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百年惠州】农旅融合添活力 富民兴村幸福来

[报料热线] 2831000

  走进惠阳区良井镇矮光村,满眼地道的客家风情、中式传统建筑、乡村野奢庄园……既有淡淡的乡愁,也有文化的熏陶,游人可以在田间体验久违的乡野农趣,一到周末当地民宿客房更是一房难求。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有关决策部署,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坚持以实干促振兴,精准施策、分类推进,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民记走读团日前走访了我市部分有代表性的村庄,发现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已初见成效,乡村旅游开发逐渐兴起,乡村振兴战略正全力推进。让乡村美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成为了乡村新的期待。

  

惠阳区矮光村整合资源打造文旅项目助力乡村振兴。

  

惠阳区霞角村公园一角。

  环境整治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走进惠阳区良井镇霞角村,民记走读团立刻感受到了美丽乡村散发出来的蓬勃朝气与活力。这里的硬底化村道干净整洁,道路两旁荔枝、龙眼等果实飘香,每隔不远处便设有垃圾收集点,村民自觉做到“垃圾不落地”。“村里这几年变化很大!以前路又窄又烂,现在变得很宽敞。家门口还建起了公园,又凉快,环境又好。”提起这些年来霞角村的变化,今年79岁的村民杨剑华高兴地说。

  尤其亮眼的是,村里建成了古韵公园带,包括古韵公园及下园公园,基本实现了“村庄园林化、庭院花园化、道路林荫化”。民记走读团在古韵公园看到,公园内设有凉亭等,绿植和鲜花环绕,颇有曲径通幽之感。

  杨剑华坐在古韵公园的凉亭里,很是惬意。他告诉记者,这块地最早是用来种番薯、甘蔗的,后来一些村民又种了些果树和竹子。“听说这里要建公园后,大家都很支持。”很快,古韵公园建好了,如今成了村民茶余饭后的好去处,更吸引了不少游人前来休闲娱乐。

  打造“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展厅、村史馆、驿站书吧、村民议事亭等便民设施……2016年以来,霞角村坚持“党建引领,全民参与,共建共享”,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在一系列举措的大力推动下,霞角村面貌焕然一新。

  “以前村里的泥地坑坑洼洼,一到下雨天,身上总是被溅得一身黄泥,村民出行很不方便。村民的卫生意识也比较差,路上总能看见一些垃圾。”霞角村委委员杨顺安深有感触。如今路好走了,卫生好了,村民晚上出来休闲活动,环境和空气都好了很多,幸福感大大提升。

  通过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不仅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全村上下的发展观念也都有了根本转变。村民卫生意识由“乱丢乱弃”变成“主动落实门前三包”,村干部干事氛围由“被动推着走”变成“主动跑着干”,村民由“要我干”变成“我要干”。如霞角村霞九村民小组集体让地3000平方米,用于修建古韵公园;霞六村民小组集资5万元、村民让地6000平方米,出钱出力出地在祠堂门前修建下园公园。

  得益于人居环境改善和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霞角村吸引了不少企业前来投资,也吸引了村民返乡创业,形成了以东江客家文化体验为主,水产养殖、农业采摘为辅的生活体验区。特别是村民返乡创业打造的100多亩柑橘园,年产量有100多吨,有效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

  据市委农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系统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着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打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收官战。目前,全市1043个行政村农村公路、自来水等基础设施实现村村通,村级公共服务站、卫生站、文体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村庄环境卫生得到大幅提升,基本达到全域干净整洁,村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得到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惠城区围仔村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越

  

惠城区下围村小康菜园一片葱绿。

  文旅融合

  昔日破旧“空心村”变身文旅景区

  “现在在家门口上班,既稳定,又方便照顾家里,当然好啦!”与霞角村相邻的矮光村,村民曾玉珍在村里的文旅项目就业。“矮光村文旅项目优先考虑解决本地村民就业问题。”矮光村党总支部委员李桂林介绍,目前该项目已在当地招收服务员、保洁员、保安等40多人,大多是家有老人、小孩,不方便外出务工的村民,曾玉珍就是其中一位。在没来这里上班之前,她在村里附近的菜场工作,但是工作很不稳定,现在做保洁员,每天工作8小时,还可以照顾家里。

