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计划为孤寡老人等特殊人群提供特色气象服务

[报料热线] 2831000

  惠州依山傍湖,临江靠海,是气象灾害频发地区,台风、暴雨、强对流、雷电等灾害强度大,危害重。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是气象工作的重要职责,也是政府和人民对气象工作的最大需求。“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惠州气象开启气象现代化向更高水平迈进新征程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快建设气象强国的指示精神,确保惠州气象高质量发展,根据相关文件,市发展和改革局、市气象局组织编制了《惠州市气象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我市气象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明确了主要任务、重大工程以及保障措施,目前该《规划》已印发。

高榜山。东江图片社供图

  到2025年建成气象现代化体系,整体气象实力居全省前列

  《规划》提到,“十四五”时期的奋斗目标是:大气观测更加精密智能,预报预警更加精准可靠,气象服务更加精细普惠,科技创新更加自主可控,区域发展更加均衡协调,气象治理更加完善有效。到2025年,建成适应需求、技术先进、功能完善、保障有力、高效便捷的气象现代化体系,整体气象实力居全省前列。

  到2035年,气象科技水平与创新能力大幅跃升,行业气象灾害风险预报预警等关键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建成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气象业务体系,气象深度融入民生保障和行业发展,实现气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气象综合实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巽寮。东江图片社供图

  加密雨窝及灾害易发区自动气象站建设

  《规划》指出,惠州将立足监测精密,夯实综合气象观测基础。将加密陆地气象观测,推进村级自动气象观测站建设,地面气象观测行政村覆盖率大幅提升。加密龙门、惠东等雨窝(强降水多发地区)以及灾害易发区自动气象站建设。

  将强化海洋气象监测,针对石化能源安全、海洋经济发展等气象服务需求,新增建设一批海岛、码头、渔港、海上平台等海洋自动气象站,建设风廓线雷达、激光雷达等大气垂直观测设备,开发海洋气象监测预警系统、全媒体海洋气象节目制作系统等,提升海洋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能力。

  将共建行业气象观测。围绕惠州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和生命健康现代产业(“2+1”产业)集群,以及惠州“丰”字道路交通重大规划、一流宜业宜居环境等,加强部门合作,共建共享农业、水利、石化、交通、旅游、生态、风电、海洋等跨行业气象观测网,监测数据和产品主动融入“数字政府”,满足各行业个性化的气象保障服务需要。

  此外,惠州将着力预报精准,发展行业风险预报能力。加快推进气象信息化,为构建“云+端”气象业务新模式提供有力支撑。将加强暴雨预报预警研究,提高极端暴雨预报预测准确率;开展雨窝强降水对周边水库、中小河流等的影响研究,为政府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撑。提高短时临近精细化预报水平,提升强对流天气识别跟踪及临近预报技术,为防灾避险提供支撑,还将强化敏感行业气象风险预报预警,提升敏感行业气象灾害风险防控能力。

  开展针对孤寡老人等特殊人群的特色气象服务

  根据《规划》,惠州还将聚集服务精细,增强智慧气象供给能力。

  公众服务个性化。增加与公众工作、生活、健康、旅游、休闲等息息相关的气象服务产品。发展基于用户画像与服务产品标签的个性化服务技术,逐步推出分众化、场景式智慧气象服务。开展针对孤寡老人、困境儿童、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的特色气象服务。建立基于云平台的新一代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充分运用5G技术,实现预警信息第一时间“一键式”精准直达决策者、应急责任人和社会公众。建立龙门、大亚湾气象科普基地和示范园区,利用“互联网+”和VR技术打造线上数字气象科普精品,提升国民气象防灾减灾和气候保护意识。

  行业服务专业化。围绕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和生命健康等产业,针对环境、农业、海洋、能源、交通、水利、旅游、建筑等重点行业,打造基于影响的行业气象服务体系。建立基于行业和用户行为分析的大数据平台,利用先进的大数据跨界融合分析技术,建设精准化、智能化的专业气象服务系统,基于风险阈值、地理位置、用户习惯和服务定制、气象灾害预警预报等的“智慧引擎”,示范开展个性化、订单式、互动式、全链条的智慧型专业气象服务。

  惠州还将深入推进气象科技创新,联合开展气象核心技术攻坚。围绕制约惠州气象发展的重点领域业务科技难题,深入开展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省局业务单位、地方技术部门等的科研合作,在智能协同观测、暴雨中心形成机理和预报、臭氧监测和预报、多源卫星遥感产品研发、5G+气象服务、雷电精细监测和预警、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精准靶向发布、人工影响天气高效作业、碳达峰碳中和等方面,联合开展技术攻坚,着力突破一批气象核心技术。惠州还将建设大亚湾石化安全气象保障基地,完善科技创新政策措施,探索成立惠州市气象科研机构,搭建科研平台,组建科技创新团队,积极开展融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需求研究,推进研究型业务建设。

  拟投入14250万元建设“智慧气象”综合防灾及“平安海洋”气象保障工程

  根据《规划》,惠州将建设两项重大工程,预计共投入14250万元。

  “智慧气象”综合防灾保障工程。建设大亚湾海岸带强天气综合探测基地(大亚湾石化安全气象保障基地)、村级自动气象监测系统、仲恺潼湖生态气象智慧服务等,提升暴雨雨窝点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和行业气象灾害风险防御能力;开展森林、海洋碳汇监测评估,支撑惠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优化完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布局,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装备试验,提升抗旱救灾和生态修复服务能力。形成跨部门“+气象”的全链条、多灾种、多主体气象综合防灾减灾服务体系,主动融入“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城乡气象灾害精密化监测、精准化预警、精细化服务能力,实现城乡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均衡发展,进一步降低气象灾害造成的城乡经济社会损失和人员伤亡,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

  “平安海洋”气象保障工程。承接《广东气象发展“十四五”规划》中的广东“平安海洋”气象保障工程的配套项目。在惠东雨窝点加密建设1部相控阵天气雷达,实现惠州灾害性天气精细化监测全覆盖。加密建设风廓线雷达、激光雷达、北斗探空接收站、大气水汽监测站等气象探测设备,实现风、温度、湿度等大气垂直廓线观测系统。建设一批海岛、码头、渔港、海上平台等自动气象站,开发海洋气象预报预警、相控阵雷达短时临近天气预警、全媒体海洋气象节目制作等系统,与全省海洋气象观测网形成大网络和预警大平台,提升海洋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能力,为港口码头、海上交通、海上应急等提供多层次、差异化的气象保障服务。

  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周智聪

分享到:
编辑:任己章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网微信
  • 惠州发布微信
  • 惠州文明网微信
  • 惠州头条APP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