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学赶超看惠城丨建设“三宜”中心区 惠城致力城市品质步步高

[报料热线] 2831000

  华东秦淮源头南京溧水,岭南东江之畔惠州惠城,两座古老的城区站在时光水岸遥遥相望。

  近年来,溧水统筹城乡资源,以文化赋能城乡有机更新,重现千年古城风韵。惠城深度打造“一湖两江四带”城市会客厅,提升城市首位度,全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中心区,向更高质量的实力惠城、更有品质的幸福惠城迈步。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

  借鉴溧水等地经验,有着丰富自然资源与人文积淀的惠城区,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科学管理和规划城市,“内外兼修”提升城市品质?“比学赶超观察团”分析比对溧水等地在城市风貌管控、历史文化活化利用、城乡融合等方面的经验做法,为惠城进一步塑造城市风貌、提升城市品质提供有益参考。

惠州西湖。

  比什么

  城市“颜值”够高,风貌“亮点”不足

  城市品质表现为城市内在精神品位和外在空间品质,城市风貌乃城市“硬件”,事关外在空间品质。

  作为中心城区,惠城在城市风貌塑造方面的首位度较高。市区“半城山色半城湖”特色是外地人所熟知的美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核心的历史城区和5条历史街区中的4条都在惠城区,市区“两江四岸”整治曾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在全市范围内比较,惠城的城市风貌领先其他县(区)。以城市天际线为例,这些年惠州高楼不断崛起,目前全市高度排名前10的楼房建筑中,惠城占8席,这充分展示了惠城的形象和经济发展活力。

  “比学赶超”不但要与全市比,还要在全国范围内比。近年来,溧水先后建成18座城市公园,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绿地率4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保持在19.5平方米以上。惠州市区绿化覆盖率43%、绿地率达38.9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85平方米。从绿化覆盖率、绿地率等数据对比,惠城与溧水相差无几。

  在推动城市建设上,溧水提出整体设计、科学规划、养护精细、日常监管等方面的精细化实施方案,通过构建城市绿色生态格局,提升绿地景观风貌,推动城市绿地景观空间协调发展。

  相比之下,惠城的城市风貌显得平淡,在整体设计、科学规划上缺乏顶层思考,尚未有成型成熟的城市设计方案。城市建设与山水环境协调性不足,缺乏“亮点”“名片”,潜力尚待挖掘。

天蓝水绿良好的生态环境。

  老旧小区改造数量多资金筹集少方式单一

  城市风貌的塑造除了新建建筑外,更多来自于城市更新的推进。

  惠城率先在老旧小区改造上下功夫,创新实施“惠民空间”微改造,以“绣花功夫”改造升级老旧社区、城中村,为居民提供更为舒适的生活环境,让市民切身感受到城市“颜值”与“气质”并存的魅力。

  去年,惠城共完成100个微改造项目。今年,惠城计划投入1亿元推进新一轮“惠民空间”微改造,开展100个以上老旧小区改造。

  与溧水同属南京的鼓楼区也在力推老旧小区改造。从2019年到2020年,鼓楼区完成老旧小区改造49个,总建筑面积约160万平方米,受益居民超过1.8万户。今年,鼓楼区计划对26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涉及房屋276幢、建筑面积88.46万平方米,受益居民11532户,改造资金约2.65亿元。

  鼓楼今年老旧小区改造数量只有惠城的1/4,但改造资金却多了一倍以上,在改造内容上也大有不同,有拆旧拆破、建筑立面改造、屋面改造、道路改造、雨污管网改造、停车位改造、地面铺装、路灯等照明系统改造、小区智能化等,比惠城的“三线下地”、硬化地面、种植草皮等更加全面。

  观察团发现,惠城老旧小区改造力度较弱,主要是受资金约束。在资金筹集上,由市民政局负责的20个惠城区“惠民空间”项目共投入1300多万元,资金全部来源于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和社会组织捐赠。南京的做法则更加市场化,其支持市场力量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并通过与银行的金融合作引来改造资金。去年,南京与中国建设银行合作,在5年内引进不低于300亿元贷款,支持老旧小区改造。

