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荣光 逐梦前行丨惠州市税务局:学史力行促实干 兴税强国勇担当

[报料热线] 2831000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奋斗史,是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员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的历史,也是一部描述中华民族走出劫难、挺起脊梁的鲜活教材……”国家税务总局惠州市税务局学党史专题学习研讨会上,多名税务人先后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

  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践行红色思想,传承红色基因,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惠州市税务局积极开展系列活动,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推动税务人员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精神力量,切实做到为纳税人缴费人办实事、办好事。

  学有所悟,行有所获,才能不断推动税收工作提质增效。惠州税务局把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与开展“我为纳税人缴费人办实事暨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工作紧密结合,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新要求、纳税人缴费人新期盼,持续推出便民利民惠民新举措,真正解决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将党史学习教育真正融入“办实事,开新局”之中,为庆祝建党100周年、服务“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税务部门深入企业宣传减税降费优惠政策,助力企业发展。 惠州市税务局提供

学党史悟思想 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

  “父亲和烈士先辈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我常和子孙后辈说,要秉承先烈遗志,不畏艰难,脚踏实地创事业。”惠州市税务局、惠阳区税务局的党员干部们到三和街道牛郎径村的税务烈士纪念碑,寻迹红色革命故事,缅怀税务先烈,并拜访在牛郎径收税时牺牲的东江纵队税站站长叶全的后人叶立明,追忆英雄风骨,聆听传承革命精神的故事。

  位于牛郎径的税务烈士纪念碑,是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光荣牺牲的税务烈士而建立的,是广东唯一的税务烈士纪念碑,也是全国现存少数税务烈士纪念碑之一。在日前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首批《广东省革命文物名录》中,牛郎径税务烈士纪念碑被认定为广东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喝水不忘挖井人,正是有无数革命先辈的牺牲,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作为一名税务人,要传承好先辈至死不渝的革命精神,不断锤炼自身作风和本领。”刚刚成为一名光荣共产党员的税务青年骆志标坚定地说。这是用活当地红色革命资源,原汁原味学党史,集中学习党史,宣讲红色故事,分享所思所悟,真正将党史学深悟透的生动情形。

  今年4月,一场别开生面的沙盘情景党史学习体验活动在仲恺高新区税务局举行。沙盘活动围绕19个历史场景,紧密结合党的诞生背景、发展征程、峥嵘岁月,以集中授课、互动交流、分组讨论的形式,深入浅出地剖析党的光荣历史。沙盘再现了峥嵘历史中的重要事件,让税务青年把自身置于历史洪流中,重走一遍革命先烈走过的道路,再现当年的历史情景。沙盘学习活动打破传统党课学习模式,在重温峥嵘岁月中感悟初心力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学史可明理,学史可增信,学史可崇德,学史促力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出的重大决策。自中央部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惠州市税务局立足全市税务系统实际,精心谋划,统筹组织,通过强化政治引领、强化学习宣传、强化成果转化,扎实有效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惠州市税务局强化政治引领,筑牢坚强有力组织保障,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第一时间学习传达中央、税务总局、省税务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议精神以及省委、市委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研讨班精神,组建市、县(区)局两级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建立完善组织架构,制定工作方案,编发工作指引,细化具体措施,对全市税务系统党史学习教育进行全面动员、系统部署,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各项工作落实落细。

  同时,强化学习宣传,促进学思践悟持续深入。惠州市税务局抓好“四类群体”学习,做到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带头学”、基层党支部“集中学”、全体党员“自主学”、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特色学”。抓好“四类学习”活动,做到日常学习、专题学习、主题学习、共建学习一体贯通。抓好“三大平台”宣传,线上在税务内网专页设立党史学习教育专栏,设置上级精神、工作部署、学习动态、学习测试四个栏目,集中展示全系统党史学习教育阶段性工作进展,线下打造“家门口的党史宣传基地”,各级媒体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抓好特色创新项目,结合建党百年系列活动,充分挖掘本地红色教育资源,做强税务烈士纪念碑品牌,组织开展“撰写一封信,排练一幕戏、编写一本书、创作一组歌、录制一个广播剧、举办一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宣讲会、组织一次‘两优一先’评选表彰”等“七个一”活动,通过学党史融税史,引导干部职工追寻烈士足迹、汲取奋进力量。

