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东铁涌赤岸村:百年“蚝”村的前世今生

  4月30日上午,“走读百年惠州”大型采访活动走进惠东县,由“市民+记者+专家”组成的民记走读团,来到惠东县铁涌镇赤岸村,一探这条与“蚝”村与时代同步共振的前世今生。

  “味道鲜甜,没有渣。”“好吃,炸了之后更鲜香。”“滑滑嫩嫩的口感,打火锅最爽……”今日,铁涌镇赤岸“蚝”远近驰名,一到10月至次年4月吃蚝旺季,各地食客便络绎不绝慕名而来。

  惠东县铁涌镇赤岸村,海上一望无际的蚝排《惠东县铁涌镇志》记载,赤岸村人工养蚝始于清朝嘉庆年间,距今有200多年历史。村里至今流传着这样的故事:200多年前,来自海丰一带的渔民到赤岸采收鱼苗,偶然发现赤岸村沿海滩涂非常适合养蚝,便将方法教给了赤岸当地的村民,赤岸村拉开了人工养蚝的历史帷幕。

  但直到近代,赤岸蚝还是处于野生状态:村民把峭石、瓦、水泥柱等投入海中,每年4—5月生蚝便会自然排卵附着生长,等到2、3年后,再渡船回到投石位置,用自制的巨大竹钳把海底的石头捞起收获生蚝。养蚝技术过于原始,蚝的产量低卖不起价钱,村民收入不高。改革开放前,村民们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花钱靠救济、吃粮靠返销”。

  渔民蚝排旁作业。上世纪90年代,迎着改革开放东风,赤岸村村委也有了市场思维,开始求变求新,是蚝种不行吗?还是养殖方法落后?村委随即牵头到省内外沿海产蚝地考察调研,最终选定广东台山、广西北海的蚝苗,带回来用学到的吊养技术进行试验。这种方式并不复杂,就是把蚝苗串成蚝埕绑在竹架上再放到海水中进行吊养。

  这一改变成为赤岸村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吊养试验的当年,赤岸蚝的产量由亩产不到15公斤大增十倍,而蚝的肉质肥美更盛往年,这极大地激励了村委和村民,赤岸村蚝养殖规模日渐扩大,最高峰时甚至超过1万亩,整个海面密密麻麻全是蚝排。

  新鲜肥美的生蚝。然而,高密度的养殖对考洲洋环境造成了压力,还曾令赤岸蚝陷入重金属超标的风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好的生态才能养出好蚝,2014年惠东县果断启动考洲洋养殖与捕捞设施清理整治工作,围网养殖、定置网捕捞等非法作业方式被彻底清除,并削减了30%的吊蚝养殖面积。

  赤岸蚝由此走上从追求产量向追求品质的变革之路。如今,全村生蚝养殖面积稳定在6000亩左右,年产净蚝肉超过1000吨,近几年赤岸蚝产业的年产值稳定在1.3亿元左右。村民们发家致富,纷纷住进了“蚝”宅,开起了“蚝”车,过上了“蚝”日子,赤岸村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蚝”村。

  如今“蚝”气冲天的赤岸村已先后挂牌“国家级赤岸蚝养殖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广东省第三届名特优新农产品”等称号。目前,赤岸蚝正在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已通过广东省市场监管局的初审,进入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核阶段。一旦申报成功,赤岸蚝的美名将有望比肩阳澄湖大闸蟹,享誉全国。

  吃生蚝的餐厅。目前铁涌镇政府正积极对外引进投资,并计划在今年6月动工修建一条与好招楼湿地公园对接的沿海绿道,拉长村里休闲游的路线,完善当地“吃、住、玩”服务配套和项目,延长当地的蚝主题休闲旅游产业链。一幅乡村振兴、农民富裕的美丽画卷已徐徐打开。

  文字: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冯丽均 陈春惠 刘建威

  图片/视频: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杨建业 汤渝杭

编辑:小丽
分享到:
上一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