惠城在老旧小区创新实施“惠民空间”微改造,提升百姓福祉。

  享有独特城市IP,文化创意包装不够

  文化是城市品质的内在表现,体现了一座城市的品位和魅力。

  溧水和惠城天各一方,山水人文资源却不相伯仲,各有千秋。隋开皇十年(590),循州总管府设于今天惠城区桥西街道梌山,此为惠州建城开端。次年,溧水置县,这是溧水建城肇始。

  地处“六朝古都”的溧水人文荟萃,谢灵运、李白、颜真卿、杨万里等留下大量描写溧水的诗篇,还拥有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无想寺、无想山摩崖石刻、天生桥、胭脂河等众多文物遗址。而作为“岭东雄郡”所在地的惠城,东坡祠、水东街、泗洲塔、朝云墓等文物史迹,亦享有盛名,其中东坡祠是全国唯一认可的东坡故居,在海内外文化界闻名。

  凭借优质的人文禀赋和自然资源,过去数年,溧水与惠城都成为网红打卡地。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溧水接待游客119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5亿元,惠城接待游客1692.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3.25亿元。相比之下,惠城游客数量比溧水多约500万人次,旅游收入却不到溧水一半,差距较为明显,有提升空间和潜力可挖。

  观察团发现,在溧水可游可感可沉思的地方很多,溧水城南无想水镇城隍庙文化街区,以新唐风为整体设计风格,将古景与现代情境交融,游客在这里可以体验到穿越唐朝繁华街市的奇幻感,同时,通过水幕灯光秀、夜间演艺、驻场演出、主题美食等元素,可为市民提供一站式文旅新体验,被广大游客冠以“唐潮街区”称号。

  惠城近年来投入资金改造水东街、金带街、祝屋巷“两街一巷”等文化街区,硬件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但文化内涵却有待提升,如东坡祠、合江楼等,外表光鲜,里面的陈展内容却看头不足,文化消费产品的多样化多层次供给不足,导致出现旺丁不旺财、留不住过夜客等尴尬局面。

  惠州西湖可以与距离溧水不远的扬州瘦西湖“论明月”。惠州西湖在南宋已是“台榭二十余所,亭馆为广东之胜”,至晚明进入“平章甲第半湖边,日日笙歌入画船”全盛期。扬州瘦西湖同样位于城区,在清代康乾时期形成基本格局,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

  惠州西湖与杭州西湖齐名,现存的31个西湖中,杭州西湖、扬州瘦西湖、惠州西湖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不过,杭州西湖、扬州瘦西湖均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惠州西湖尚未入选。

  城市是一个民族文化和情感记忆的载体,而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扬州深度挖掘城市文化IP“瘦西湖之夜”,展现文旅新活力。去年6月下旬以来,扬州瘦西湖“运河文化嘉年华·花月夜肆”拉开帷幕,美食区从精致淮扬菜到地方小吃,融合城市特色与季节特点,一道道美味都是“舌尖上的扬州”缩影。逛夜市之余,还可以来一次瘦西湖夜游,领略瘦西湖“水陆”夜游魅力。

  对比可以看到,在城市文化IP挖掘和包装方面,惠州以“一湖(西湖)两江(东江、西枝江)”为主打,以惠州西湖为基点,打造水东街、金带街、祝屋巷等江湖街巷文旅消费街区,“商圈新消费+历史街区”正在崛起,形成一定程度的文化向心力和旅游吸引力,不过以特色文化嫁接线下互动体验较为缺乏,具有浓浓惠州文化味道的“夜经济”不够突出。

改造后的水东街一景。

  学什么

  建设“花园城市”提升城市风貌

  三季有花、四季有景。走在溧水大街上,红色、黄色的树木随处可见,道路、河边、公园、小区、庭院,到处都有花开的芬芳。抬头就能看到绿,出门走几步就有公园,空气十分清新,这是当地居民最直观的感受。

