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忠诚!惠东高潭甘溪“五人支部”隐蔽6年冒死找组织

[报料热线] 2831000

原标题:
以坚如磐石的信念诠释对党的绝对忠诚
高潭甘溪“五人支部”隐蔽6年冒死找组织

  钻山林、藏岩洞、吃野菜……从1933年到1939年,高潭甘溪乡5名和组织失去联系的党员,以坚定的信念、无畏的精神,在艰难险恶的环境中坚持隐蔽斗争,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和组织取得联系,诠释了对党的绝对忠诚。


甘溪党支部五名党员雕塑广场。

  ◎作出巨大牺牲

  “25人支部”变成“5人支部”

  上世纪20年代的惠东高潭,反动军阀势力和地主豪绅相互勾结,残酷剥削和欺压百姓,广大劳苦大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1922年深秋,彭湃来到高潭,点燃了农民运动的烈火。不久后,甘溪乡成立了农会,革命热情日益高涨。1925年夏,中共高潭特别支部成立后,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甘溪乡一批农会骨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6年,甘溪乡党小组成立,当时有党员钟乃水、钟金娘、朱正光3人。不久后,甘溪乡党支部建立,钟乃水为支部书记,党员迅速发展到25人。

  风云突变,1928年初,国民党军队对海陆惠紫根据地发动大规模“进剿”。3月18日,敌军从紫金方向直逼中洞;同日,部分敌军进犯甘溪,甘溪乡党支部率赤卫队员和群众英勇阻击,掩护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机关和人民群众安全转移。

  国民党反动派和民团大肆搜捕、杀害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高潭的革命斗争陷入了最低潮,很多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杀害,不少人由于身份暴露而选择隐姓埋名、远走他乡。甘溪乡党支部党员或牺牲或失联,到1933年仅剩下朱远平、朱正光、钟蔚强、钟金娘、钟李仁5名党员。


甘溪党支部五名党员雕塑广场。

  ◎坚定信仰信念

  6年4次冒死寻找党组织

  面对严酷的生存环境和斗争形势,5名党员没有退缩,他们隐蔽在甘溪牛栏窝一带坚持斗争,并设法寻找上级党组织。他们始终坚守一个信念:只要坚持下去,跟着党走,革命一定会胜利。

  “严守秘密,服从纪律,牺牲个人,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永不叛党。”当时,隐蔽在山洞里的5名党员经常重温入党誓词,他们互相鼓励、坚持斗争,保持了高度的组织纪律性,让支部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

  在敌人封锁严密时期,5名党员吃的是野菜、野果,喝的是山沟积水,睡的是草屋、山洞。隐蔽斗争期间,时任支部书记的朱远平根据每个人的特点作了分工:他负责外出寻找上级党组织;钟蔚强医术精湛,经支部批准,打入国民党部队做军医,每月把薪水作为党费交给支部,并打探情报;朱正光机警灵活,留守家中,作为地下联络员收集和传递情报;钟金娘、钟李仁留在牛栏窝伐木烧炭、采山货,并负责照顾党员家属。

  根据情报线索,1934年至1937年,朱远平冒着生命危险化装成商人或雇工先后4次到淡水、揭西、香港等地寻找上级党组织,尽管没有结果,但带回了大量令人振奋的革命消息。每次回来,朱远平第一时间组织召开党支部会议,大家沟通情况,分析形势,安排工作。不管革命斗争多么艰辛、生存环境多么恶劣,他们始终做到支部不散、信念不变。

  1939年深秋的一天,上级党组织特派员黄琴秘密来到高潭,开展党组织恢复和发展工作。经过6年苦苦寻找和等待的甘溪乡党支部,终于迎来了曙光。5位党员紧紧握住黄琴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找到“主心骨”后,5位党员在党组织领导下,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历经枪林弹雨,立下赫赫战功。

 
位于偏远山区的甘溪村,依托红色文化带动,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

  惠州日报记者欧阳成 通讯员钟远明

  (文中相关史料由市委党史研究室、惠东县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分享到:
编辑:任己章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网微信
  • 惠州发布微信
  • 惠州文明网微信
  • 惠州头条APP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