学党史办实事 助力惠州企业高质量发展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在学好党史的基础上,惠州市税务局坚持“党业融合”的理念,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与“我为纳税人缴费人办实事暨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紧密结合,深入企业开展减税降费政策宣传辅导,帮助解决企业实际困难;联合市住建局、市建筑业协会、市房地产业协会等举办了多场政策宣讲辅导会,组织青年助企团走进企业、社区、园区开展上门辅导,切实为纳税人缴费人办实事、解难题。 

  位于秋长街道岭湖村的惠州市喜德盛自行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喜德盛公司”),是一家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专业自行车生产企业,一期项目产能达到350万辆/年。2020年,喜德盛公司精准把握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人们更加重视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市场现状,首次开拓自行车出口业务。

  惠阳区税务局三和税务分局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主动、精准做好“无纸化”“非接触式”出口退税服务和政策辅导,最大限度压缩出口退税办理时间。据统计,2020年,喜德盛公司全年出口退税额达280万元,同时出口退税到账时间的提速也大大提振了企业信心。

  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动态备受业内企业关注。税务总局发布进一步完善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后,胜宏科技(惠州)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朱国强算了一笔账:今年享受最新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后,预计新增企业所得税减免825万元,减税“红包”变为企业的利润。

  广东新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也是博罗县域内的中医药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财务总监李兆祥表示,“前段时间在税务部门一对一的辅导下,我们公司享受了研发费用100%加计扣除的新政策和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15%的优惠税率。国家出台新政策,税务部门立刻就把这一利好送上门了。”

  “3月份的300多万元出口退税款很快到账了,大大减轻了我们资金周转压力。为税务部门的高效便民服务点赞!”广东得胜电子有限公司财务陈子志表示。广东得胜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电声产品制造商,拥有一百多人的研发团队,申请专利近400项,生产产品畅销海内外,是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制造企业。

  为让出口企业尽快享受到出口退税“真金白银”,让资金“活水”加速回流企业,市、县(区)两级税务部门抽调业务骨干力量,组成8个出口退税服务团队,用活电话、企业微信群和QQ群、出口退税综合服务平台,加强对辖区内出口企业的政策宣传和业务辅导,推出“非接触式退税”“无纸化退税”“容缺办理”等服务举措,并组织税务人员点对点开展滴灌式辅导,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提供申报提醒、政策解读、操作手册等精细化服务,精准对接企业涉税需求,获得了企业的广泛好评。

  今年以来,惠州市税务局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坚持党建引领、科技赋能、数据支撑、专家保障、社会协同,全面精准实施面向各类群体的税费政策个性化辅导,以“一户式”管理服务机制精准推送便民惠企举措,不折不扣落实纳税缴费便利化改革,帮助企业懂政策、享红利,以“税力量”助力惠州企业高质量发展。

学党史促创新,“非接触式”办税质效提升

  惠州市税务局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具体举措,聚焦纳税人缴费人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持续改进办税缴费方式,创新推出便利化服务新举措,着力打造优质高效、方便快捷的税收营商环境。 

税务部门通过多种形式、载体将减税降费优惠政策送进社区。 惠州市税务局提供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TCL科技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对税收营商环境深有感触,他认为,近几年税收营商环境越来越好,税务部门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帮助企业降本减负,以实际行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尤其去年推出“非接触式”办税、“一企一策”、容缺受理等服务举措,助力了TCL高质量发展。

  “现在很多业务都是同城通办,节省了我们很多时间,惠州市税务局对政策的落实速度也很快,经常给我们培训辅导,让我们很快就跟上了政策的节奏。”李晓华是市区一家主营业务为代理记账公司总经理,公司接手一家来自惠阳的企业,以前需要公司人员在惠州、惠阳两地跑,很不方便。现在很多业务全市通办后,李晓华携带相关材料在惠城区税务局甚至在网上,就快速办理了惠阳区企业的相关涉税事项,解决了两地跑的问题。

  据了解,惠州市税务局全面优化服务,持续拓展“非接触式”和“一次不用跑”办税缴费事项清单范围,让纳税人缴费人用“跑网路”代替“跑马路”,进一步拓宽办税渠道,宣传、引导纳税人网上办、自助办,利用电子税务局、手机APP、自助办税终端等“非接触式”办税方式,办税更省力,纳税人更便捷。

  围绕开展“我为纳税人缴费人办实事暨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惠州市税务局以优质服务为抓手,以滴灌辅导为特色,以分类宣传为载体,深入推进精细服务。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行办税服务厅专项绩效考核,实施差异化激励机制,推动服务质效不断提升。今年1-5月全市办税服务厅平均等候时间同比下降57.8%,平均办税时间同比下降27.8%,纳税人评价满意率达100%。

