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唤醒沉睡资源 赋能乡村振兴
泰美拆旧复垦激活农村发展“一池春水”
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水田耕地……走进博罗县泰美镇雷公村,乡村的自然美景与整洁的村容村貌相得益彰。曾经破旧不堪的房子、烂草间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良田,是装点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基础配套。更为重要的是,零星的用地指标化零为整,为项目的建设和引进提供了保障。
据悉,在推进拆旧复垦工作中,该镇用好用活农村建设用地拆旧复垦相关政策,引领泰美乡村向乡村振兴新发展、新跨越迈进,唤醒农村旧住宅、废弃宅基地等“沉睡资源”,从而真正实现富民、美村、强经济,有效激活乡村发展的“一池春水”。
雷公村拆旧的空地上建起了休闲设施。
拆破旧房屋,乡村展新颜
日前,记者来到雷公村时,今年78岁的村民曾玉梅正在给花生地浇水。花生地就在她家的厨房旁。她告诉记者,这块花生地之前是一座旧房子。拆旧复垦中,她们家主动响应号召,把破旧的房子清拆完毕,村里将其平整好、填上土,将其改造成耕地。“今年下雨少,我隔天就会给它浇水。”曾玉梅说,她很珍惜这块地,一直细心照料着。她还特意从娘家带回一些花种,在花生地的四周洒下,“等花开了,这块地就更美了。”
无独有偶,在拆旧复垦中,村民吴凤妹也在村委会的帮助下,在老屋旧址上复垦了几块耕地。她把这些复垦的地,种上了黄豆、花生。她说:“家里的地本来就不多,这次多了几块地,肯定开心,又在家门口,耕作很方便。”
据了解,2019年3月,泰美镇雷公村率先在全镇启动拆旧复垦工作,仅7个月便拆除480余间废弃泥砖房,复垦了30亩地,成为泰美最大的旧村连片拆旧复垦项目。“雷公村下辖1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458人。长期以来,雷公村人多田少问题突出,人均土地0.8亩,年集体收入只有6.46万元,集体收入难以支撑基础设施建设。”雷公村干部林寿良介绍,这些破旧房屋就像“沉睡”的资产,拆旧复垦不仅增加了村民人均农田面积,待复垦指标交易后,村民小组将获得复垦返款用于拓宽村道、铺设硬底化道路等公共设施。
在泰美镇雷公村委会办公楼附近、河唇村民小组的入口处,两棵荔枝树下,地面用红色地砖铺设,中间设置了圆石桌、石椅子,后方还摆放了3张长椅。树荫下,附近的居民坐在这里聊天甚是惬意。林寿良说,这里曾有几间连排的破旧草间。而今,拆除后打造成了一处小的休闲场所。这块休闲设施前是雷公小学。除了附近群众,家长过来接小孩放学,也能在此坐坐、歇歇。
“这是村里利用复垦的收益(先垫付)建设的。”林寿良说,接下来,该村计划利用复垦返款,修复村中祠堂等古建筑和老村委旧址,将旧址前“脏乱臭”的池塘进行升级改造。
“以前,老房子我们想拆,拆不动;现在不同了,村民会主动问什么时候拆。”林寿良说,拆旧复垦成为雷公村村民共同的心声。
拓展发展空间,壮大集体经济
增加耕地,提高村民收益是拆旧复垦最直观的效益。那么其更深层次的意义又在哪?
“建新不拆旧,空心村问题会越来越突出。把农村的旧房子、破房子拆除,腾出空间,把复垦指标转让出去,既可以为地方经济发展争取空间,还可以为美化乡村环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村民又能获得额外的资金补助,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泰美镇党委委员陈伟锋说,该镇从2019年开始,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在乡村推动拆旧复垦的落地实施,当年该镇就高质量、超预期地完成了8个村农村建设用地拆旧复垦项目,项目总面积89.5458亩,拆旧复垦首战告捷、开局良好。
有了空间支持,村里的发展就有了更多选择。以雷公村为例,目前,雷公村的村集体收入仍以土地出租、果园出租以及村企合作养鱼养龟为主。林寿良说,其实,雷公村环境很美、很漂亮,当地有意向招商引资,通过引进社会资本打造水上游乐场。另外,该村水果资源丰富,除了是泰美镇荔枝种植面积最大的村外,村里还有种植龙眼、黄皮、番石榴等,这让村里发展乡村旅游有了底气。林寿良说,项目的引进需要土地指标,拆旧复垦让村里的发展空间和土地支撑更大,这给了村里未来发展更多选择和希望。
另外,拆旧复垦后农村的复垦指标可以流转到城市使用,将充分显示土地级差收益,使农村共享城市发展红利。
拆旧“做减法”,复垦“做加法”
无独有偶,2020年4月15日,泰美镇拆旧复垦第一站选址秀岭村。秀岭村拆旧复垦片区位于村委会西北面,面积达5.7万平方米,涉及废旧老屋上百间,计划今年6月底完成拆旧复垦的所有工程。秀岭村党总支部书记陈伟斌说,这里原来是一个小山包,有100多户居住于此,但是这里用水和交通都不方便,2000年之前村民就陆续搬出去了,只留下旧房子在那里。通过拆旧复垦,现在那里的房子全部清拆,废墟变成了良田,共有86.311亩。秀岭村以农业为主,是全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示范基地,也是博罗县的“鱼米之乡”。复垦的86.311亩耕地再次充实了该村的农业发展力量。
陈伟斌说,待今年10月验收后,这里的村民均可获得一笔不小的复垦款项。此外,拆旧复垦项目完成后,该村计划利用复垦资金聘请专业设计公司,对全村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并结合本村原有的万亩良田和油菜花基地,发展乡村旅游和民宿经济。这既能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又能增加村民收入,助推乡村振兴。
该镇将拆旧复垦工作作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坚持拆旧“做减法”、复垦“做加法”的工作思路,根据各村实际,形成了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挂牌督战,各村党支部书记抓支委、支委带党员、党员帮群众的镇村联动工作格局,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李燕文 朱丽婷 贺小山 通讯员杨颖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