  在城市风貌塑造上,溧水提出建设“花园城市”,通过实施“美丽溧水·花园城市”绿化景观提升行动,依托现有城市绿化景观成果,按照“增绿、增彩”的思路,对门户节点增景添彩,对城市公园彰文饰彩,对道路河滨补绿加彩,对单位小区透绿提质,实现了点、线、面有机结合,推动城市绿地景观空间协调发展,实现景观绿量明显增加。

  漫步于溧水街头,一座座风格多样、功能齐全的“口袋公园”修葺一新,让人眼前一亮。近年来,溧水建成18座城市口袋公园,在改善城市环境的同时,满足高密度城市中心区域居民对公园的需求,让市民体验到“推门见绿、移步入园”的绿色生活。

  风貌的整体塑造不仅体现在建筑、公园等园林建设上,道路的提升改造也是重要一环。溧水通过对道路进行标准化设计,不断提档升级刷新城市颜值。

  去年5月1日,溧水对交通东路进行整治提升,狭窄的柏油马路华丽逆袭为宽阔的“网红路”。对道路中央的绿化带进行扩建,打造出四季有景的景观效果。两侧非机动车道是溧水首条采用天蓝色沥青混凝土铺设而成的路面。天蓝色的沥青混凝土更耐磨、耐高温,可供市民骑行休闲。

  与道路景观相一致的是,交通东路沿路的设施也在外观上做了进一步的优化和美化,设计开发联合通讯四合一光交箱,同时以路灯综合杆为基础,搭载交通指示牌、交通灯、交通指示标牌等。

  经过统一的标识设计和风貌管控,溧水的街景变得更加美丽。去年,溧水发布《市政附属设施设计导则》,规范了路牌、井盖等30多项道路设施要素。以前道路标牌系统存在形式不一致、标准不统一、重复设立、表达内容冗杂不明确等问题,井盖破损、下沉、噪声等影响城市空间形象的问题得到了较大改善。

  “在利用水生态资源方面,溧水还高水平规划建设了沿河亲水空间、休闲空间、运动空间、文旅空间等滨水健康体系,基本实现城市河道公园化、乡村河道景观化。”溧水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城市花园化、道路林荫化、节点景观化、庭院园林化四化同步,打造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城市景观效果,溧水已由“城市公园”向“公园城市”迈进。

  观察团认为,惠城可以借鉴溧水以生态优先引领城市建设的做法来塑造城市风貌,利用好自身的丰富自然资源,整体规划、综合开发,推动高品质生态资源深度利用。

约500平方米的大塘公园。

  打好“文化牌”彰显城市魅力

  夜晚的溧水主城,花灯美轮美奂,犹如置身梦境;风景如画的天生桥景区,万名乐迷随音乐舞动,享受美好生活……南京之南、活力新城溧水,日益迷人。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2018年2月,第一届秦淮源头灯会照亮溧水的夜,为这座小城送来了“希望之光”。

  “秦淮有灯会、高淳有老街,溧水有什么?”拥有1400多年建县史的溧水,历史文化资源并不少,秦淮源头、通济老街、抗战中期苏南指挥中心……溧水打好其中任何一张牌,都是“王炸”。

  无想水镇城隍庙文化街区位于溧水城南,以新唐风为整体设计风格,将古景与现代情境交融,游客在这里可以体验到穿越唐朝繁华街市的奇幻感,同时,通过水幕灯光秀、夜间演艺、驻场演出、主题美食等元素,可为市民提供一站式文旅新体验。今年元宵节,无想水镇一经亮相就赢得满堂彩,被广大游客冠以“唐潮街区”称号。

  近些年,溧水不断挖掘城市的根和魂,既激活了城市活力,也保留了城市记忆,一些承载了城市文化脉络的文化地标和特色建筑更是被保留下来,城市文化的个性魅力在现代都市中愈加光芒四射。

