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麦地小学:三麦课堂谱写教育新篇章

校内篮球社团锻炼表演两不误,培养学生运动习惯。

校内麦雅书苑藏书丰富,是惠州慈云图书馆服务点。

  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中心,作为惠州市高端民办名校,惠州市麦地小学在“深挖教育内涵、打造特色教育”的宏观背景下,以“三麦文化”为底蕴,注重课程创新,推动课堂教学变革,将“成功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结合,形成独特的“麦+”课堂,在惠州教育界掀起了“麦”浪。

  教学模式 “成功课堂”实现教与学的转型

  去年11月4日,当早晨的一缕阳光照进了市麦地小学多功能厅时,该校第五届“泰豪杯”课堂教学大赛文科决赛正式拉开了帷幕。本次大赛目的在于更好推进新课标的实施,践行学校“成功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学能力,让课堂更加高效。

  上课伊始,林燕芬以快速抢答的方式,立刻将学生们的注意力拉进了一个又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里——林燕芬的《走进神奇的童话王国》课堂拉开本次大赛的序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她的课堂注重学生阅读方法的掌握,突显了学生的主体性。

  除了童话,绘本和绘画也出现在课堂中。在陈晓云老师《走进奇妙的绘本世界》课堂中,陈晓云紧紧抓住一年级孩子对精美图画、有趣故事特别感兴趣的心理特点,积极引导学生学会绘本阅读方法,全面提升学生们了解绘本构成,多观察图画,大胆想像等能力。最后,还让孩子们共读绘本并动手画一画,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成功课堂’实现了教与学的转型,这是我校的一大特色亮点,也确实有成效。”市麦地小学校长胡凤贤介绍,学校通过深入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总结出了一套集“学、讲、想、练”于一体的“成功课堂”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因此荣获惠城区民办学校“教学质量一等奖”。

  “成功的课堂就是自主课堂。”胡凤贤认为,“成功课堂”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形成思维能力。这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学生通过思维火花碰撞收获的知识从而给予孩子更大的成功感。一节课,无论教师采取何种手段,都必须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自己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进行自我建构的过程,这是任何外在手段都不能替代的。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通过组织、引导和激励,努力推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

  记者发现,市麦地小学“成功课堂”的基本模式是“学、讲、想、练结合——‘自主成功’课堂模型”。基本做法包括带着问题看书、先学后问;带着问题讨论、先议后教;带着问题讲解、先问后议;带着问题训练、先教后练;其中“做中学”包括研究性、实践性学习等,把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教学也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

  成功的课堂也是活动课堂、情感课堂、趣味课堂。学生们在活动中去经历、去探索、去发现,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欢乐。成功的课堂里不仅仅只有读书声,还不乏掌声和笑声。在成功的课堂里,听不到枯燥的说教和布道,看不见威逼与强制,而洋溢其中的则是动人之情和引人之趣。

  在学校组织的一次语文科组新教师汇报课中,老师们风格各异,方法不同,但学生们都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老师们的教学以学生为主,学习形式多样,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理念,真正实现了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老师陈静红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像,以想带读,以情带读,让学生多维度领略五彩缤纷的秋天,感受生动的语言文字美;在教学中还巧妙地借鉴迁移,仿造句式,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短短40分钟,学生学得开心又学有所获。

  第二课堂 为学生搭建智慧才艺大舞台

  市麦地小学一直紧跟时代要求,重视素质教育和创新。去年11月24日,市麦地小学第四届科技体育艺术节开幕。一边是体育健儿在运动场上挥洒自如,一边是师生们有序地参观师生艺术作品展、观看古风民俗音乐会,另一边则是先进科技设备展示和趣味机器人体验。现场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蔬菜键盘音乐、速度与激情、猜拳机器人、达奇保龄球、投篮机器人、相扑机器人、橙子酷跑等科技体验项目让人目不暇接。学校为了带给学生更多前沿科技和知识,还购置了一台激光雕刻机。学生们可以设计图案,在亚克力板和模板上进行雕刻和切割,综合科组的老师就雕刻了一板纪念徽章送给参与乐高积木捐赠活动的学生。“带着好奇去学习,在学习的路上用兴趣指引,可以想像大家的科学课是多么有趣和新奇。”胡凤贤说。

  记者了解到,市麦地小学一直致力于全面开展学校科普教育活动,“第二课堂”成为学生放飞创新梦想的地方。据了解,市麦地小学现有校级和年级“第二课堂”60余个,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类的课堂占据重要比例。除了每周的科学课外,学校还积极调动各任课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引导各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抓住教学过程中的有利机会巧妙渗透科技教育,积极营造科技教学的和谐氛围,并结合学校科学特色学校的实际,组织编写了校本教材《麦地小学STEAM教育创新课程》、《智创机器人》等课程。

