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进围 客家村落的美丽与乡愁

[报料热线] 2831000

  “芳流上谷,系始程乡。”平陵市场旁的加进村围屋凤士公祠的门联,每年更换,但八字“真言”数百年不变。上谷是侯氏郡望,程乡则是梅州古称。这八字堂联,乃这个客家族群凝聚力的源泉,也是客家人不忘本的标志。

  加进村是平陵村下辖的一个自然村,当地人称“侯加进”,于清代初期开基,侯姓村民由梅州迁来。300余年风云变幻,加进村见证了平陵的沉浮起落,书写着自身的历史。

加进村雕楼。

  ●加进村侯氏系梅州文教先驱侯安国一脉

  广东范围内,侯氏族群在梅州较多,梅州侯氏开基祖侯安国被誉为“上谷俊杰、南国孔子”,是对梅州文化教育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人物之一,也是梅州继南朝名贤程旼、北宋名宦刘元城之后的又一位卓越乡贤。

  清光绪《嘉应州志》记载:“侯安国,福建宁化人。由宋乡贡进士,教授梅州。见风俗醇美,遂隶籍于城东攀桂坊居焉。初,梅州僻处岭南,经学未开。自安国倡教,文风日盛。”

  侯安国掌梅州教育期间,定居攀桂坊,为培育“攀桂”之材,建“攀桂书院”,造就了众多才俊,日聚生徒讲学,培养忠勇怀国义气,造就多人,南宋末年十二岁就考中进士的诗人、追随文天祥抗元的英雄志士蔡蒙吉尤为出色。

  此后历元明及至清朝,梅城境域私塾、义塾、社学星罗棋布。

  侯安国的子孙开枝散叶,成为梅州望族。加进侯氏,即为侯安国一脉,“系始程乡”道出了其出处。村名为“加进”,没有客家二字的谦虚,却显得更有客味。不过,村民表示,在客家话中,“加进”也通“嘉应”(嘉应是梅州旧称),现在的村名,应该是误传而来,本应作“嘉应村”。

  ●兄弟二人梅州迁平陵

  由于史料阙如,加进村名来历已无法考究,村民落户平陵的原因,也语焉不详。

  前些年,加进村民返回梅州祭拜先祖侯安国,并在加进侯氏的迁出地、梅州市梅江区三角镇湾下村复印带回一本1922年的《侯氏族谱》,从中了解到了族群的分支繁衍情况。

  侯安国后人人才辈出,科举功名累累,到了近现代,他的后代涌现出现代林业教育先驱侯过、原武汉大学校长侯杰昌、国际著名电影导演侯孝贤等等。

  生于清康熙七年(1668)的侯安国十四世孙侯璇(字玑生),在家人的培育下,成为潮州府庠生,“为人重义轻财,诚实无伪。”侯璇生三子,为侯龙士、侯凤士、侯象士,分别生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四十五年(1706)和四十九年(1710)。

  侯龙士与弟弟侯凤士均从嘉应黄基坪迁至平陵。侯龙士先落担平陵长兴围,《侯氏族谱》称其“生平颖悟,识深虑远,素怀大志。”侯龙士次子侯君赵迁居平陵黄果岭定居繁衍,即今天平陵侯屋。

  侯凤士则开基平陵泰园围,即今天加进村。对侯凤士,《侯氏族谱》称其“生平介然,自守直道而行信于朋友,友爱兄弟,体亲心,让兄产,真能中流砥柱者”。

  族谱显示,侯璇卒于乾隆八年(1743),后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迁葬平陵双江埔马峰岭。从这个时间推论,侯龙士、侯凤士兄弟俩来到平陵的时间为清康乾年间。彼时平陵的村落,已经为数不少。凭借勤劳与信义,侯凤士在平陵站稳了脚跟。

  ●“教师村”远近驰名

  在整个龙门,姓侯的自然村只有平陵加进村和侯屋两地,是一方小姓族群,人口亦不多。在人多声壮的时代,加进村民小心翼翼地看护着家园和子弟。老一辈村民说,他们的先祖是靠在平陵圩做买卖起家的,买卖所得,又买田买地。村里建起了围屋,围墙高三四米,结实厚重,村后还有碉楼,平日储存粮食财物,战乱时作坚壁清野的堡垒。

  抗战时,这方在冷兵器时代坚如磐石的家园,不幸被日军飞机炸毁了一半,留下家国伤痕。抗战胜利之时,加进村后的平陵小学操场,人们狂欢庆祝。解放战争时期,在加进村西面的泰和押当铺,中共领导的游击队对盘踞于此的国民党自卫队进行炮火攻击,火光烛天,铲除了解放平陵的障碍。新中国成立之日,同样在加进村后的平陵小学操场,翻身当主人的穷苦大众,高唱国歌,载歌载舞,掀开平陵发展新一页。

  回顾加进村的历史可以看出,和平时期物质的殷实,催生了精神的需求。清代至民国,加进村内设有私塾,延聘名师教育下一代。加进村还是平陵有名的“教师村”。梅州先贤侯安国遗风余烈,从晚清、民国至今,村民继承先祖侯安国细心栽培后生的精神,纷纷献身教育事业。侯文高生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少年力学,自广东高等师范学校(中山大学前身)毕业后,当上河源中小学教员,这是《侯氏族谱》记载的加进村民最早从事教师行业者,此后,侯惠平、侯庆贤、侯玉昆、侯汝河、侯日炎、侯系程等人,纷纷在平陵龙江一带任教,为乡土教育殚精竭虑。时至今日,加进村还有近10名教师,近者服务当地乡村,远至执教珠三角其他城市,其中还有教师夫妻、教师姐妹,让人津津乐道。

  300余年物换星移,加进村从平陵圩外的一个农耕村落,渐渐变成了今天的城中村。尤其是在近30年来,加进村的土地,贡献给了城镇开发,道路、市场以及商铺的建设,使得加进村旧貌不再。这个紧挨平陵老市场的小村,曾经享受过城镇化的红利,随着平陵圩镇中心的位移,已经显得老态龙钟,要跟上时代步伐,还需要再度振作。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 祁大忠

分享到:
上一篇:

相关新闻

编辑:朱冰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网微信
  • 惠州发布微信
  • 惠州文明网微信
  • 惠州头条APP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