  在溧水城区,通济街换上新装,古风古韵的建筑群赋予了这条千年老街无穷魅力;飞燕文化产业街区最大限度保留活塞环老厂房原貌,打造工业文化产业街区和文化创意标杆……溧水用心守护城市灵魂,一个个文化地标拔地而起。

  咪豆音乐节永久落地天生桥风景区,成为溧水的又一张城市名片。巨大的人流量和关注度有力提升了溧水知名度,也带动了当地的文旅产业发展,释放出音乐文化与旅游经济良性互动的“聚变效应”。“一票难求”“一房难求”,在溧水已成为常态。

  即使在乡村,溧水在发展全域旅游时,也不忘深挖文化的温度及生活的美好。溧水“红色李巷”迎来众多游客,村民们纷纷在家门口做起了小生意,收入颇丰。在溧水农村,类似“红色李巷”的探索实践不在少数。白马阡陌花开将农耕文化融入农旅项目,促进乡村旅游“花开有声”;洪蓝遇园挖掘古村落文化,带动周边农家乐“一桌难求”……溧水将洪蓝傅家边、石湫李在凤、和凤梦花苑等串点成线,发展全域旅游,绘就了一幅文化推动乡村振兴的“实景图”。

  溧水无想山南、石臼渔歌、秦淮源头、红色李巷四大都市田园休闲度假体验区已形成一定影响力,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曾经到溧水考察学习的惠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溧水以文化赋能城乡有机更新,让老城客厅重现千年古城风韵,放大秦淮源头灯会、咪豆音乐节等文化品牌力量,同时以红色资源引领红色文化、乡村振兴绽放光芒,这些都值得惠城学习借鉴。

祝屋巷的夜晚。

  怎么赶

  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有机更新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科学的城市规划管理引领城市品质提升,提高城市洁净度、舒适度、美誉度,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市民。

  “当前,我们正在努力以一流的环境吸引人留下,使美成为这座城市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将惠城建设成为最令人向往和留恋的地方。”惠城区委书记刘光滨表示,惠城将全面建设“花园式”城市,用灯光、微景观、小公园精心雕琢“城市会客厅”“城市阳台”“城市走廊”,推动形成“园在城中,城在园中,城园一体”的花园城市特色风貌。同时,做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推进主要道路街面净化、两侧绿化、立面美化,打造一批高质量示范街区。

  “在城市风貌管控上,我们可以学习溧水等地在城市总体设计方面的思路。”惠城区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惠城将探索城市设计工作,编制惠州中心城区城市设计规划,提升城市核心区域城市形象,实行差异化的容积率密度分区制度,精细化管控单体建筑设计,对强度、高度、风貌、色彩等要素提出原则性要求,推动形成惠州具有“岭东雄郡”、“城在山水中”岭南特色的城市风貌。

  该负责人说,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惠城将构建广义的绿色开敞空间体系,把绿地与水域有机融合起来,构建蓝绿交织的开敞空间,有效保护和修复城市生态空间,推进城市水处理提质增效。

  作为中心城区,惠城区的老街小巷是否干净整洁,旧小区是否舒适,道路是否通顺等都是群众最“急难愁盼”的问题。观察团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城市更新是提升城市品质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惠城区对标学习溧水一个重点。

  “我们要进一步改善老城区环境,以绣花功夫加快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分片推进城中村改造,由点到线连片,力争到2025年实现老旧小区惠民空间微改造基本覆盖,让‘家门口的幸福’覆盖面更宽、受惠者更多。”惠城区委副书记、区长翟树宇介绍,惠城区将以主干道和江湖沿岸作为重点,以“一湖两江四带”城市会客厅、四个城市主要出入口、成熟的N片区改造,加100多个微改造和100个停车场建设为主线,通过导入产业,提升城市品质和功能,塑造国内一流城市形象。

  在道路交通建设方面,惠城将聚焦广惠高速汝湖出入口微改造项目、惠城区西出口微改造项目、长深高速南出口微改造项目、惠城北出口微改造项目,对高速出入口进行改造提升,靓化城市门户,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品质。同时配合做好赣深高铁、广汕铁路等枢纽、“丰”字道路交通主框架交通轴线及“五横五纵”骨干快速路建设,实现与惠州其他县(区)以及周边城市快联速通,成为连接珠三角与粤东地区的重要枢纽节点。统筹推进疏堵保畅、道路提速,坚持建改拓结合,打通瓶颈路段,不断改善城市交通条件。

