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践行“两山”理论 乡村美起来富起来

[报料热线] 2831000

原标题:
博罗探索符合乡村实际的中医药、乡村旅游、现代农业等产业发展
践行“两山”理论 乡村美起来富起来

  日前,博罗县观音阁镇大健康产业项目一期投产暨二期项目动工活动举行,共有8宗项目投产、签约动工,总投资26.76亿元。这不仅让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有了新动能,让乡村产业振兴有了新思路,更让镇域高质量发展增添了绿色新引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高质量发展是博罗县委、县政府的一贯坚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博罗在产业发展上做好谋划。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今年的工作重点。农业农村现代化,产业振兴是关键。谋求产业振兴,博罗坚持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优良的生态环境、深厚的人文底蕴,探索符合乡村实际的中医药、乡村旅游、现代农业发展,努力走出一条“绿起来”和“富起来”相结合的乡村绿色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环境、社会效益的“多赢”。

  特色

  片片绿叶托起产业

茶农在采摘茶叶。 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 摄

  党的十九大以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为一种共同行动。今年中央1号文件更是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博罗是农业大县,做好乡村的产业振兴文章意义重大。农业农村的现代化,重点在于产业现代化。于是,破题和转型成为摆在博罗农业发展前面的必答题。“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领域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提高。”这是博罗县在农业现代化中的探索。

  正是如此,传统农业逐步迈出了新步伐。在博罗,茶叶种植可追溯到1000年前。相比以往的自给自足,如今茶叶已成为农业产业的代表。

  走进博罗县柏塘镇罗塘村,整齐划一的山茶树将成片的山丘染绿,构成了富有当地特色的绿色景观。“茶叶扮靓了乡村,更为村民赢得了财富。”博罗县茶叶行业协会会长卢天福说,罗塘村是柏塘镇的茶叶种植大村,几乎每家每户都种植山茶,一般年亩产值五六万元,村民靠茶叶种植住上了楼房、开上了小车。

  在柏塘镇,全镇山茶种植面积约3万亩,全镇38个行政村,有33个村种植山茶,从事茶产业的大约有1.2万人。与以往不同是,柏塘山茶正在加快谋划绿色化、机械化生产,推进自动化加工和标准化生产。同时,从源头上入手,牵手科研机构对山茶苗进行培育,育出优质的茶苗,为培育好茶打好基础。

  柏塘山茶发展至今,已不再是单纯传统的农业种植,而是向现代化综合农业发展,逐步实现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单从茶产品来看,柏塘山茶已不局限于茶叶,衍生出红茶面、山茶月饼、茶点心、花茶、山茶宴等;在生产方式上,有纯手工制作,亦有标准化、机械化生产;销售方式也更丰富,既借力农旅结合,又云上发力;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该镇在茶园种植基地打造网红栈道,推动现代旅游业发展。

  纵观全县,博罗将茶产业作为绿色生态产业、特色优势产业、乡村振兴产业来重点打造,全县茶产业规模、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省重点项目宏兴茶山休闲谷建设稳步推进,一批茶旅项目蓄势待发,凸显了博罗茶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命力。

  如何将美丽资源、农业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成为产业振兴的一大关键,也是乡村绿色发展的主要抓手。博罗县副县长潘燕梅说,近年来,在乡村产业振兴中,博罗厚植生态优势、激发绿色动能,全力选准做优与生态资源、历史人文相得益彰的绿色产业。

  在博罗大地,各村正根据自身实际,不断探索绿色发展路子。“哇!好漂亮,快帮我拍两张!”又到一年荷花盛开时,望着含苞待放的荷田,博罗县石坝镇三嘉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周元赐心里充满了期待,去年游人赏荷的情景仿佛又出现在眼前。去年夏天,在三嘉村的莲花种植基地内,荷花次第开放、分外妖娆,吸引了一拨拨游人,甚至不少旅行社将种植基地列入旅游线路中一个重要景点,让三嘉村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打卡点。

  荷田吸引了人气,更聚集了财气。去年该村的加工车间里,由村民组成的加工小队每天都忙得不亦乐乎,一颗颗莲子经过分装、打包,摇身一变成了三嘉村的品牌产品,莲花种植基地成了村民致富增收的“聚宝盆”。三嘉村用“种植风景”发展“美丽经济”,莲子产业解决了村民就业问题,增加了收入,还壮大了集体经济。

  中草药种植开乡村振兴新路

长宁镇长丰中草药种植基地。

  博罗还依托中草药资源谋划新的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路子,以南药之名,开展了属于博罗的探索与尝试。

  位于罗阳街道北部的承粮陂村,正打造南药特色乡村。目前,这里已成为博罗县重要的中草药种苗培育基地,并建立起种苗培育和中草药种植资源基因库,还与药企签约,按照药企所需的药材培育中草药种苗,再将种苗提供给合作的农户种植。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象山药王谷已种植了2000余亩中草药,主要有岗梅、三丫苦、小叶榕、五指毛桃、鸡血藤、沉香、猴耳环等。

  随着象山药王谷项目不断推进,联农带农效应逐步显现,目前已带动20多户农户合作种植。合作种植区域除了承粮陂村及周边的田牌村,还辐射带动横河、湖镇、杨侨等镇。

  因为看好博罗发展生命健康产业的前景,村民张绍荣加入到种植南药的队伍中来。“我家有70多亩山地,我出土地,药王谷负责种植和管理,收益四六分成。”张绍荣介绍,此前自家山地没有管理,“前期投入太大就一直没动,药王谷项目落户后,大家一起合作种植岗梅,到明年就开始有收益了。”