  去年9月,市麦地小学信息科组组织学生进行线上线下培训参加全国NOC编程大赛,六年级(1)班叶昊东通过初赛复赛取得全国小学组编程大赛二等奖。去年,学校荣获了2020年度“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荣誉称号,成为广东省中小学荣获本次荣誉的24所学校之一。此外,学校还被评为广东省“科普中国”落地应用e站科普教育基地。胡凤贤认为,这是学校开设“第二课堂”结出的硕果,该校及时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先后成立了60多个兴趣社团,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在每年11月举行的科技体育艺术节上,市麦地小学不仅成为孩子们欢乐的海洋,也成为展示麦小学子智慧、才艺、自信、阳光的大舞台。

  在“第二课堂”的基础上,学校还通过开设“每月一节”活动,为学生们搭建展示才艺的平台,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得以锻炼。每天下午的大课间,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将国家提倡的每天运动一小时真正落到实处。

  “潜心陶艺术,童心展梦想”是美术学科组工作的目标,为践行学校“成就学生 成功课堂”的教学模式,以高质量的课堂效率引领前行。市麦地小学还设立了软陶艺术实践工作室,打造课程研究与实践的艺术基地,先后建设了36间智慧课室,搭配多功能高清智慧显示屏;搭建了多功能智能录播室,为全体学生学习和掌握软陶特色课程保驾护航。

  在该校“溯古软陶坊”内,只见学生和老师们脑洞大开,各种作品很有想象力和艺术张力。“学校每学期每班保证两周软陶教学工作安排,组建了软陶学生社团,制定了每周3小时学习时间,实现匠心做精品,开设了软陶第二课堂,每周一小时优选辅导,实现梯度教学。”市麦地小学办公室副主任赖大江介绍,该校的软陶特色课程始终围绕中国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展开教学探究。通过创新融合,将剪纸的寓趣纹样、皮影的镂空韵味、惠州龙门本土农民画的浓墨重彩等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与软陶进行融合,形成具有丰富民族特色意蕴课程,充分体现了艺术工作坊对学生情操的陶冶,心灵的塑造,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据悉,该校软陶艺术探索与研究始终贯穿着作品展示活动,形成优雅的艺术环境,进一步形成“以展育人”的学校美育特色。该校先后被评为惠州市“中小学艺术工作先进单位”,美术学科组被评为区“先进科组”称号、学生软陶实践工作坊代表惠州市参加广东省展示评比,以及接待澳洲研学艺术课程交流活动,形成良好的社会反响。

  特色文化 “三麦”文化助力师生成长成才

  文明有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源远流长。文明有礼也是当代小学生最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和文明素质的体现。“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在这里看到我们三年级可爱的孩子们!”伴随着级长温老师亲切的话语,市麦地小学三年级“麦苗之星”颁奖仪式拉开了序幕。台上的同学在认真准备着,台下的同学们也不甘落后,他们用最端正的坐姿,体现着文明有礼在我心中。

  上尊老,下爱幼,尊师长,孝父母,见师长,要行礼,用尊称,勤问好……伴着清脆悦耳的声音,三年级的小麦苗们给台下的同学们传递着如何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小学生。经过1个月的不懈努力,他们脱颖而出,被评为年级“麦苗之星”,大家将用更高标准来要求自己,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好学生。

  “麦浪飞舞,舞动人生。‘三麦’是市麦地小学独有的文化特色,学生、老师和家长们都很珍惜。”胡凤贤介绍,市麦地小学“三麦”文化包括麦苗、麦穗、麦收三个层次,其中在学生方面,“麦苗”为育苗工程,养成教育,主要集中在一至二年级,内容包括行为习惯(讲礼貌、讲文明、讲秩序、讲卫生、讲道德)和学习习惯(会听课、会思考、会提问、会读书、会阅读、会作业、会反思)。

  据了解,“麦穗”为填峰工程,属于能力教育。主要是针对三至四年级学生,着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自信诚实;独立自主;心智快乐;宽容理智;懂得感恩;善于沟通;为人豁达)和学习能力(思维、阅读、动手、计算、写作、创新)。“麦收”为臻品工程,完善教育阶段。针对的是五至六年级学生,主要目的是完善人格(健康心理、乐观向上;面对挫折,敢于挑战;目标明确、坚韧不拔;学会做人,自尊自爱)和享受成功(学习自主自觉;成绩稳步提高;掌握学习方法;学习+特长相长)。