  在老旧小区改造上,惠城将进一步强调居民全程参与,注重对老旧小区微改造注入管理服务和人文关怀,通过配置亭岗、设置智能停车系统、统一门牌、增设休闲文体设施等“微雕刻”,引进物业公司、发动业主自治,借助社工力量开展小区文体活动,有效提升了老旧小区社区公共服务水平,使得老旧小区既提升了颜值,又便利了群众,丰富了生活。

改造后的水东街,时刻能让人感受到骑楼的建筑美。

  文化赋能激发古城新魅力

  惠城既是一座山水共融的千年古城,也是一座充满时尚活力的魅力新城。惠城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打好生态环境好、资源禀赋优这张“王牌”,大力发展生态文旅产业,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优势。

  老制衣厂房化身33号青年文化街区成抖音“网红”、千年商街水东街成年轻人新宠夜经济方兴未艾、西湖之畔祝屋巷蝶变成城市名片……近年来,惠城以惠州西湖为核心,以东江、西枝江为走廊,以“两街一巷”(水东街、金带街、祝屋巷)为支点,以城市景观塑造改善为基础,通过城市会客厅的打造,向市民展现岭东雄郡的城市风貌和千年古城的历史“文脉”,同时在业态上形成集文旅、商务、休闲为一体的产业布局,实现文旅产业流量变现。

  惠城区城市更新事务中心负责人介绍,在“两街一巷”项目中,水东街二期改造主要是对水东东路、滨江东路的建筑外立面、景观设计、灯光照明、文化表现等方面的整体提升,打造宽8米的滨江东路步行带,在建筑立面上设置多媒体灯光表演秀;水东东路则规划为步行街,以石板路为主要铺装,恢复原有街道景观风貌。今年,惠城将有序推进水东街三期改造,整体规划设计拟打造城墙环线(探寻古县踪迹)、滨江活力环线(现代时尚休闲生活)、水东商业环线(展示多元丰富聚集的商业街区)三条环线,业态维度上打造古城旅游区、水东商业区、滨江商业区、新民创意园办公区。

  去年,惠城区筹资2400万元对祝屋巷进行微改造,并引导英秀文旅公司等会员商家投入约6000万元参与祝屋巷改造,撬动约2亿元的街区发展投资,成功打造慈云路入口的“幻光水舞台”、祝屋一巷入口处的“书画广场”、祝屋四巷入口处的“笔墨广场”三个小广场。

  今年,惠城将继续推进祝屋巷二期工程建设,拟改造下角东路城市界面、完善慈云路商业界面、提升沿湖界面,打造西湖印记、桃园日暖、下角新尚、慈云烟火、祝屋风情等文脉主题,进一步将祝屋巷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示范区。

  全域旅游带动城乡融合发展

  对于有大量农村面积的惠城来说,如何运用好这些自然资源,做好城乡融合和联动发展,也是提高城市品质的一部分。

  “惠城农村面积虽大,但经济贡献率仅占全区GDP的1/7,农村既是惠城最大的短板,也是潜力板。”刘光滨表示,惠城将对标学习溧水,解放思想,破解农业产业用地瓶颈,探索点状供地,强化乡村振兴专项建设用地保障,探索“区属镇管”模式,做好圩镇和城乡结合部更新提质工作,做强镇域经济,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上树立标杆。

  黄沙洞温泉度假、墨园古村游览、泰安看藏獒游花海……结合新兴业态,惠城通过旅游景区、景点的建设,形成以点带面的全域旅游“旅游+”融合发展格局,带来文旅产业链的无限延伸,依托城市的乡村振兴路径正在成型。

