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县革命老区发展史》以党史为主线 挖掘本土红色教育资源

[报料热线] 2831000

  

原标题:

  忆峥嵘岁月 聚奋进力量

  《龙门县革命老区发展史》以党史为主线,汇编龙门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生动实践

  老区是中国革命的丰碑,是新中国的奠基石,老区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丰厚的政治资源。在全市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当下,由龙门县老区建设促进会编写的《龙门县革命老区发展史》一书的出版可谓适逢其时。通过阅读此书,广大党员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党组织在龙门的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在龙门的浴血奋战,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龙门经济社会取得的巨大成就。

  按照编年体和纪事体结合、以编年体为主原则进行编写

  《龙门县革命老区发展史》是《全国革命老区县发展史》系列丛书中的一本,分为《概况》《红星初照龙门县》《抗日烽火在龙门点燃》《红色种子在白色恐怖中生根》《解放龙门 根绝匪患》《艰苦奋斗 打下坚实发展基础》《改革开放 老区面貌发生巨变》和《附录》等章节。本书的编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原则。在编写体例上,按照编年体和纪事体结合、以编年体为主的原则确定框架结构,运用点面结合的方式叙述史实,坚持人事结合、以事带人的原则处理人与事的关系,力求做到史料与史论、历史与现实、政治与学术的有机统一。

  在编写过程中,《龙门县革命老区发展史》得到省、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和龙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为保证史料严谨、逻辑严密、叙述完整,本书编写组查阅了大量的史书、志书,如《龙门县志》(1995年版和2011年版)》《中共龙门党史大事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龙门县地方史(1927-1949)》《中国共产党龙门县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中国共产党永汉地区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平陵地区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三支队队史》《红色印记(1981年龙门县南昆山座谈会部分老同志回忆录)》等。此外,还参考了《龙门县革命老区掠影——红色记忆 沧桑巨变》《龙门县革命老区基本情况汇编》《龙门县革命活动遗址及纪念建筑物资料汇编》《龙门县老区建设调查报告》《爷爷奶奶的战斗故事》等,以及龙门县统计、交通、文化等部门的文件资料,确保资料来源的权威性和全面性,做到融文献性、学术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于一体。

  挖掘本土红色教育资源,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龙门县革命老区发展史》一书每个章节虽然各有侧重,但彼此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贯穿着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主线,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斗争,开创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在龙门的生动写照。

  红四师途经龙门县,播撒革命火种;东江纵队增龙博独立大队成立,得到龙门人民积极响应;江厦村民击毙日军大佐;中共江北工委统一领导江北地区武装斗争;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三支队进军龙门县城,龙门全境解放……

  1950年2月,龙门第一家公办书店新华书店龙门支店成立;1950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龙门县支行成立;1952年12月,龙门县卫生院成立;1958年,新中国成立后龙门县城新建的第一条街道“新马路”(今“东门路”)通车;1965年12月,龙门县第一家水泥厂平陵水泥厂建成投产;1973年,龙门县第一家自来水厂建成供水;1978年1月,龙门县第一家氮肥厂建成投产……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新时代以来,龙门革命老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教育、医疗卫生、水利、旅游、电力建设等取得很大成就,成为广东省旅游强县和全国文明县城,老区村镇也旧貌换新颜。如,低冚村充分挖掘红色资源价值,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整体串联当地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促进旅游业发展;上东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在驻村干部、村“两委”干部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因地制宜发展生态产业,实现村集体和个人增收。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而地方史同样是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蕴藏着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奋斗的精神密码,激励广大党员砥砺前行、奋进新时代。《龙门县革命老区发展史》的出版发行,必将有助于广大党员深入学习党史,上好红色教育的“乡土教材”,在奋进征程中传承红色基因,建功立业新时代。(龙文)

分享到:
上一篇:
编辑:海晏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网微信
  • 惠州发布微信
  • 惠州文明网微信
  • 惠州头条APP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