠州日报》也多次进行过解读和报道。近3年,该校师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屡获佳绩: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木艺坊》荣获广东省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二等奖,“三如·儒生”体育大课间活动获惠城区体育大课间活动评比一等奖……据统计,师生获区级以上奖励共628人次。

  “我们将进一步搭建‘五大快乐学习体系’,助力培养学生的10项素质。”赖新文说,通过“快乐学习五步法”快乐课堂、“强健体魄,健康未来”快乐大课间、“参与活动、培养兴趣”快乐兴趣超市、“我生我才、个性飞扬”快乐大舞台、“实践体验,提升能力”快乐大本营,培养学生具备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一口标准的本地话、一口流利的英语、一手漂亮的硬(软)笔字、唱一首好歌、弹奏好一种乐器、掌握好一项健身技能、有一门自己强势的学科、有一项业余爱好、能具备一定的领导才能。

  ◎家校篇

  开设诗意父母课堂,“同心慧爱”助孩子成长

  孩子写作业拖拉怎么办?怎样让孩子自觉学习?……2020年11月20日晚,市二十七小学家长们聚集在该校,聆听美国正面管教协会注册讲师、国际认证鼓励咨询师、国家紧缺人才培养工程中级团体咨询师陈志强的讲座,现场气氛热烈,很多家长提出自己的疑惑,陈老师一一为他们解答。“太有收获了!”“解答了困扰我很久的难题”……家长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为共同创设良好环境,家校同心协力让孩子健康成长,当天学校正式启动“诗意父母课堂”。该工程的启动是赖新文上任后的第一个大举措,通过邀请家庭教育专业人士开设父母课堂专题课程等方式,普及家庭教育理念,提升家长教育水平。

  该校工会主席戴文桃介绍,“诗意父母课堂”有两大块内容,一个是家长课堂,包括定期为一至六年级家长举办家庭教育主题分享会、家委培训等;二是学生课堂,包括心理健康课堂、亲子游戏等。接下来,还将延伸到教师层面,对教师进行培训。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学校是学生学知识、长才干的主阵地,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战场,同时还是联系家庭与社会的桥梁与纽带。二者必须合作无间,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赖新文这样解释自己将“诗意父母课堂”作为“第一把火”的原因。

  赖新文特别重视家校共育,2020年8月30日,在新生入学时,他给全体新生家长开家长会,从校长角度和家长分享感受,表达了立足学校、服务教育、倾心育人的“校长、家长”情怀,帮助家长掌握辅导孩子的正确方法,向家长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校协作的意义,希望家长们能携手和学校一道,创设良好的育人氛围。

  他甚至还考取了“家校共育指导师”合格证书,并在向山东同行学习的过程中,萌发了“诗意父母同心慧爱”这一主题,准备以此来引领该校接下来的家校共育工作。

  ◎教师篇

  搭建平台促成长,打造儒雅智慧活力之师

  “很多孩子怕写作文,我能让他们爱上作文。”自信地说出这句话的是市二十七小学四(1)班语文老师李相臣,他是家长心中的“神奇老师”。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接手一个新班级时,李相臣就会给家长们许下4个承诺:让班上的孩子写好作文、写好字,一年看12本书、背200首诗。一开始家长都半信半疑,慢慢地他们发现李老师深藏不露,不仅写得一手好字,每天坚持教学生甚至家长写字,对于引导孩子写作、看书、背诗更是得心应手。拿作文来说,李相臣善于利用游戏培养孩子们的写作灵感,比如,买来两包零食让班上孩子们挑选,然后让他们立即写下自己的心理活动。他还曾用“鸡蛋”这个道具上了7节作文课,每节课都不一样!“利用鸡蛋,进行实验、观察、画画、游戏……之后就要马上写成作文。”李相臣对学生的心理拿捏得准准的,他带的班级,孩子们都特别喜欢写作,字也写得非常漂亮。

  在市二十七小学,有着许多性格鲜明、业务过硬、备受学生喜欢的老师。在他们的努力下,该校立足常规教学,探索减负增效新途径,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构建教学相长、有效合作的“阳光课堂”;实施课程套餐“1+×”,通过开展社团活动、“阳光体育”等课程,丰富学校的校园生活,拓展学生的兴趣爱好。

  对于新教师,该校制定培训方案,通过青蓝工程结对子活动、“带出去,请进来”、上好示范课和研讨课、推门课、经验交流会等方式,搭建各种平台帮助他们迅速成长。经过5年发展,该校教师队伍业务能力强,1名教师被聘为市数学兼职教研员,2名教师被聘为区教研室教研中心组成员。学校目前共有2个省级课题、8个市级课题、4个区级课题。该校还加强教育科研,深化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构建魅力型、学习型、科研型、名师型的教师团队,为全面打造具有市二十七小学气质的儒雅之师、智慧之师和活力之师奠定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该校教学水平越来越受到认可,成为哺育“准教师”的摇篮。2020年10月13日,市二十七小学挂牌“广东省级示范性教师教育实践基地”,惠州学院2017级实习生来到该校,进行为期3个多月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学习资深教师的优秀经验,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林奶花 通讯员李建芳

编辑:朱冰
分享到: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