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日报讯 (记者骆国红 通讯员屈龙军 王胜辉)就业是民生之本。7月21日上午11~12时,惠州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魏敏做客FM100惠州综合广播《行风热线面对面》,就“精准施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这一主题与听众进行交流。
实施“十大行动”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
据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统计,今年我市5所高校毕业生约1.5万人,加上在外地求学的惠州生源高校毕业生、往年申请暂缓就业的毕业生等,预计今年在惠州就业创业的高校毕业生约3.5万人。
魏敏介绍,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实施“就业服务进校园”行动,开展政策服务、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岗位推送、创业扶持和档案服务进校园等活动,利用就业创业政策宣讲、举办线下线上招聘活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创业扶持服务等方式,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创业。今年上半年,通过人社部门和各高等(职)院校的共同努力,我市5所高校毕业生已签订就业协议的有11862人,签约率79.99%,比往年上升约20%。
今年预计在我市办理报到的高校毕业生近2万人。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我市实施“十大行动”,主要包括创业扶持行动、基层人才支撑行动、专业渠道促进就业行动、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行动、就业服务精准对接行动、就业能力提升行动等。此外,千方百计扩大岗位供给,今年计划组织招聘活动40场以上,上半年已组织667家企业提供3万多个岗位。
对未就业毕业生提供“1311”服务
今年我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预计有5000人,为做好这一群体的就业创业工作,魏敏介绍,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完善实名制信息数据库,通过对本地未就业毕业生开展走访摸查,做到人员信息应登尽登,对部门移交、各渠道登记的毕业生实名信息进行认真梳理,按照就业、失业、暂无就业意愿等类型造册,对仍未就业人员,明确求职意向、技能水平、服务需求,按规定纳入失业登记管理服务和统计范围,进行“实名制”台账精准服务;对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1311”服务,即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职业培训机会、1次就业见习机会;对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残疾等有特殊困难的毕业生和就业困难的少数民族毕业生建立专门帮扶台账,实施专项帮扶、优先援助,按照“一生一策”动态管理。
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还将根据登记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情况,分行业、分专业举办针对性强的专场招聘活动,积极采取“直播带岗”“隔空送岗”等线上招聘模式,线上线下促进毕业生与招聘岗位便捷、精准对接,做到周周有招聘、时时有岗位。
毕业五年内自主创业可申请一次性担保贷款
我市大力落实扶持政策,用好就业创业专项资金,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
魏敏介绍,高校毕业生可享受求职创业补贴、基层就业补贴、基层岗位补贴、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等。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还可享受系列创业优惠政策,成功创办初创企业(本人为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且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的普通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技工院校学生(在校及毕业5年内)和出国(出境)留学回国人员(领取毕业证5年内)可申领一次性创业资助,创业资助标准为每人1万元。毕业五年内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可申请一次性创业担保贷款,贷款额度最高30万元,对其中带动5人以上就业的最高可贷款50万元。
需要创业场地或需要其他创业扶持的毕业生,还可以申请入驻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享受集创业培训、创客空间、创业孵化、创业交流、创业融资、创业服务于一体的公益性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