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惠州扎实做好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

原标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惠州扎实做好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
奏响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惠州日报记者欧阳成

  构建理论武装“五学”机制、开展镇村干部“大储备”、成立重大项目联合党委、加快形成“惠”聚优才比较优势……一项项务实有力的举措,串起了惠州组织部门担当作为的奋斗足迹。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组织系统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及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断探索加强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新思路、新路径、新模式,为推动惠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补钙铸魂

  夯实干事创业思想之基

  2019年以来,全市每年由市县党员领导干部带头示范,近万名基层党组织书记常态化跟进开讲“不忘初心公开课”,受众超60万人次。

  这是我市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根基,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理论武装,夯实干事创业思想之基的生动体现。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政治上的坚定源自理论上的清醒。过去十年,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全市党员干部的思想、党性、作风一次次得到深刻洗礼。

  为推动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取得实效,我市在加强理论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等常态化学习基础上,不断出实招亮新招。

  积极探索聚焦发展研讨学、领导示范带动学、查摆问题整改学、抓实培训专题学、用好载体广泛学“五学”机制,创新实施“晨读”机制,推动全市党员干部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推动全市1300多个党群服务中心、76个镇街党校,实施镇街党校“双百工程”(百人讲师团+百期精品课),常态开展“特色党课基层行”活动,打通基层学习“最后一公里”。

  始终把东江干部学院作为推动党员干部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平台来建设,近两年来培训惠州干部2万多名,显著增强了全市党员干部心向党、心向人民的自觉性。

  知之愈深、信之愈笃、行之愈实。通过持续不断的政治引领、思想“浸润”,广大党员干部党性意识进一步增强,政治觉悟进一步提高,业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精气神更足了。

  强基固本

  不断激活党建“神经末梢”

  2020年,怀揣建设家乡的美好心愿,“90后”大学生吴镇珊放弃舒适生活环境,回到家乡龙门县龙城街道三洞村,通过考核、选拔,成为村党组织书记储备人选。她在去年村级换届中脱颖而出,当选村“两委”班子带头人。

  聚焦夯实基层组织体系基础、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振兴等迫切需要,针对镇村干部队伍存在的现实问题,2019年,市委组织部创新实施镇村组三级五类干部“大储备”,择优选聘高素质储备人选12331名。在1650名村级储备人选中,有1025名通过去年换届顺利“转正”,成为推动基层事业发展的生力军。

  事业兴衰,关键在党;管党治党,重在基层。全市组织系统坚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不断激活党建神经末梢,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基层党建工作成效最终要体现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我市找准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点,坚持目标同向、工作合拍。

  针对重大项目多、硬任务多,项目各方合力有限、流动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等实际,去年5月,我市创新成立重大项目联合党委。目前,全市36个重大项目联合党委有效凝聚起项目组织方、投资方、施工方的合力,有力推动党的建设和项目建设同步规划、同频共振、互促共赢。

  与改进干部作风相结合,创新实施党建工作重点实事模式。2020年开始,坚持每年确定一批市委党建工作重点实事,每件实事由市委常委领办牵头、相关成员单位挂账推进,实行“月调度、季通报、年总结”,定期将进展情况提交市委常委会审议,显著提升各级对党建工作的感受度、认同感。

  与此同时,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扎实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深化拓展,国企和“两新”党建工作取得新进展……在惠州经济社会发展各主战场,全市1.3万余个基层党组织23万余名党员,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始终战斗在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

  选贤任能

  凝聚事业发展中坚力量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有为者有位,只有为越来越多的干事创业者提供机会和舞台,惠州各项事业发展才能质效双优。

  近年来,全市组织系统坚持党管干部、选贤任能,认真贯彻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树立正确用人导向,严格把好政治关、品行关、能力关、作风关、廉洁关,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2018年,在全省率先出台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实施办法,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制定46条具体措施,深入践行“该用谁”理念,突出实践实干实效,选准用好政治坚定、敢于担当、实绩突出、群众满意的干部,并不断推动干部考核管理精细化,实现绩效奖励向实职和重大项目、乡村振兴等一线干部倾斜。

  定期对市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龄、学历、专业等情况进行分析研判。2020年以来,完成2500多名处、科级领导干部专业特长和熟悉领域的梳理分类,为3781名正科级以上干部“画像造册”,并适时调整优化,树立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有效激发各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激情和动力。

  坚持在一线历练培养干部,近年来陆续建立了20个市级重大项目工作专班,推动干部一线锻炼发挥作用,敢于给看得准、有潜力的年轻干部压担子,让年轻干部在实践锻炼中快速成长。

  通过系列有力举措,重实干、重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更加鲜明,敢担当、善作为的政治品格更加坚定,干部队伍活力得到充分激发,从而凝聚起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广纳英才

  加快建设人才强市

  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部署要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形成“惠”聚优才比较优势,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近年来,惠州始终紧抓大项目、大产业、大平台抢滩落户惠州重大机遇,积极打造引才聚才“强磁场”。

  借助中科院两大科学装置、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等重大平台,集聚包括夏佳文、张锁江等院士在内的400多名科研人员;引进12个高端科研团队,首批获得8个省级科研项目立项、扶持资金超9000万元。

  围绕加快构建更具竞争力的“2+1”现代产业集群,坚持项目人才一体抓。特别是近两年,随着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恒力(惠州)PTA等重大石化能源项目先后落地建设及“3+7”工业园区建设加速推进,“惠”聚优才强大势能越发突显,近1.5万名石化能源人才涵盖石化产业上下游全链条,吸引电子信息产业人才40余万名。

  随着博士工作站、科创中心、人才驿站等逐年增加,“百名高才”“‘惠’聚优才”“拔尖人才”“东江学者”等工程纷纷实施,一大批创新创业平台成为人才的用武之地。

  “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目前,惠州人才总量接近120万,高层次人才2.8万,双聘及合作院士24名,国家级人才近100名,科技领军人才超150名,创新团队71个,博士硕士近2万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58家,省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30家,正朝着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人才强市目标奋勇前行。

编辑:温燕晖
上一篇: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

指导单位:中共惠州市委宣传部 惠州市委网信办 主办单位:惠州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