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房到小洋楼 潼湖华侨农场归侨生活越过越红火

[报料热线] 2831000

  在潼侨镇侨安花园一期,一栋栋小楼整齐排列,宛如一个别墅区。一排排房子边上,种的是一棵棵菠萝蜜,这里住的都是归侨。越南归侨陆超允的家就在这里。

  陆超允今年80多岁,早已退休在家颐养天年。然而,社区干部、左邻右舍遇到难事,总要和这个潼湖华侨农场颇有威望的老干部、老党员聊一聊,听听老人的意见建议。

  “知足咯!依家(现在)大家有屋住、有书读,日子过得‘bang bang 起’(很满足、很红火)!”老人高兴地说。 

越南归侨陆超允感恩党和国家的好政策。

   ■庆幸回国

  有房住有工资拿

  “我们是很幸运的,这要感谢党和国家!”回首归国后的生活,陆超允满怀感慨。

  1978年,陆超允和妻子带着5个孩子从越南归国,一家人被安排到了潼湖华侨农场。

  陆超允在越南是做搬运工的,来到农场,面对繁重的农活,很快就适应了。“回国好啊!安全有保障,有工作,有工资拿!”陆超允至今仍为自己的归国选择感到庆幸。

  陆超允夫妻很珍惜安稳的生活,日夜辛勤劳作,投身于农场的建设热潮。由于勤劳肯干、善于沟通、有领导能力,陆超允逐渐得到大家的认可,成为茶一队队长。

  在归侨的同心建设下,潼湖华侨农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片荒凉之地变成了鱼米之乡。归侨们还积极种植经济作物,糖、茶、果、奶成为这里产出的“四大件”,远销各地。潼侨的绿茶至今仍是被大家称道的知名品牌。

  “那时候,我们一个月的工资大约29元,在当时算不错的了。”陆超允回忆说。

  ■共享发展

  花了不到7万元住上3层小洋楼

  改革开放后,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浪潮席卷全国,潼湖华侨农场周边地区发展起来了,但由于种种原因,曾经令人羡慕的华侨农场却掉队了。

  有统计显示:2003年前后,全省华侨农场归难侨居住危房面积高达37.3万平方米,占归难侨住房面积的40%。潼湖华侨农场归侨也面临同样问题,原有的住房大多是1966年用三合土筑建的矮小平房,环境差、质量差,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

  2003年12月,潼湖华侨农场迎来体制改革,设立潼侨镇,开启了新一轮的发展,逐渐跟上了时代发展的浪潮。侨民的住房问题也逐渐得到解决:潼侨镇高起点、高标准、多层次谋划实施“惠侨安居工程”,启动归侨危房改造项目至今,累计投入4亿多元分3期建设了总占地面积7.65万平方米、共1126套的安居房。其中,一期新侨花园于2006年建成,二期侨安花园于2012年建成,三期侨安高层公寓于2017年建成,现已全部交付使用。

  陆超允也是“惠侨安居工程”的受益者。他们一家回国后,分到一套8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随着孩子们长大,房子日渐拥挤。2009年,陆超允一家搬进了新房——一栋3层的小楼房。这是政府推出的安居房,套内面积220多平方米。陆超允说,除了国家及省、市补贴的2万元外,他只缴付了6.9万元。

  记者了解到,除落实上级财政资金补助外,仲恺高新区管委会和潼侨镇政府在归侨危房改造上投入了大量的财政资金,特别是给予了侨民特殊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归侨户,按照以房换房和自愿的原则,自筹0.6万元~2.3万元不等,可安置一套86~108平方米的安居房;自筹1.6万元~6.9万元不等,可安置一栋占地面积70平方米、1~3层(70~210平方米不等)的安居房。

  ■发挥余热

  帮社区干部处理难题,调解邻里矛盾纠纷

  伴随着时代发展,归侨不仅住房条件得到根本改善,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3年设镇之初,潼侨的经济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管理等方面较为落后,被列入全省17个贫困华侨农场之一。

  设镇之后,潼侨镇大胆改革旧体制,积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让归侨职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2020年全镇完成GDP31.6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94.62亿元、税收总收入6.14亿元,经济总量实现大幅增长,完成了由“边缘小镇”向“城市新区”的蜕变。

  “你看,现在我们镇高楼林立,道路畅通,工商业发达。我们这些归侨也都住上了小洋楼或高层公寓,过上了小康生活!”陆超允高兴地说,他每个月退休金有2000多元,看病有医保报销,生活无忧。

  岁月如此静好,陆超允心里感恩党和国家的恩情,退休20多年来,他退而不休,一直热心社区事务,发挥着自己的余热。

  去年疫情防控期间,陆超允不顾自己已过80岁高龄,毅然奔赴抗疫一线,带领年轻人排查重点人员、在卡口值守……“我是老党员、老干部,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当前,潼侨镇紧紧围绕建设产城人融合发展样板区目标,坚持创新驱动,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提升经济发展能级。陆超允为潼侨的发展欢欣鼓舞,也竭尽所能为潼侨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帮助社区干部处理难题,调解邻里矛盾纠纷。

  采访当天,就有社区干部征地拆迁遇到困难,想请陆超允去和业主谈一谈。“我们求财不求气。”陆超允说,党和政府的政策,已充分考虑了居民的利益,“不要斤斤计较,为一己私利、一时之气,阻碍了经济发展,得不偿失。”

  “我们党有魄力、有能力。我相信,老百姓的生活会越来越好。”陆超允对祖国的发展信心满满。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林丽娟 杨敬贺 魏怡兰 通讯员潼侨宣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林丽娟

分享到:
上一篇:
编辑:任己章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网微信
  • 惠州发布微信
  • 惠州文明网微信
  • 惠州头条APP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