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利给、六亿核桃?买年货注意了,这些坑别踩!

  岁末年初,又到了买年货的时候

  但是很多人发现

  自己买的食物有点怪:

  “啊!土豆”“奥利傲”“六颗核桃”……

  一晃眼觉得没什么

  但仔细看看这些商品才发现

  这些都是“山寨”的!

  

  

  

  

  

  

  

  

  

  

  上述这些“傻傻分不清”的就是“山寨”食品

  “山寨”食品 多是假冒、模仿他人商标或包装

  消费者一不小心就会上当

  “山寨食品” 擅长使用障眼法

  目前,“山寨食品”大致有两大类:

  一种是抢注和某些品牌食品类似的商标,通常是以高度相似的包装,迷惑性较强的名称、广告词等吸引消费者,在食品名上使用文字游戏或模仿品牌食品,但其质量和风味与“正品”相差甚远。

  另一种是委托一些代加工企业模仿有关产品进行生产,私自销售。

  然而不法商家生产、销售这些“山寨食品”很有可能已经涉及到刑法中,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较大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山寨食品”为何屡禁不止?

  农村一直以来都是山寨食品的主要销售集散地。山寨食品之所以能堂而皇之进入农村市场,一是成本低、利润高;二是监管触角鲜有触及,存在监管不力问题;三是偏远乡村农民鉴别识假能力有限;四是有些人明知道是山寨食品,但图便宜仍然购买。

  此前,媒体曾曝光某“山寨饮料”的危害。其为“三无食品”,没有人知道这种饮料中加入了多少色素、甜味剂、香精等食品添加剂。

  

  

  

  在曝光的生产场地不难看出,其生产环境一片狼狈,其中没有任何设备是对灌装、包装器具进行杀菌消毒的,因此卫生方面没有任何保证,很容易受到微生物、病毒的威胁。

  这种山寨饮料,大多会贩卖到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而对于肝脏、肾脏等脏器还没有完全发育的孩子来说,喝了含糖量巨高、添加剂含量不明确的饮料之后,很容易会造成身体肥胖等问题,甚至会受到各种致病微生物的侵袭,出现相关疾病。

  相关报道显示,每年都有地方会对“山寨食品”问题进行打击,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刚刚过去的2020年11月,市场监管总局、公安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等五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农村食品假冒伪劣违法犯罪。专项执法行动将严厉打击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经营未经检验检疫的肉类、“三无”食品、“超过保质期”食品等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违法行为。

  避免踩“山寨食品”的坑

  我们该怎么做?

  提示来了↓↓↓

  

  

  

  

  “山寨食品”以假乱真

  伤害的不仅是消费者健康

  更是对正常市场秩序的扰乱

  食品安全无小事

  购买年货时记得擦亮眼睛!

编辑:朱冰
分享到:
上一篇: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