  记者发现,市麦地小学的“三麦”文化不仅体现着学生身上,对教师也有严格的要求。其中教师方面的“麦苗”为育苗工程,利用一至两年时间熟悉课堂教学步骤,把握教材难度广度,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掌握学生学习进度,轻松驾驭课堂教学,灵活运用媒体技术,培养合格教师(“铜手指”园丁入格教师);“麦穗”也是填峰工程,利用三至四年时间,培养骨干教师(“银手指”园丁骨干教师),主要包括评为校级优秀教师,指导青年教师教学,参加比赛成绩优异,参与课题教学研究,成为教研中心成员,区级以上教学能手等。

  “麦收”同样为臻品工程,利用五至六年时间培养名师(“金手指”园丁金牌教师),要求老师达到区级以上骨干教师水平,市级教学比赛冠军,参与市级评课点评,区内教学成绩显著,教学科研成果突出,课堂教学专家点赞,教学理论业内推广。其中“铜手指”一学期一节公开课,一篇论文,校级一次教学比赛;“银手指”一学期一节调研科,一篇论文,区级一次教学比赛;“金手指”一学期带一到两个徒弟,上一节示范课,一篇论文,一次学术演讲,市级以上一次教学比赛。

  市麦地小学在“麦苗”、“麦穗”、“麦收”之星的评选上也是独树一帜。不像一些学校奖品为大红花、笔记本等常见物品。该校所有奖品均为学校老师们利用教学器材自己雕刻定制的,市面上根本见不到。“正是因为奖品独一无二,学生和老师们都很喜欢,也很珍惜。”胡凤贤自豪地说。

  心理教育

  把学生安全防控放在首要位置

  去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令大家猝不及防。为防止疫情向校园扩散,教育部曾明确要求各地延迟开学,并提出利用线上平台,实现线上教育。一场史无前例的“居家学习”热潮,给广大师生和家长都带来了新挑战。架好设备、调整机位、检查摄像头、准备好桌子和杯子……市麦地小学音乐老师李勇军在老家的田野上开始忙碌起来,一场充满乡土气息的田野音乐课堂正式录制。

  “不同的课程需要制定不同的授课方案。”胡凤贤举例说,比如科组长协调各年级,并由科组老师进行录制课程,录完课程还需要几次审核审编。包括美术课,他们请教了惠城区的教研员,帮他们审核一遍课程的准确性,包括这个课程是否适合对外公布,审核过后,他们才开始发布。

  复学后,市麦地小学也非常注重疫情防控。“保持距离,间隔一米!”疫情防控期间,由于有学生提前到达学校,每天7时10分,市麦地小学就让学生提前入校。记者在现场看到,学生间隔一米有序排队入校。学生入校前“过三关”,消毒双手、测量体温、鞋底消毒。

  为缓解学生在复学后产生的心理障碍,去年学校举行了庆“六一”许愿活动,引导同学们释放压力,表达质朴的真实情感。儿童节当天,同学们在特制的心愿卡上写下了愿望——“我的心愿是能吃上鸡腿!”“我希望能参观校长办公室!”“我想得到涂书记送的礼物。”“希望儿童节没有作业!”老师们不仅对收集到的卡片一一进行分类整理,还想办法实现同学们的心愿。毕业班一位同学的愿望很特别,她“希望老师能画一张全班同学在课室上课的情景”。赖大江老师欣然接受了这个“特殊任务”,他和班上同学认真商量,精心拍摄好创作素材,再进行设计构图。经过一段时间的潜心创作和用心的准备,赖大江老师选择了毕业典礼上,送出了这份特别的礼物,为孩子们留下了一份美好的回忆。

  除此之外,市麦地小学的老师们还走进学生家庭,及时了解学生心理情况,和家长一起化解孩子的压力。“因为很多孩子在学校和在家的表现是不一样的,我们也想了解孩子的家庭氛围,看看他们的成长环境。”市麦地小学教务处王婷副主任和杨伶利老师组成了一个家访小组,深入学生家庭进行了解。家访中,老师们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表现的闪光点,与家长共同探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并指导家长用更加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建议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并提醒家长认真履行安全教育和管理责任,特别要做好防溺水、交通等安全工作。安全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才能真正保证实效。

  学校名片

  办学思路:依法治校、 科研兴校、特色立校、质量强校

  惠州市麦地小学位于惠州市惠城区麦地东路,创办于2003年9月,是一所由广东泰豪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兴办的起点高、定位高、发展快的“省一级”民办小学。市麦地小学办校10多年间,获得过百类区级以上集体荣誉。在小班制教学的创新实施下,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参加抽考,连续多年在惠城区120多所学校中名列前茅。

  学校先后荣获广东省一级学校、第三届全国和谐校园“先进学校”、广东省德育示范学校、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等上百项殊荣。

  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刘豪伟

  图片 学校供图

编辑:朱冰
分享到: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