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13项证明事项 惠城去年减少近20万宗证明开具业务

去年4月,商事登记“秒批”智慧政务系统落户惠城。 惠州日报记者邓惠婷 通讯员周文媚 摄

  优化13项证明事项,全年减少近20万宗证明开具业务,减少群众跑动次数30万次;推进商事登记“秒批”项目,“秒批”办理4300多张营业执照;近期多项企业群众办事高频事项实现“跨省通办”……

  2020年,惠州市提出试点基层证明清理工作,惠城区第一时间争当试点县(区),将“减证明、优服务”作为清网增效的主要工作之一,按照“办事不求人、过程很顺畅、办完不生气”标准,大力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充分整合各方资源,明确各方建设管理职责,推行证明电子化,让数据“快速跑”,推动经济运行、社会管理、民生服务“加速跑”,为打造一流中心城区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撑。

  ■提升便民水平

  在家就能办计划生育证明

  日前,因准备入职一家公司,急需提供计划生育证明,在惠城区桥东街道东湖社区居住的杨小姐找到东湖社区居委会。

  “现在东湖社区试点网上办理,办理计划生育证明再也不需要多地跑了,上网就可以完成。”在社区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杨小姐登录广东政务服务网、填写申请材料、上传证明,几个简单步骤就办好了计划生育证明手续,等相关部门审核后,杨小姐就能自行在网上下载计划生育证明了。

  “以前办计划生育证明比较麻烦,要跑好几个部门,盖好几个章,现在真切感受到网上办理的好处。”这是杨小姐第二次办理计划生育证明,只花了五分钟就申报完成了。

  记者在现场看到,整个办理流程操作顺利,在家也可办理完成。

  去年,我市提出试点基层证明清理工作,惠城区第一时间争当试点县(区),将“减证明、优服务”作为“清网增效”的主要工作之一,按照“办事不求人、过程很顺畅、办完不生气”标准,开展试点区基层证明清理工作。

  惠城区主动争当试点县(区)的底气,来源于近年来大力推进“数字政府”建设。

  2019年获批“广东省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后,惠城区充分发挥大数据作用,以网络通、数据通、业务通为着力点,改变政务数据由各级各部门分散管理的现状,充分整合各方资源,明确各方建设管理职责,通过建设“数字政府”,推行证明电子化,让数据“快速跑”,推动经济运行、社会管理、民生服务“加速跑”。

  “计划生育证明等都可以全流程网办,我们现在已在江北街道水北社区、桥东街道东湖社区开展电子化证明应用试点工作,计划明年就可以在全区推行并实现手机端办理。”惠城区政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7月15日,惠城区“减证清单”出炉。对91项基层证明分三类处理:优化13项、保留40项、呈上级协调处理38项。具体处理意见根据证明特点进行细化,比如“一宅一证”直接取消;“儿童入园、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证明”等通过部门核查取消,预计每年为基层群众、企业及镇(街)、区直部门等减少近20万宗证明开具业务,减少群众跑动次数30万次。

  ■优化营商环境

  商事登记“秒批”落户惠城

  “以前,注册一个公司,要提前收集公司章程、股东会决议等材料。现在从进门开始办证,不到10分钟便完成整个流程。”码上服务(广东)科技有限公司法人陈秀玲顺利拿到营业执照后喜不自禁。

  去年4月,惠城区行政服务中心一个区域引起了办事群众、企业的广泛关注——商事登记“秒批”智慧政务系统落户惠城。继在全市率先探索出开办企业全程网上办、开办企业一天办结等经验后,商事登记“秒批”智慧政务系统成为惠城区“清网增效”又一个创新突破,让该区成为全市第一个真正实现政务服务商事登记“秒批”的地区。

  “去年秒批办理了4300多张营业执照。”惠城区政数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局结合惠城区商事登记工作实际,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着力点,以解决群众、企业最迫切的政务服务需求为出发点,扎实推进惠城区商事登记“秒批”智慧政务系统建设,极大地降低了信息录入难度、简化了准备纸质资料的繁杂过程,几分钟就可办结并领取营业执照,不仅节约了窗口及后台审批的人力成本,更大大地缩短了业务办理时间。

  除此之外,在工程审批改革领域全面推行一窗受理工作,全面启用惠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为此,区行政服务中心大厅设立了5个工程审批综合窗口,实现“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

  与此同时,为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惠城区扎实开展“企业直通车”活动,截至2020年11月5日,与市同步开办企业困难直通车活动13场(含市区联动开展7场),现场接待企业30家,收集诉求36宗,办结36宗,办结率100%。

  26个单位签发了电子印章,去年年底前完成20个电子证照发证及200个事项的电子证照用证的工作目标;实现政务服务同一事项、同一标准、同一编码,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由80%提升至100%;1188项政务服务事项进驻广东政务服务网,708项政务服务事项可通过粤省事小程序办理,250项政务服务事项可通过粤商通APP办理……惠城区全面开展“清网增效”工作显著成效,充分利用“数字政府”建设红利,让数据代替群众、基层干部跑腿,群众和基层干部满意度显著提升。

  去年12月7日,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了2020年赛迪营商环境百强区榜单。惠城区位列全国第39名,成绩的背后折射出惠城区在优化营商环境上的不懈努力。

  ■创新服务手段

  多项高频事项将“跨省通办”

  惠城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审批协调服务股负责人陈奕杰介绍,接下来,惠城区将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工作作为重点突破口,计划近期将推动与企业发展、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多项高频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实现“PC端、手机端、自助终端、跨省专窗”多渠道办理。统一“跨省通办”业务规则和标准,大力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实现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地办”。

  同时,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惠城区政数局对全区公共服务事项清单进行梳理,经过多次征求区直部门及镇(街)意见,拟将近50项公共服务事项下放镇(街)。为方便市民、企业正常办理业务,惠城区政数局发布优化政务服务倡议书,鼓励企业、群众优先选择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预约办等方式,通过广东政务服务网、“粤省事”、“粤商通”等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办理业务。

  提高群众办事效率,惠城区从行政效能抓起,从服务窗口改起。记者发现,在惠城区行政服务中心的窗口有一个二维码,是“好差评监督平台”。据了解,惠城区的行政服务业务占全市三分之一,窗口服务当之无愧是我市的“门面”。去年3月,惠城区出台《惠城区行政服务中心业务技能星级评定方案》,惠城区政数局按上级部署推进“好差评”工作,并发文至各镇(街)、区各单位,要求通过“好差评”政务外网新增或编辑大厅信息生成静态二维码,将该二维码张贴于窗口明显位置,引导群众扫码评价。行政服务好不好,办事群众说了算,此举提高了行政服务大厅的办事效率和工作人员积极性。

  惠州日报记者邓惠婷 通讯员周文媚

编辑:朱冰
分享到:
上一篇:
分享到: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