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聚焦“急难愁盼”突出“重点发力”办好民生实事

[报料热线] 2831000

原标题:
我市聚焦“急难愁盼”坚持“可感可见”突出“重点发力”办好民生实事
心贴心办实事 实打实解难题

  1087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市通办”,把“跑腿办”变成“就近办”;市、县(区)两级涉民生政务服务事项推出周六延时服务;今年全市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2万个;开展西湖及周边区域更新优化工作,守护惠州绿水青山……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惠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百年党史中涵养为民情怀,聚焦“急难愁盼”,坚持“可感可见”,突出“重点发力”,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持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周六延时服务让市民办事更方便,不少市民前来市行政服务中心办理户籍业务。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 摄

  聚焦“急难愁盼”

  构建“1+10+N”民生项目清单体系200多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是民心所盼,更是政治责任。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惠州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涵养为民情怀,真正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为充分调研和听取群众意见,市委常委会开展2次专题研究讨论,全市党员干部累计走访群众15万人次,收集群众意见诉求2100余项。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我市构建了“我为群众办实事·十惠行动——1+10+N”(“1”即市四套班子实事清单,“10”即重点民生项目,“N”即各级各部门实事清单)民生项目清单体系200多项。由市四套班子领导挂帅办实事落实项目,同时要求各级各部门领导也在各自管辖范围内制定实事清单,领办民生实事。着力从贯彻新发展理念、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化政务服务改革便民利民、保障基本民生需求、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办实事,切实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打造中心城区沿江生态景观带、完善17个“惠州青年创新创业基地”、高质量完成150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我为群众办实事·十惠行动”涵盖融深惠创行动、城市惠居行动、数据惠众行动、红色惠旅行动、和畅惠风行动、交通惠畅行动、亲商惠企行动、乡村惠美行动、基层惠安行动、暖心惠民行动十方面内容,每一项每一件都与老百姓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

  最近,惠城区特殊长者李运妹的家里发生了一些贴心的小变化——她家门口、床铺边、洗手间和厨房里都装上了安全扶手,洗手间也安装了防滑地垫。年过古稀的李运妹说起这些变化,心中充满感激之情,“这样就不容易摔跤了。”这是惠州市长者服务局开展长者居家适老化改造试点项目,也是城市惠居行动的其中一项内容,目前,已有100户困难长者享受到了这一暖心服务。接下来,服务将覆盖到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低保低收入家庭中的长者,以更好提升困难长者居家便利度,减少居家意外伤害,托起老年人稳稳的幸福。

  惠州日报记者了解到,“1+10+N”项目清单体系中的每一项民生实事,都明确各项实事主要内容、工作目标、完成期限、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并向社会公布和接受市委督导,确保民生实事办出成效,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对落实效果好、满意度高的项目,我市将及时总结经验、建章立制,年年做、长期抓,持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可感可见”

  “小切口”入手推动民生建设“大变化”

  “跑了好多地方,都不知道怎么办理,‘惠帮办’专窗一次就解决了,服务既贴心又高效!”日前,在仲恺高新区行政服务中心“惠帮办”专窗,市民孔先生感激地说。在“惠帮办”专窗工作人员协调下,孔先生终于找到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遗失补办的解决方案,放下了心头大石。

  为回应群众关切,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惠州坚持“可感可见”,确保每项民生实事都要能够看得见计划、看得见行动、看得见结果,从可操作、易见效的“小切口”入手,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具体,民生建设实现“大变化”。

  “惠帮办”专窗就是一个民生“小切口”。行政服务中心是部门对外服务的窗口,也是企业、市民办事难题的汇聚地。为进一步改进机关工作作风,破解机构改革后出现的新型“办事难”问题,市纪委监委主要领导推动设立“惠帮办”专窗,受理群众办事过程中反映的一些“疑难杂症”,主动为企业和群众提供高效、快捷、优质的个性化政务服务。

  截至目前,市、县(区)两级行政服务中心及相关政务服务大厅共开设60个“惠帮办”专窗,成立服务团队53支,共处理帮办事项107宗。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称,接下来将拓展“惠帮办”服务矩阵,将“惠帮办”专窗与“惠服务”政策兑现专窗、12345政务服务热线知识库对接,形成服务矩阵,企业群众可在专窗实时了解最新惠民利企政策并申请提供答疑或帮办。