  从广惠高速汝湖出口出来,能看到“岭东雄郡”的景观雕塑标识,附近的上围村、下围村历史文化和古村落资源丰富,通过挖掘与整理红色历史,汝湖将上围村的红色教育基地、传统非遗“稻草龙”文化与下围村的乡村匠艺馆、猪栏餐厅、花田集市等风貌提升成果相结合,打造了一条红色旅游线路,

  惠城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惠城将以城带乡,按照“点、线、面”梯次推进的思路,助推城乡融合发展。“点”是每年建设10个以上美丽宜居特色精品村和培育村;“线”是启动七仙汝湖、东江画廊、竹海温泉三条示范带建设,总长90多公里,争创省级乡村风貌示范区;“面”是创新开展“四小园”、美丽庭院、美丽家庭创建,努力串联沿线特色村庄、景区景点、产业园区,形成主题突出、特色鲜明、景观靓丽、产业发达的“全域游鹅城精品”旅游线路。

  同时,惠城将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抓好横沥镇省级城乡融合中心镇试点建设,加快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推动横沥墨园村、芦洲墩子场等村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打造全市乡村振兴示范区。

  如何超

  规划先行打造岭南特色城市风貌

  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必须规划先行。观察团认为,惠城做好城市规划这篇文章,才能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应打造特色城市风貌,营造良好的环境,抓住“双区”建设重大机遇,吸引更多人才和资源聚集,提高城市首位度。

  如今,世界各大城市都通过强化规划引导和城市设计,塑造极具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风貌,提升城市品质。例如,新加坡通过运用规划手段和立法制度来保护旧时代遗迹在城市开发过程中的风貌延续和留存,大幅度避免了城市景观经受拆建循环最终可能呈现的趋同性。美国纽约则通过城市规划委员会将具有特色风貌特征的区域划定为特定意图区,并在这类地区强调“城市设计”和“开发政策”的引导,避免纽约各区同质化、标准化发展。

  “惠城区自然山水资源突出,辨识度和认同感相对较高,但在城市设计工作方面的滞后,导致城市建设与山水环境、历史人文的协调性不足,城市特色风貌塑造不明显。”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王浩建议,惠城要积极参与惠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等编制工作,推动城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城市远景战略规划,城市设计导则、密度分区等规划标准出台,明确“容量、产业、公益、风貌”等方面的管控底线,细化规划对城市风貌、建筑风格、城市景观的引导,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注重人与自然的融合,凸显山水人文、生态宜居的城市特色,实现“城市更新让城市格局更优、风貌更美、功能更强、文化更佳”的目标,打造岭南特色城市风貌。

  一个城市规划的好坏,要看规划是否能执行好。王浩认为,对标大湾区先进城市,惠城要提高城市规划科学性、严肃性、约束性和透明度,实施分层分级分类管理,严格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的编制、执行和监督,建立规范化制度,明确工作流程,推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逐层传导落实,实现规划建设“看得见”“管得住”。

  以西湖为核心扮靓城市会客厅

  新时代,城乡居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步伐加快。

  “我们必须学深悟透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不断前进,建设幸福惠城,站在可容纳超过300万人口新高度,做到环境优美、秩序井然、功能完备,焕发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刘光滨表示。

  今年市“两会”提出,“要高水平规划提升西湖品质和环西湖中央文化休闲区,打造‘足并杭州’的靓丽名片”,为惠城区重点打造“一湖两江四带”城市会客厅提出了更高要求。

  城市文化是看头,城市品质是念头。观察团建议,惠城可以借鉴溧水通济街旧城街区更新改造项目,围绕文化遗产保护等内容,彰显“唐风古韵”建筑特色的经验做法,秉持“修旧如旧、合理翻新”“建筑有温度、文化有深度、城市有情怀”的理念,深化城市会客厅的打造,首先是修旧如旧、合理翻新,对于新建仿古建筑和配套景观,最大限度地实现与原有建筑风格的协调统一。要实现“文化+商业”的共赢,增添历史文化街区烟火气,多建设一些可供停留的设施或空间,在保留文化与市井气息基础上,延伸历史文化街区的深远价值,用“人”来增添街区烟火气。