  矮光村已有几百年客属历史,村里有不少客家老建筑。随着村民逐渐外迁,一些自然村成了“空心村”,老屋因无人居住而年久失修,村里显得破败。2018年3月,矮光村与碧桂园集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旧村改造项目,采取“保底租金+盈利分红”模式与村民合作,将“空心村”打造成文旅景区。

  绕过一棵挂满月亮装饰品的大树,穿过青砖长廊,一幢幢现代化青灰色房子映入眼帘……文旅项目在保留客家文化的基础上,将建筑隐逸于村落树林之间。这家融于乡间的民宿,建筑材料以夯土、原木、青砖、竹枝等为主,墙体、天井、天花等细节之处保留了客家建筑的自然原色,整体气派而典雅。

  “这家民宿非常受欢迎,一开业就爆满,入住率高达95%以上,主要是深圳、广州的客人来周末休闲游。”项目运营负责人邹强介绍,2018年3月项目开工建设,他们在尊重传统古建、保留当地文化特色的基础上,经过长达1年多的活化修缮,让昔日破旧“空心村”的废弃房屋,蜕变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民宿。

  绿水青山引来“金凤凰”。乡村振兴不仅是提“颜值”,更重要是把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发展优势,带动当地村民脱贫致富。除了为广大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外,矮光村文旅项目还让村民一次性收到3年保底合作费,之后还能从项目产生的效益中拿到20%利润分红。随着客流的增加,村民还开始承包土地种植水果、利用闲置房屋开农家乐、打造农耕体验项目等,增收致富的渠道也增多了。

  近几年来,惠阳通过引入碧桂园、华侨城等旅游企业,整合利用良井矮光村、秋长茶园村闲置土地房屋,以“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农林”等方式,采取村企合作模式,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形成从市场引入社会资本、用产业带动基础设施建设、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和持续增收的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真正实现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转变。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生态型旅游项目的打造,有利于延长农业产业链,助力“庭院”变“乐园”,推动现代农业从原来单一的生产功能向休闲观光、农事体验、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方面拓展,让农民成为农旅从业者,实现“家门口就业”,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同时,满足城乡居民走进自然、认识农业、体验农趣、休闲娱乐的需求,吸引粤港澳大湾区客流,有效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惠阳区矮光村特色民宿深受游客喜欢。

文旅融合带动人居环境改善,矮光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产业兴村

  守住青山绿水释放生态红利

  走在龙门县蓝田瑶族乡上东村村道上,充满瑶族风情的太阳灯灯杆分列道路两旁,深灰色基座、瑶族特色图腾、仿木纹线条等上东村统一的房屋样式,充满了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美感。在村文化广场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瑶族文化、村民公约等内容随处可见。村文化广场对面是一个占地面积60多亩的特色水果种植基地,百香果、青枣等水果长势良好,即将迎来丰收。

  上东村地处惠州最北端的山区,曾是省定贫困村。长期以来,由于交通闭塞,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空心化。

  2016年4月,肩负着打造省级扶贫示范村的重任,市委办驻上东村第一书记刘艳军上任,一批“短、平、快”项目让村集体经济加速“补强”。在帮扶单位和扶贫干部的努力下,村集体经济加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也日新月异。如多条村道实现硬底化,道路两旁安装了太阳能路灯;一座座带有瑶族风情的新房,取代了泥砖危房;改造后的上东村小学教学点,教学楼宽敞明亮、设施齐全;占地2500平方米的村文化广场修建起来了,村民休闲娱乐有了好去处……现在,上东村已从一个“脏乱差”的落后小山村,蝶变成为小桥流水、步步美景的美丽乡村。