  除了“惠帮办”专窗,我市还推出“周六延时服务”“智慧共享停车”“爱心驿站”等富有惠州特色的办实事项目,帮助群众解决1000多个实际问题。

  “小切口”连接着各个层面的民生之利、民生之忧。小切口里办大民生,上接“大处着眼”的视野格局,下承“小处着手”的路径操作,其核心就是抓具体、具体抓,抓一件成一件,成一件带一片,让群众普遍受益、直接受益。

  更多“可感可见”的民生实事正在全力推进中。

  6月下旬,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市公安局、市邮政管理局、惠城区政府、市快递行业协会、市互联网协会等单位部门一起开了个协调会,扎实推进关爱新业态劳动者项目落地落实,着力解决货车司机、快递小哥、外卖配送员等新业态劳动者送货临停、就餐如厕、休息充电等迫切需要解决的“小问题”,努力让每一位劳动者都能感受到关爱和温暖。

  三环路是惠州城区目前车流量最大的主干道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环城道路,每天上下班高峰期,部分路段总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拥堵和行车缓慢。近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的多个公告显示,三环多个路口将通过建设下穿通道、新建人行天桥、道路改造等方式进行快速化改造,打通交通堵点。不仅是三环路,惠州今年将大力整治中心城区交通堵点,年内完成14个中心城区堵点整治,让市民出行更加便捷、顺畅……

  由一个个民生“小切口”切入办成、办好的民生实事,不仅让百姓生活中多了“小确幸”,也夯实了幸福惠州的“大基石”。

  突出“重点发力”

  抓好普惠均衡把实事办进群众心坎

  学史力行,实干为民。当前惠州正处在大发展阶段,要做的事很多。如何让资源资金发挥最大效益,真正把实事办进群众心坎里?

  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惠州明确提出办实事重在补短板,从普惠、均衡等方面入手,优先解决群众真正感到迫切的问题。

  “太好了,我孩子今年9月就可以在家门口上学了。”家住市区江北海伦堡花园小区的王女士,看着即将建成投用的惠州市第十六小学高兴地说。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寄托着千家万户的美好期待。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这是民生期盼,也是奋斗方向。为保障基础教育学位供给,我市将大力推进教育扩容提质,今年计划完工配套教育设施建设39宗,新增幼儿园学位5000个、公办义务教育学位2万个、普通高中学位5000个,满足百姓对学位的需求。

  “现在随时打开水龙头都有水,那种感觉很踏实。”惠东县稔山镇稔石村村民郭锦龙说,“以前每家每户最多的就是储水容器,现在不少人都拿去当废品卖了。”小小一滴水,窥见大民生。惠州农村地域广阔,农村人口数量庞大,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历来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早在2017年,全市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就已全面完成,去年又深入推进村庄集中供水,全市行政村自来水覆盖率达100%。今年,惠州将进一步推进安全饮水工程,年内实现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盖,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安全水。

  “高潭的路修好了,街道变漂亮了,革命旧址修复好了,来旅游和培训的人多了,高潭人的生意越来越旺,生活也越来越好。”在惠东县高潭圩镇经营波记大排档的罗文波,深切感受到高潭革命老区正在焕发新的活力。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惠州特别关注高潭等革命老区发展,先后出台《惠州市贯彻落实〈海陆丰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实施方案》《高潭革命老区“建成三个基地、办好十件实事”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助力老区发展,凝心聚力共奔小康。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为回应中小企业关切,惠州高质量划定中小企业集中区,细化中小企业快速落地政策措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用地难、落地慢问题,力争全年全市实现100家以上中小企业项目落地工业园区;为营造更加良好的生态环境,惠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开展西湖及周边区域更新优化工作,统筹做好“山水工程”申报和实施,守护惠州绿水青山;为打造幸福宜居生活城市,深入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十大专项工程”(市容市貌、环境卫生、交通安全、市场消费、城市噪音、乱搭乱建、“两江一河”、渣土扬尘、东江钓鱼、生活垃圾分类),真正实现让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行得顺心”……

