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广东省公布推出“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的举措,将慢慢消融珠三角户籍制度的坚冰。日前,惠州农民工积分制入户方案细则出台,正式在我市拉开此“户籍改革破冰之举”的序幕。

农民工靠积分入户城镇,确实是一个有益尝试和突破,但是,这种做法能否真正打破户籍坚冰,不容乐观。对于农民工而言,他们要的不仅是能进城,更重要的是能融入城市生活、享受市民待遇。比起户口,他们更需要的是“真正的公平”。

惠州出台农民工积分制入户方案,50分可入户

  惠州日前制订出台《惠州市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工作方案》。根据《方案》,即日起,在我市工作并积满50分的农村户籍人员和外市(县、区)城镇户籍人员即可申请入户惠州。今年10月底前,全市办理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6170人,其中,7月底前办理入户617人。

入户农民工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随迁

根据《方案》,原则上积满50分的人员可申请入户我市城镇,具体入户分值由各县(区)人民政府根据当年入户计划和农民工积分排名情况确定。入户农民工的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随迁(16周岁以上全日制学校在校学生也可申请随迁)……【详细】

用人单位可设集体户头以提供便利

农民工个人提出申请后,经用人单位核实农民工的申请材料及情况,对符合条件的按管辖关系报送市或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劳动保障、社会事务)局审核。通过审核即可办理入户手续。用人单位可以设立户籍集体户头,为农民工入户城镇提供落户便利……【详细】

有超生行为5年内不能申请

《方案》也有减分指标,不符合政策生育,有超生行为的人员,自作出处理决定之日起5年内不能申请入户城镇;期限届满后,超生一个子女的扣100分,再超生的加倍扣分;未办理结婚登记生育第一个子女且60日内未补办结婚登记的,以及未依法办理收养登记收养子女的,扣50分……【详细】

积分制遇冷,是什么让农民工望而止步?

  惠州此前对外来工入户已进行两年探索,截至目前,已有100多人办妥入户惠州的手续。在惠州出台政策之前,中山等城市已经实行农民工积分入户制。出人意料的是,优秀农民工自愿申报落户的寥寥无几。在取消户籍制度的呼声日益高涨的情况下,农民工为什么“不愿”落户城市?


调查显示,流动人口关心子女读书问题更甚入户问题

在申请者中,为子女申请读书的人数超过了入户人数。6成受访者表示为子女申请积分制读书,入学需求比入户需求更迫切。在调查中,表示需要落户的占49.12%,33.82%的受访者还在考虑中。但明确需要为子女申请入读本地公办学校的有60.8%,只有15.39%的受访者还没想好……【详细】

难舍土地和城市生活无保障,让他们对户口望而止步

前一段,中央出台了,缩小城乡差距,鼓励农民转为城市居民,特别鼓励没有土地的农民成为“城市居民”,这些并没有引起广大农民的兴趣,响应的也是寥寥无几。农民如果真正成为了“城市居民”,就等于没有了生存的土地,而城市也没有给予他们必备的生存条件。没有房子,没有工作,没有经济基础,他们拿什么活命?这是所有农民都懂的道理……【详细】

梁萍:逗农民工玩的“积分入户城镇”制度

最能“捞”分的指标,却于农民工几乎是“没缘没分”了。无奈,只有看看别的指标吧!然而,所剩的指标却需要农民工们付出很长的时间去等待,或者流血流汗甚至付出金钱也换不来多少分。因为,靠缴纳社会保险,要10年才能“混”到50分,而且到50分就“封顶”了……【详细】

户籍改革破冰,积分入户能否打破城乡壁垒

    

    中国的城乡壁垒存在已久,眼下中国城乡间、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享受的社会福利严重不平等。实行积分入户,让农民工能够通过一定途经落户城市,只是迈出了户籍改革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落户之后,能否真正实现居民权利和公共服务的一视同仁?

惠州农民工:没有地,户口有什么用?

在惠州打工的四川农民张正国,最近拿到了他的新身份证,成为广东实施鼓励优秀农民工落户政策后,据此落户惠州的第一人。然而到目前为止,除了张正国,还没有其他优秀农民工自愿申报落户。在取消户籍制度的呼声日益高涨的情况下,农民工为什么“不愿”落户城市……【详细】

农民工能靠积分入户城镇是个历史突破

在户籍壁垒依然存在的今天,农民工也能靠积分入户城镇,无疑是个历史突破。广东在全国率先推出农民工进城的相关举措,再一次走在了改革的前列,也将为探索如何打破城乡二元体制提供有益的经验……【详细】