  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让一座座村庄打开了通往金山银山的大门。“上东村通过发展特色旅游、特色种植等产业,既留住了绿水青山,又让村民们逐渐富裕起来。”上东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军文介绍,通过帮扶企业投资、公司参与运营、农户参与的合作模式,村里利用帮扶企业资金,整合村民土地建成生态水果种植大棚,一方面帮扶户可以土地或资金形式入股分红,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部分贫困户的就业问题,集体经济也可得到发展。

  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大学毕业在外工作1年后,我还是选择回村里工作,既可以发挥专业特长宣传推广瑶乡特色旅游、农特产品,还可以更好地为村民们服务。”上东村委委员杨七养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2019年在村干部和家里长辈的支持下回到家乡工作,主要负责民族特色旅游、农特产品等方面的推广。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除了改善硬件设施、铺筑产业兴村发展路径外,驻村工作组还进一步助推基层组织夯实工作基础,极大增强了上东村的“造血”能力。“送钱送物,不如建设个好支部”。刘艳军说,驻村工作组以“规范提档升级、组织力提升”等为主题,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和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党总支战斗堡垒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吸引了不少人才回流。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是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也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当前,我市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巩固提升“百村示范、千村整治”成果,因地制宜打造农村“四小园”等小生态板块,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五大行动”、农房风貌示范提升工作,打造一批农房风貌示范带、形成一批示范亮点,引领全市美丽乡村建设。

下围村房前屋后的小公园。

  探秘“汝湖样板”

  美丽乡村催生“美丽经济”

  前不久,在乡村振兴惠州大擂台总决赛中,惠城区汝湖镇摘得桂冠。民记走读团走访了解到,去年,汝湖镇启动实施乡村风貌提升工程,以农房微改造为重点,推行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提升等举措,提升乡村颜值。此外,汝湖镇作为惠城区乡村风貌一环四带的核心环,还编制了乡村风貌提升十年发展规划。

  民记走读团来到汝湖镇下围村,一股小清新之感扑面而来,经过改造的长湖沥,流水潺潺,水清草绿。通往村中的小桥造型独特,走过小桥,可见村中道路干净整洁,路边鲜花盛开,蔬果飘香。统一“着装”的农房,泥黄色的外墙,蓝色的坡屋檐,看起来整洁美观。一路上,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错落有致,散发出浓浓的田园诗意。

  继续往前走,猪栏餐厅、乡村匠艺馆、花田集市等特色建筑和景观十分引人瞩目。这是下围村打造的独具特色的“网红点”,由猪栏改造而成的猪栏餐厅,其小菜园内种植了各色蔬果,餐厅根据猪栏原来的布局整齐分隔,精心布置了桌椅和挂饰等;同样由猪栏改造而来的乡村匠艺馆,展示了稻田文化和各种农耕器具等;最新打造的花田集市,则是一个集休闲娱乐观赏于一体的活动广场。

  “在风貌提升过程中,我们以奖补方式为主,鼓励村民打造四小园,对超过300平方米的果园菜园,一次性奖补500元,对低于300平方米的果园菜园,一次性奖补300元。”下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康辉说,他们通过发动各家各户把“三清三拆”后的闲散空地进行复垦复绿,打造为四小园,采取谁管护谁收成的方式,农户可以种上蔬果,还能杜绝裸露空地,避免杂草丛生、垃圾滋长。如此一来,达到环境好、乡村美的目的,一举多得。

  随后,民记走读团沿着蜿蜒的村道又来到了汝湖镇围仔村。在围仔村党群服务中心周边,假山流水、手绘墙画、迷你版小桥、鲜花环绕的污水收集处理点、干净得没有一丝异味的“网红”厕所,原本破败不堪的荒地栽上竹子变成美丽的休闲小公园……围仔村铺开了一幅美丽的新农村画卷。

