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传播形式 丰富阵地载体 广东打造群众身边的精神“充电站”

  南国秋日里,搭上一辆红色公交,一边欣赏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红色地标,一边聆听志愿者讲解红色文化历史和发展成就。在广州,红色公交成为了市民游客访寻城市文化印记的新选择。

  这是广东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生动剪影。近年来,广东通过创新传播形式、丰富阵地载体,推动党的科学理论在城乡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坚定了广大群众共同的思想基础,为群众打造身边的精神“充电站”。

  宣讲成流动风景线

  车至署前路,1号线红色公交停下,刚刚体验完的乘客张诗桦连连称赞。“这样的形式很新颖,志愿者对沿途历史的讲解很详细,也很专业。”张诗桦说,他还能扫描车上的二维码进行自主学习,希望这样的公交车能开到更多的景点,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广州的红色革命故事。

  1号线红色公交由广州一汽公司采用“常规+定制”的模式运营,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红色文化的移动宣讲站,在满足市民日常通勤的基础上,挖掘本地丰富的红色资源,将全市红色革命遗址和党员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等“家门口的红色学堂”串珠成线,为广大党员、群众提供便捷、新颖的党史学习体验。

  目前,红色公交主题车已在1路、3路、10路、B1路等5条公交线路上线运营,累计运营超过7000趟,载客量逾40万人次,近100个单位团体参与定制公交学习体验线路。

  聚焦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这个首要任务和核心主题,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广东各地拓展党的科学理论常态化传播形式,让宣传工作流动起来,成为一道道风景线——在深圳大鹏新区的主题宣讲中,艺术家带领群众在赏析红色歌曲中学党史;茂名电白把党史知识送到渔船上,送到渔民群众身边,同时帮助他们学习领会好休渔政策、防疫知识,搞好安全生产;韶关乳源开设“学习早班车”双语播报,采取瑶语+普通话、客家话+普通话等双语播报方式,宣传党的科学理论和惠农政策……

  传播深入田间地头

  在东莞茶山镇,有一个远近闻名的“追梦”百姓宣讲团。他们把宣讲舞台搬到了稻田里,搭建美丽乡村摄影展,融入晒谷场、粮仓、稻草人等元素,在沉浸式的展览中,讲述小康故事。

  “我们的宣讲以前是邀请人来听,现在大家争着报名。”东莞茶山宣教文体旅游办党支部书记、文化服务中心主任黎晖自豪地说。

  茶山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通过招募本地文化人士、医生、教师组建这支百人百姓宣讲基层志愿服务队,并邀请省市相关领导专家进行专业培训,重点培养一批基层宣讲骨干,打磨出一批宣讲精品稿件,推动百姓宣讲“提质”。

  他们推出了“同心战疫”“非遗零距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精品套餐,对接理论宣传和群众需求,在宣讲中融入农耕、茶文化、非遗项目等体验活动,让群众喜欢听、听得懂、听了有触动。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用“接地气”“零距离”的宣讲方式,让党的科学理论传播变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类似茶山镇的做法还有很多。如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及各类文明实践示范所(站),已经成为党的科学理论传播主阵地。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广东以文明实践示范所(站)建设为引领,推动全省高标准建成中心(所、站)2.57万个,成立文明实践志愿队伍5.17万支,22个全国试点、44个省级试点地区实现县镇村实践阵地全覆盖,开展党史宣讲、文化服务、技能传授等文明实践活动80余万场,覆盖群众超过6000多万人次。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不断提升着文明城市的软实力。

  南方日报记者 吴晓娴

编辑:任己章
分享到:
上一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