  眼下,一场场生动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正在惠州大地上蓬勃展开,一件件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事正在得到解决。接下来,我市将始终把办实事解难题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全程,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学习成效的重要标尺,使“办实事”与“开新局”贯通起来,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我市部分学校试点校内午餐午休服务。惠州日报记者林奶花 通讯员朱金占 周春 摄

  惠民实招

  涉民生政务服务周六延时让群众满意

  又到周末,惠州市行政服务中心,涉民生的政务服务窗口如工作日般忙碌。10时40分,惠城区马安镇教师李美玲为女儿办好入户手续,用时不到10分钟。“周六能来办事,我就不用请假。”李美玲点赞的是5月22日开始实施的惠州市、县(区)两级涉民生政务服务事项周六延时服务。

  按照以往的双休制度,周六涉民生政务服务“打烊”,客观上也给平时上班繁忙的部分群众办事带来了不便,他们反映“上班没空办事、下班无处办事”。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今年5月22日起,惠州市和县(区)行政(政务)服务中心、人社、不动产、公积金、税务、司法、公安、退役军人等单位政务服务大厅以及提供水电气等公共服务的营业厅,在法定节假日除外的每周六正常营业。周六正常工作时间(上午8∶30~12∶00,下午2∶00~5∶30),政务大厅及营业厅为市民提供自然人、个人类业务,市民可就近办理个人业务。

  这一小小的改变,解决了惠州市民周末无处办事的难题,体现了政务服务便民利民、省心省事,作为惠州“我为群众办实事·十惠行动——1+10+N”民生项目清单体系之一,成为惠州市党史学习教育“办实事、开新局”的一个生动注脚。

  91所学校试点开展校内午餐午休服务

  孩子每天中午的吃饭和午休问题是家长的心头大事,对于许多双职工家庭来说,也是一大难题。校内开展课后午托服务成为越来越多家长的期盼。

  这个学期,惠州市南坛小学鼎峰分校先行试水开启午餐午休服务。自愿报名参加的同学在老师组织下有序进餐和午休。“太及时了!对于我们这些双职工家庭来说,中午可以不用再赶回家给孩子做饭,也免去了接送的麻烦,孩子在学校也能更好地养成良好习惯,我给学校一万个赞!”该校一年级学生家长张先生对此竖起大拇指点赞。

  为满足家长尤其是双职工家长对午餐午休服务的实际需求,今年,惠州市教育局出台《关于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午餐午休管理的意见》,为义务教育阶段各校开展午餐午休服务提供政策指导;并研究出台《惠州市校外托管机构服务和监管工作指南(试行)》,在全市各中小学校积极推进校内课后服务,规范校外午托管理。同时推动成立惠州市校外托管机构服务协会,引导行业自律。

  目前,惠州已有5个县(区)91所学校试点开展校内午餐午休服务,受到家长欢迎和点赞。

  建设智慧停车场有效缓解停车难

  近年来,随着全市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市区中心区普遍存在停车位供需矛盾大的问题。为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我市于2019年正式启动智慧共享停车系统项目。去年,惠州市区已建成10个智慧停车场并陆续投入使用。

  今年,我市在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继续重点聚焦群众关心的停车难问题,持续推进智慧停车场建设。今年我市将新建成20个智慧停车场,新开工位于红花湖、花边岭等处30个智慧停车场,未来新增1万个停车位。

  “市区重点区域配套建设停车场,大家不用再转来转去找停车位,办事效率提高不少。”市民刘先生说,智慧停车场不仅有效缓解了停车难题,还明显改善了周边路段的交通秩序,出行也更顺畅了。

  在投资建设地面停车场、公园广场地下停车库、自走式停车楼、智能机械立体停车楼等收费智慧共享停车设施的同时,我市智慧共享停车系统项目通过先行搭建“惠州市智慧停车云平台”,对现有公共停车设施进行信息化升级改造和经营管理,逐步实现市区停车设施互联共享。目前,惠州区域超200个社会化停车场纳入平台统一管理。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香金群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香金群 骆国红

分享到:
编辑:任己章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网微信
  • 惠州发布微信
  • 惠州文明网微信
  • 惠州头条APP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