  去年以来,围仔村发力新农村建设,有条不紊地开展和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如今,村里的集中住宅区已由原来的“脏乱差”,实现了向“洁净美”的成功蜕变。“我们利用‘三清三拆’的废旧物料,结合一些荒地和边角地,打造了一些接地气的四小园。”围仔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佛焯说,目前在村里公共区域建设的小公园、小花园、小菜园等有20多处。

  美丽乡村催生出了“美丽经济”。村内,一大片绿油油的稻田赏心悦目。去年10月,围仔村依托这片稻田资源,与惠州市餐饮行业协会联手在稻田里打造了一场金秋盛宴,开启了稻田旅游新模式,吸引大批慕名而来的都市人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体验田园生活。“当时活动连续举办了15天,每晚都有二三十位客人过来吃自助餐、海鲜餐等。”刘佛焯说,借此机会,村委会还与多家单位签订合作协议,不仅解决了农户们的农产品销路问题,也为该村乡村旅游发展带来了人气。

  刘佛焯告诉记者,接下来,他们将继续筹划稻田音乐节、稻田婚纱营地等活动,进一步推广稻田文化,提升围仔村知名度。同时,依托围仔村丰富的自然资源,计划引进优质企业产业,为农业产业增添亮点,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记者了解到,去年,汝湖镇以“乐活康养休闲镇,七星伴月耀汝湖”为形象定位,启动实施了乡村风貌提升工程,通过对上下围、围仔等12个行政村进行连线连片整治、改造、美化,完成农房微改造632栋,建设四小园429个,铺设沥青3.8公里,沿线绿化美化2公里,迁改“三线”2公里,提升了乡村颜值,借由一些“网红点”,加快人气聚集,催生出美丽经济,节假日吸引了大量游客到汝湖吃喝玩乐,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在打造乡村振兴“汝湖样板”的过程中,汝湖镇党委副书记骆小林深有感触,在他看来,乡村振兴是全民参与的一场硬仗。一开始,很多群众对于“三清三拆”很不理解,为此,村党员干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主动拆除旧房、部分商铺等支持节点建设,为工作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氛围。随着村里变化日新月异,休闲娱乐生活日渐丰富,群众的赞美声也多了起来。下一步,该镇将继续提升“美丽经济”,通过对猪栏餐厅、花田集市等“网红点”的运营,提高村组、村民收入,让村民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同时充分发挥调动村民的主体意识,形成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民记走读团有话说

  市政协委员钟国安

  人居环境整治需要“后段发力”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通过三清三拆三整治等系列举措,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农村生活环境改善非常明显,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民的精神文明素养也明显提升,能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动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和维护中。

  在我看来,人居环境整治成效要持续发挥作用,还需要在后续的维护上发力。一方面,政府可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另一方面,最根本的还是要靠“谁使用谁管护”。因此,就需要引导村民形成合力,共同维护基础设施、设备。

  百年惠州知识问答

  1.惠州有多少个行政村?

  A.1143B.1243C.1043D.1343

  2.以下哪个是我市系统推进的人居环境整治工程?

  A.“百镇示范、千村整治”工程

  B.“百村示范、千镇整治”工程

  C.“百镇示范、千镇整治”工程

  D.“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

  3.矮光村已有几百年( )历史。

  A.广府 B.客属 C.潮汕 D.以上都不是

  4.龙门县蓝田瑶族乡上东村地处惠州最( )端的山区。

  A.北 B.南 C.西 D.东

  5.汝湖镇在今年乡村振兴惠州大擂台总决赛中获得第几名?

  A.1B.2C.3D.4

  ●指导:中共惠州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

  ●特别策划:中共惠州市委宣传部

  ●承办:惠州报业传媒集团

  ■文字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刘建威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陈春惠 刘豪伟 刘建威

  ■图片 惠州日报记者杨建业 汤渝杭

分享到:
上一篇:
编辑:小丽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网微信
  • 惠州发布微信
  • 惠州文明网微信
  • 惠州头条APP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