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治污攻坚显效:“墨水”变清水 河涌“长制久清”

[报料热线] 2831000

  “你瞧,现在的洛塘渠,清清爽爽,成了市民家门口的一道风景,当初我来摸底调查时,可是另一番景象。”市生态环境局惠城分局二级主任科员杨新华见证了这条流经水口街道的河涌“从墨水到清水”的全过程。

  以前的洛塘渠是黑臭水体,因为黑如墨水,散发难闻气味,被市民称之为“墨水河”。如今,经过整治已达到Ⅴ类水标准。河水清澈,两岸还修建了景观工程。

  三年来,惠城区扎实推进各项污染综合整治工作,生态环境得到质的提升:7个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12条黑臭水体2020年底基本实现“长制久清”目标;3个国、省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100%……未来,惠城区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惠城区打造一流中心城区蹚出一条新路,提供坚强的生态保障。


经过整治的洛塘渠已经达到Ⅴ类水标准。

  河涌综合整治

  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标

  潺潺流动的河水,可以看见水中游动的小鱼,两岸种满了橙红色的亲水植物,把木沥河点缀得让人赏心悦目。

  2018年年底,惠城区正式启动木沥河综合整治工作,立下了将水质从劣V类提升至V类的目标。加强沿线整治,抓好源头控污,是整治木沥河的关键。为此,惠城区开展沿岸涉河违建拆除和“散乱污”整治、非法畜禽养殖场清拆,集中清理实施入河排污口截污工程,同时,分段清理河道底泥污染。2018年以来,累计清淤疏浚约21.5公里。

  2019年6月前,木沥河水质还是劣V类,通过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等措施,如今木沥河水质全面改善,已消除黑臭,达到Ⅴ类水标准。

  “以前这里基本看不到河面,都被杂草掩盖了,河水就像一潭死水,现在河面宽多了,水质也变好了。”谈起木沥河的变化,住在附近的村民吴叔感慨颇多。

  变美的又何止木沥河一条。惠城中心区主要河涌共15条,分别是南东坑水、洛塘渠、陈塘河、金山河、青年河、望江沥、新开河、大湖溪、冷水坑河、河桥水、莲塘布河、小金河、风门坳河、白石渠、马安河。截至2020年底,15条河涌已基本完成整治。目前,惠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7个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超出目标要求;7个地表水劣Ⅴ类断面控制比例0%(无劣Ⅴ类断面);3个国、省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如今,木沥河达到Ⅴ类水标准。

  12条黑臭水体实现“长制久清”

  黑臭水体整治是河涌治理的重要抓手。据了解,包括木沥河在内,惠城区12条河涌纳入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任务。2019年底,12条黑臭水体达到“不黑不臭、初见成效”,2020年底基本实现“长制久清”目标,消除比例为100%。

  如何保持好的水质,将是接下来的重点工作。市生态环境局惠城分局局长郭宗贤介绍,该局将加强推进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综合采取截污管网、河道疏浚、底泥清淤、一体化补水处理设施等措施系统整治,加强日常管护,科学、系统消除水体黑臭现象,持续巩固“长制久清”目标。

  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同样不能放松。郭宗贤介绍,为提高惠城区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率和治理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惠城区投资约9亿元实施了惠城区三栋镇农村污水治理工程、42座原有设施整改工程和惠城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二期工程。目前均已基本建成,正在完善支管和设施建设。三大工程将累计建成污水收集主管约317公里,支管约194公里。

  郭宗贤介绍,目前污水未完成收集的现象主要存在于建成区的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接下来,该局将加强与市级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配合市住建局等部门实施惠州市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加快对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实施雨污分流,彻底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率不达标的问题。


经过整治的洛塘渠已经达到Ⅴ类水标准。

  大气污染防治

  去年全年环境空气优良率96.4%

  天空蓝不蓝,关键看“气质”。去年以来,针对VOCs污染源、工地扬尘、餐饮油烟、露天烧烤等污染整治,惠城区开展了八大专项行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2020年,惠城区全年环境空气优良率96.4%,相比2019年上升了1.6个百分点;PM2.5为21微克/立方米,完成市下达的考核目标。

  据悉,扬尘管控的力度有待加强。“去年,问题相对突出的工地主要是市政工程项目,相对集中的区域是河南岸子站周边雨污分流工程、小金口金龙大道附近、马安大沥片区、惠博大道等。”郭宗贤介绍,目前惠城区施工工地多,战线长,管控难度大。接下来,惠城区将抓住《惠州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正式实施的契机,落实各职能部门的责任,用最严厉的手段管控工地扬尘。同时,完善部门联动机制、预警预报机制、闭环管理机制,强化工地扬尘管控。


木沥河航拍图。

  郭宗贤介绍,“十四五”时期,惠城区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建立“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为基础,以生态环境高标准保护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岸绿水清、空气质量更加良好,为惠城区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提供坚强保障。

  惠州日报记者邓惠婷 通讯员周文媚 殷华岷

扫码看美丽惠城

分享到:
编辑:任己章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网微信
  • 惠州发布微信
  • 惠州文明网微信
  • 惠州头条APP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