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界桥 平陵传奇九龙桥

[报料热线] 2831000

  平陵河上的九龙桥,这座曾经的河源、龙门界桥,如今仅剩残存的纪念石墩,成了纪念碑,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但它背后的故事,却是平陵人遇事坚忍不拔、传承良风美俗的写照。

九龙桥残存的桥墩仍然经受着河水和风雨的洗礼。

  彭九龙建九龙桥

  九龙桥曾经连着平陵圩和一个名叫相思潭的自然村,即今天平陵村西潭村民小组。相思潭一名如此唯美,如何得名?

  有传,平陵河水流湍急,村畔有一个水潭,水流成漩涡状,常卷走洗衣服的妇女。亲人常在潭边祭拜,遥寄相思,故名相思潭。在龙华增江有一个赌妇潭,也是为纪念美好的爱情而得名。也有一说,九龙桥两边桥头都长着高大的相思树,相西潭村也许是取名“相思”的意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代王维的《相思》写尽了相思树的缠绵悱恻。平陵河两岸的孩子,常往九龙桥跑,采摘相思树上如麦豆般大小的果实,作竹枪的子弹。

  九龙桥又是如何建筑的?原平陵镇文化站站长梁炳超曾整理《彭九龙创建九龙桥》一文,颇为耐读。该文记载,旧时平陵河南面的村民要到平陵圩,必须横渡平陵河。由于没有桥,村民只能靠渡船摆渡过河。清乾隆年间,平陵彭屋人彭九龙经常渡船至对岸的平陵圩赌钱,赌到三更半夜才叫船过河回家。摆渡的船夫经常深夜被彭九龙叫醒,对彭九龙很不满,多次劝教他不要嗜赌,但他仍不思悔改。

  有一天晚上,天寒地冻的深夜,彭九龙又来叫船,足足叫了半个多时辰,船夫却赌气不应。彭九龙气极了,向苍天发誓:“有朝一日,我彭九龙发了财,必定在此造一座大桥!”当晚,他只好回头到朋友家借宿。

  光靠赌博可筹不够建桥的钱,除非神助。果然,有一天黄昏,彭九龙回家时看到一条白狗总是在逗引他,于是一路追过去,白狗跑到彭家的菜地旁,从一个泥洞钻了进去就再也不出来。彭九龙觉得奇怪,便回家扛锄头挖洞,当挖至1米多深的时候,发现有3个大缸,打开一看竟是3缸银光闪闪的银子。

  天降横财,彭九龙想起了自己的誓言,于是独自到连平县去买石料,准备建桥。当他向石料老板问价时,老板看他一副穷酸样,爱理不理地气他:“多少钱你也买不起,你若买得起一副石料,我再送一副给你。”没想到彭九龙不慌不忙地掏出一大把白花花的银子,买下了一副石料。老板自知看走眼,只好忍痛多送给他一副石料。

  当年彭九龙回乡建桥的场景甚为壮观,他请了近百条船,每条船都张灯结彩,由东江进入公庄河,再由公庄河进入平陵河。一时间,河源、博罗、龙门三县百姓都知道彭九龙买了两副石料回乡建桥,风光一时。

  据说九龙桥开通那天,龙门知县送匾表示祝贺,另外,有不少名士也前来道贺。其中有一块写着“利济功宏”字样的匾,相传是广东大诗人宋湘所亲笔题写的。

  “九龙晨曦”和“九龙夕照”

  传说很精彩,官方亦有记载。

  清咸丰元年(1851)版《龙门县志》对九龙桥的记载称,九龙桥在茅冈东角约紫苏潭(即今平陵相思潭),当博罗、河源、龙门三县之冲,乾隆三十八年(1773),里人彭九龙建工程未竣而卒,其妻萧氏不惜重资,命子远光、远明购石继成之,长二十余丈、宽五尺余。乡人感其义,将名曰“九龙桥”,示不忘也。

  原来,九龙桥是在彭九龙两代人的接力下建成的,极大地方便了两岸群众,群众遂命名“九龙桥”纪念彭九龙。

  《龙门县志》记载九龙桥“长二十余丈、宽五尺余”,换成今天的计量单位,长六七十米、宽约1.6米。另据《龙门县文物志》记载,九龙桥北端的亭阁上,曾高悬七个木牌匾。可惜这个七个牌匾早已被毁,不留痕迹。宋湘为九龙桥题匾一说,只能留在传说中,已经找不到实证。不过,从《龙门县文物志》的记载来看,九龙桥曾是一座有着十三孔、十四墩的石砌梁式桥,造型朴实,桥的北端置一亭阁,以方便路人憩息。

  老一辈平陵人回忆,新中国成立前,他们看到的九龙桥是横跨平陵河的石板桥,“四个又高又大的桥墩上,架着并排的几块厚厚的花岗石板,桥面有一米多宽”。九龙桥如长虹卧波横跨百米宽的在平陵河上,每当晨昏,“九龙晨曦”“九龙夕照”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编辑:朱冰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网微信
  • 惠州发布微信
  • 惠州文明网微信
  • 惠州头条APP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