积分制入户城镇并未革除户籍制的积弊

首先,积分指标中的权重梯度化,俨然是将不同文化层次、职业水平的人区别化对待。本科与初高中学历积分相差悬殊,初级工和技师享受的“积分待遇”也判若天壤,这其实是将人三六九等的选择性歧视。“城市梦”距离低学历、弱技术者的遥远,会让户籍魅影笼罩他们心头,感受到难被接受之痛……【详细】

调查显示四成网友反对广东农民工积分进城

共1508人参与了本次调查,其中42.4%的网友表示反对,认为“资源有限城镇压力增大”,此选项得到639票。30.8%的网友表示担忧:“积分评定管理是否规范?”此选项得到465票。24.5%的网友表示赞成,并认为此举“增强归属感提高积极性”,此选项得到370票 ……【详细】

进得来还得留得住 让农民工过上有保障的生活

对于农民工而言,他们要的不仅是能进城,更重要的是能融入城市生活、享受市民待遇。与其给户口,还不如通过“积分制”提供一些比如子女教育、经济适用房方面的保障。而对于政府而言,他们更需要考虑的是,农民进城之后的身份公平、待遇公平和权益公平问题,以及住房、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配套的问题。

农民工真正在乎的是“国民待遇”而非“户口”

很多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都把“取消户籍制度”作为改革的方向来推动,这绝对是一个误区。当户口背后的福利,比如孩子入学、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以及就业、廉价房等方面的壁垒依然森严时,大多数农民工长期居住在城市也是一种奢望……【详细】

城市应加快配套制度改革,提供更多公共服务

李克强日前在《求是》撰文指出,要把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逐步转变为城市居民。他强调,“在这个过程中,不能把农民变为城市贫民,因此需要努力帮助他们提高工作技能,增强收入保障能力。”“不仅要考虑农民工的落户和享受公共服务等问题,还要从长远出发,从下一代出发,为农民工子女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详细】

让人民公平地享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才是户籍制度改革的根本

居住证或是在居住证上加一个积分制度,其实都不过是取消户口的试探,不论如何改革,取消户籍歧视是最根本的,政策的最终目的必然是取消户籍制度,最终让所有生活在同一块土地上的人民,公平地享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这才是户籍制度改革的根本……【详细】

结语:

    作为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政策,户籍制度改革一直伴随着纷争艰难前行。一座城市如果只赋予劳动者在城市的劳动权,更多的社会福利却与其无关,这必然会让他们失去对城市的归属感,也使一座城市失去人情味。户籍制度松绑的新思路,必将要求城市本身承担更大的义务和责任。

我来说两句

网友评论

广东户籍改革之路

    ◎1984年7月,广东允许在集镇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
    1992年11月19日,省政府首次将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迁移的调控权下放给县(市)政府。
    1998年2月,广东进一步放开入户条件,准许随父或随母入户,并逐步放宽解决夫妻分居的户口条件、父母投靠子女和在城市投资、兴办实业等人员的户口政策。
    2001年12月,省公安厅公布了《广东省公安厅贯彻关于进一步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意见的实施办法》,在全省范围内以准入条件取代进城人口控制指标,宣布本省户籍人口将按实际居住地登记户口,但不久因为出现某些问题,改革不得不“暂缓”。
    2003年以来,广州、深圳等各地先后推出多项政策,如放宽夫妻投靠年限、取消农业户口、大学本科以上人才先入户后就业、购房入户等。
    ◎2010年,广东公布《关于开展农民工积分入户城镇工作指导意见》。规定持居住证的在粤农民工,积满60分可在就业所在地申请入户,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以随迁。

民意征集

上期专题

大亚湾核电站“核泄漏”虚惊之后 我们该反思些什么?

  6月14日,香港媒体报道深圳大亚湾核电站出现“核泄漏”事故。6月15日,大亚湾核电运营公司发表声明称,没有发生放射性核泄漏事件。6月16日,国家核安全局向媒体通报,大亚湾核电站二号机组的一根燃料棒包壳出现微小裂纹。

    大亚湾核电站位于珠三角核心区,被深圳、香港、惠州所环抱,一有任何风吹草动,足以动摇深港惠三地数千万人的民心,扰乱当地的社会秩序,进而影响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大亚湾核电站应该庆幸,这件事只是造成了当地居民情绪不稳定的后果,而没有像河南某县钴泄露传闻那样,造成大规模的居民逃离。【详细】

焦点网谈征集话题啦!

  为了把“焦点网谈”栏目做得更好,主题和内容更贴近百姓生活,更能反映市民和网友的心声,现在我们推出征集话题活动。网友们可以将自己关注的新闻和话题,用跟帖的形式告诉我们。我们将在网友的留言中挑选出一个话题作为下一期专题的主题,被选中留言的网友可获得论坛10个金币的奖励。 …[详细]

出品:今日惠州网
本期责编:林正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