  未来,博罗将紧紧围绕南药发展布局产业链,力争通过南药产业园项目建设,以联农带农利益共享、产业链服务匹配、三产融合形成若干微观生态链,在博罗形成较强竞争力的百亿级南药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博罗的南药品牌,让南药切实成为当地富民兴村的产业。

  升级

  坚持用工业化商业化思维打造现代农业产业

  尽管博罗在乡村产业振兴上迈开了步子,但农业转型中仍存在不足与短板。2019年,在开展“高质量发展县区行·问策博罗”活动时,调研采访组曾指出,博罗乡村的造血功能不足,乡村的产业基础薄弱,农业有产品无品牌、有品牌无规模、有规模无产业问题依然突出,缺乏产业经营的思维,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有待提升。

  以农业大镇——观音阁镇为例,该镇农业资源丰富,有水稻、花生、甘蔗、甜玉米、红瓜子、淮山、红薯、蔬菜等主要农作物,观音阁红瓜子、淮山、红薯等更是享有盛誉,但它们均有着明显的季节性,附加值较低,也没有更好的产业支撑。观音阁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马艺成坦言:“农业产品没有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是很困难的,这不利于农业的长远发展和经济价值的提升。”

  如何破题?坚持用工业化、商业化思维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强化项目支撑、科技支撑、营销支撑,走“规模化布局、园区化推进、标准化生产、组织化引领、品牌化打造、融合化发展”的路子,这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转型升级的博罗实践。

  4月23日,观音阁镇8宗大健康产业项目投产、签约动工,展示了发展融合的新路子。

  广东荔枝庄园酒业有限公司项目、惠州观音阁机场项目的投产给当地的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发展等带来新气象。惠州观音阁机场负责人汪中云说,目前,观音阁机场是B类通用机场,主要进行培训、航空文化展示、航空娱乐(体育)等业务。该基地将发挥科技创新在产业融合中的作用,创新农业产业服务,助推乡村振兴。观音阁镇菱湖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文光说,航空基地落户菱湖村,给村里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目前,该村正依托航空基地,规划建设农特产品销售点,为村民拓宽增收致富路,一改以往村集体收入以鱼塘、林地发包为主的粗放单一模式。

  观音阁镇党委书记范志军介绍,今年以来,该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攻项目建设、招商选资及产业发展,推动了一批重大项目落地,签约一批前景好、效益高的新项目,加快打造大健康产业园,助力城乡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模式。此次8宗项目投产、签约动工,涵盖优质健康食品、清洁能源、田园综合体以及户外文旅等方面,建成投产后,将为观音阁镇壮大健康农旅产业、打造产业集群注入强劲动力。

  打好绿色牌实现业态多元化

  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项目的引进,是博罗县利用工业思维发展现代农业的典型案例之一。该项目计划总投资50亿元,规划服务农产品年物流总额300亿元。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整合农产品批发集散、农产品精深加工、智能冷链仓储等优势业务,打造成面向粤港澳大湾区,集农产品批发交易、仓储冷链配送、生鲜加工、信息发布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现代化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目前,位于博罗县泰美镇的基地项目一期工程正在抓紧推进中。博罗荔枝预计5月底6月初陆续上市,荔枝的销售成为果农关注的问题。值得期待的是,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今年6月便能发挥其优势助力荔枝销售。基地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6月,基地将在冷链、加工等方面打开博罗荔枝销售的新局面。

  审视博罗未来产业振兴的绿色路子,该县将鼓励和引导各村、镇(街)因地制宜发展富民兴村产业,推动博罗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

  推进精准产业化是乡村产业振兴的趋势。博罗将高水平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产业格局体系;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注重规模种植和精深加工,积极扶持一批规模化农产品种养基地,不断优化绿色农产品种植比例和结构,努力打造更多优质绿色农产品品牌;高质量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引领带动乡村产业做大做强和农业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该县将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挖掘乡土文化,打造更多精品农村休闲旅游带,积极探索“产业+旅游”“企业+村集体+村民”的乡村产业振兴新路子,实现乡村业态的多元化。

  智库观察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副教授梁乃锋:

  突出产业特色 谋划整体布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是新时代推动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博罗县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入挖掘县域绿色生态资源禀赋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乡村振兴取得了实效,探索出一条具有博罗特色的发展路径。

  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农村绿色化可持续发展,博罗县可以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文章:一是从区域产业“大格局”视角进一步优化镇村产业发展综合布局,不仅要注重“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突出特色,形成差异化,还要从区域产业布局整体出发,避免条块分割,保持产业的整体关联性和规模效应。二是要形成产业有效联动,要把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医药健康等产业与乡村振兴有机整合,形成“三产联动,多产融合”、产业相互促进、一体化发展的局面。三是要强化支持体系建设,从种植、加工、生产、销售到流通等环节,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保障体系,特别是要以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等项目为依托,进一步完善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供应链;同时,还要进一步强化科技、金融、互联网等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李燕文 贺小山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李燕文 朱丽婷 贺小山

分享到:
编辑:朱冰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网微信
  • 惠州发布微信
  • 惠州文明网微信
  • 惠州头条APP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