  “我们构建分层、分类精准宣传辅导体系,不断完善税费政策直达快享机制。”惠州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如面向重点行业,市税务局接连举办多场大型税费政策宣讲会;面向重点企业,建立“首席联络员”制度,由主要负责人担任“首席联络员”,配套成立专业服务团队,为埃克森美孚(惠州)有限公司等多家百亿级项目企业提供“一企一策”专属服务;面向社会公众与办税人员,聚力打造“鹅城税事”特色服务品牌和“惠州税务”抖音政务号,实现税费政策资讯和税收改革动态的广泛传播。

学党史优服务,税务温情助力乡村振兴

  惠州市税务局将税收服务的触角向农村、农民延伸,宣传惠农政策,传递税务温情,以实际行动为当地农业发展、乡村振兴、农民幸福贡献税务力量。

  位于惠州市龙门县平陵街道东北部的祖塘村,山清水秀、民风淳朴。这里的村民一直延续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方式。自2016年对口帮扶祖塘村以来,惠州市税务局驻村工作组帮助该村贫困户87户、贫困人口258人全部实现脱贫,村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帮扶前的7118元提高到16935元,“税务蓝”带领村民唱响了“致富歌”。

  为改变村里的农业产业结构,2020年,市税务局在该村开展大棚蔬菜种植项目,基地种植面积50亩,其中大棚搭建20亩、露天示范种植30亩。同时引进农业公司,带头成立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提供技术、种植、销售及系列服务。截至去年年底,蔬菜基地产值达近20万元,带动当地群众就业20多人,带动集体经济增收7万元,大棚亩均收益近1万元,效益远高于种植传统作物。

  今年春季,大棚里的龙须菜迎来了丰收。“龙须菜在种植中化肥用量少,无病虫害,不使用农药,是一种名副其实的绿色食品。”驻村第一书记郑铃光介绍,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改善,绿色蔬菜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市场前景广阔,大棚里种植的龙须菜深受市场欢迎。“市场批发价格卖到了6元/斤,而且还供不应求。”郑铃光说,除了龙须菜,祖塘村温室大棚里还种植紫贝菜、番茄、薄荷等,因为蔬菜品质高,市场反响比较好,效益也比较可观。

  今年58岁的马阿姨和丈夫都是残疾人,一家人的生活只能靠种地来维持,生活困难时曾一度要靠亲友救济。家门口的蔬菜基地给他带来了新的生活希望。“自从村里有了这个大棚蔬菜基地,我就经常在基地帮忙,大家一起干活也热闹,还不耽误照顾家里,一个月下来能挣个两三千元呢!”马阿姨高兴地说,如今家里的生活好起来了,一家人的日子也是越过越有奔头。

  今年4月15日,村民柳阿姨的家里比往常热闹多了。原来是扶贫干部和柳阿姨一起,将她患精神病住院6年的丈夫接回了家。这些年,柳阿姨既要照顾住院的丈夫,又要抚养上学的女儿,平日里就靠着种植一点柠檬、帮别人煮饭赚钱补贴家用,扶贫工作组了解情况后,对她实施了精准帮扶,不仅帮助开通了农产品电商平台,在网上销售自己种植的柠檬,还帮忙扩大种植规模,免费赠送树苗,邀请专家现场指导,提供技术支持,柳阿姨的生活逐渐走出困境。如今一家团聚,柳阿姨的笑脸上充满了对家人的疼爱和对未来的信心。

  今年4月,惠州市税务局走进祖塘村教学点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向祖塘村赠送了100套党史学习教育书籍,同时邀请该村老党员梁雁宾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校外辅导员,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讲故事的形式向该村小学生们深情地讲述发生在家乡的红色故事,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学习教育课,引导学生铭记党的光辉历史,争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新时代青少年。

  “我们将继续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工作,助推放管服、减税降费等重点工作开展,促进党建与各项工作有机融合、互融互促,实现党建工作与税收中心工作同频共振、融合双赢。”惠州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为纳税人缴费人办实事、办好事、办成事,为惠州经济发展建设不断贡献税务力量。

  惠州日报记者黄岸媚 通讯员惠瑞轩 黄广

分享到:
上一篇:
编辑:任己章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网微信
  • 惠州发布微信
  • 惠州文明网微信
  • 惠州头条APP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