  如今,文旅产业已进入大众化时代,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越来越美好,而真正能让人有所得、有所悟、有所留恋的是文化,是风景背后的故事,是名胜背后的人物。惠城应当通过“旅游+”,挖掘和提升城市内涵,注入文化内容,为市民和游客打造一个美好的心灵栖息家园,体会“诗与远方”的惬意。

  观察团建议,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旅游精品线路的语境下,惠城应以惠州西湖作为全域旅游发展的核心地带,利用两江四岸、红花湖、金山湖等城市水系资源,做好“江湖”经济大文章,打造城市最靓丽名片。同时,完成水东街、金带街、祝屋巷等文化街区升级改造及活化利用,进一步彰显城市文化魅力,深度挖掘东坡文化、府城文化等人文资源内涵,丰富东坡祠、合江楼、丰湖书院等文化场所内容,塑造城市文化IP,打造类似扬州“瘦西湖之夜”的品牌,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旅游文化产品,塑造文旅新活力,让远者来、近者悦。

  作为“岭东雄郡”所在地,惠城拥有东征、粤港“秘密大营救”等独有红色资源,应该大力挖掘和活化利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推动中山公园、邓演达纪念园、七女湖起义遗址、东湖旅店等串联,打造红色旅游精品路线,擦亮惠城红色文化品牌,为城市发展聚集更多人气与正能量。

  打造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助力乡村振兴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科学做好乡村振兴规划,立足特色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增收为目标,优化特色产业布局,发展富民兴村产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惠城区既有城市中心区的特征,又有乡村的特色。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看来,市区一体化发展将成为必然趋势,惠城要着眼于城乡融合发展,打造城乡协调发展标杆,成为惠州城乡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示范区。

  近年来,惠城北部农村陆续引进项目,发展农业产业、文化旅游、休闲康养等条件越来越成熟。其中,横沥镇黄沙洞温泉、墨园村的乡村游品牌以及横沥梅菜等特色农业产业声名远播,前来游玩体验的游客明显增多,第三产业发展迅猛。

  从侧重“悦目”到注重“赏心”。多年来,惠城一直在探索“共建共融共享”全域旅游的全新发展模式,以助力城乡融合发展及乡村振兴战略。

  观察团建议,惠城要通过旅游片区联动,进一步擦亮文旅品牌,将横沥镇墨园村(传统古村落利用)、横沥镇泰安村(健生生态康养)、横沥镇黄沙洞村(温泉度假)联合升级打造为惠城区乡村旅游休闲集聚区。

  近期,惠城区委八届十次全会提出“叫响‘假日到惠城去’口号,让惠城成为大湾区游客向往的热点旅游城市”,这为惠城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融入“双区”建设谋发展奠定基调。

  借鉴溧水都市田园休闲度假体验区的做法,惠城正以横沥镇10个村和芦洲镇墩子林场为核心,拟用3年时间打造集“农业产业+文化旅游+休闲康养+美丽乡村”于一体、覆盖面积166.6平方公里的国家级田园综合体。

  “惠城位于珠三角经济板块内,属于深圳都市圈,同时也位于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粤港澳大湾区内,区位十分优越,惠城腹地的田园综合体项目对游客的吸引力强。”市委党校科研部主任、经济学博士黄忠平建议,惠城区要以“文旅+康养”为核心,依托旅游资源和特色产业,打造一体化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以此加快城乡融合脚步,助力惠城提高首位度、加快建设宜居宜游宜业城市中心区,同时也奠定惠州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合作的坚实基础,为惠州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作出惠城担当和惠城贡献。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曾兴华 张旭华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邱若蓉 侯县军 戴建 谢菁菁 谢宝树

  专家 广东省高智新兴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眭世荣

  市委党校科研部主任、经济学博士黄忠平

分享到:
上一篇:
编辑:小丽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网微信
  • 惠州发布微信
  • 惠州文明网微信
  • 惠州头条APP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