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走进惠城区横沥芦洲支招农文旅产业发展

[报料热线] 2831000

原标题:
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走进横沥、芦洲支招农文旅产业发展
村村有本产业经 农旅勃兴唱好戏

  春光灿烂,春耕正酣,乡村建设伴着春风拉开新一年的序幕。日前,惠城区人大常委会人大代表“行走惠城”之走进乡村活动再出发,组织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镇人大主席、街道人大工委主任,部分省、市、区、镇四级人大代表,分两批到横沥、芦洲察看农文旅产业发展情况,为惠城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代表们边走边看,边听边议,带着为民情怀,用脚步丈量家园土地。

  ■横沥墨园村

  打造体验式传统 文化乡村旅游胜地

墨园村利用废弃旧墙打造文艺灯笼墙。

  “墨乡清初始定居,跑马圈地隐先机。一方热土育八姓,人杰地灵尽称奇……”如今的墨园村换了新颜:候车亭和进村标识牌大气美观;沿着沥青村道进去,一路是各色三角梅和串串小灯笼,路两旁是开阔的稻田风光;入村小公园设计了柴木编制的座椅,结合一圈圈层次铺设的鲜花草木,成为入园拍照火爆打卡点。

  2013年,墨园村入选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养在惠城北部山区“深闺”的文化古村逐渐为人所知。围门楼、墨园古井、大夫第、老书室、茂记大屋、英记大屋和义记大屋,是惠城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较好的一个古建筑群。

  东江名村的记忆该如何留下?“墨园是中国传统村落,我们在对现存大量古建筑进行抢救性修缮的同时,不断改善美化村庄环境,并尝试引入专业运营,活化古建筑。为打造东江画廊,我们还着力建设如蓝村、蔗埔等美丽乡村,让古村串珠成链,以文旅推进高质量乡村振兴建设,努力让横沥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横沥镇党委书记杨惠强告诉记者。

  年前,墨园村各个角落开始忙碌施工。以“明清古厝 水墨故园”为主题的壁画跃然墙上,村景山色、阡陌田野,韵味悠长。“一转角就瞧见墙上的古村意境,让我意外又惊喜。”游客邓雯多次听说墨园古村故事,初次进村游览,让她耳目一新。

墨园村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

  “墨园村还引入专业团队建设特色民宿,开展观光旅游、亲子定向互动等活动。”墨园村党总支部书记刘红兰介绍,未来将进一步依托墨园村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自然资源,打造体验式传统文化乡村旅游胜地。

  ■横沥横星村

  推进“红色基地”建设

  目光转向横沥乡村振兴另一特色村落——横星村,该村紧临东江,有丰富的沿江资源。近几年,横沥镇高度重视水利建设,重点整治了很多河沥,强化农田灌溉能力,让横沥不少乡村告别“逢雨必淹”的困境。其中,还利用就近资源打造了水利景观带,比方说横星村水利观光公园,就是横沥整治水利后的一项惠民工程。横星村党总支部书记刘国平告诉记者,去年9月份,结合水利兴修,横星村多了一个占地16亩的水利观光公园。公园里新增扶栏、路灯、石凳、健身器材、凉亭、小广场,不仅方便了村民休闲娱乐,未来还将拓展文旅、水上休闲等项目,让村民家门口的幸福感成色更足。

  新农村建设方兴未艾,横星村作为横沥镇10个革命老村之一,村内建设有横沥地区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保留着东江纵队红色通讯站,流传着抗日历史故事等红色文化。

  结合建党一百周年,今年横星村将推进“红色基地”建设。“背依青山,面朝东江,纪念碑碑身呈长方形,犹如在东江划船的巨桨,寓意东江纵队的战士,就是让革命走向成功的‘船桨’……”跟着横沥镇文化站站长余晓琳的指引,大家来到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前。

  纪念碑重修20年来,周边基础设施亟待翻新。区人大代表们建议扩大纪念碑周边地面硬底化,将横沥革命历史通过壁画等方式展示,进一步升级改造纪念碑基础设施,以更好地传承东纵精神、伟大抗战精神。

  去年,横沥获评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借着这股东风,横星村将迎来全新发展。

  ■芦洲芦村村

  以竹林为主题设置休闲游路线

  草长莺飞二月天,芦洲镇芦村村的田野上遍地金黄,油菜花开得正旺。芦村村位于芦洲镇北部,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是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据了解,这片油菜花田原本是荒地,前几年,芦洲镇牵头整合小组农户的荒地进行升级改造,成为高标农田。下一步,有望结合农耕种植,发展乡村旅游,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黄金地”。

  在芦洲的青山绿水间,还隐藏着不少古村落,芦村村角楼村民小组就有保存完整的历史建筑群。为了进一步挖掘传统客家文化,发展乡村文旅产业,芦洲镇与专业团队共同开发文旅产业,将建于清代的角楼大夫第打造成为特色民宿,积极发动99间户主支持并参与产业项目。目前,“庆臻园项目”客家文化民宿升级修缮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芦洲将以乡村游作为突破口,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比方说,将对角楼大夫第及芦村上庙、下庙等历史建筑,以及村内古渡口、古树、其它古民居等遗存进行保护修复、活化利用。”芦洲镇党委书记汪建辉介绍说,未来芦村将结合特色建筑建立农耕文化展览室,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节日旅游项目与民俗文化体验项目。

  芦村村党总支部副书记舒赢告诉记者,根据芦村村产业发展方向及对周边环境分析,未来芦村村产业主要分为“经济作物种植区”“水库涵养观光区”“特色农产品种植区”“客家文化体验区”“村庄综合服务区””碧道竹海休闲区”等六个产业区。接下来,芦村村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利用东江河畔竹林的自然资源,打造“岸绿水清、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生态碧道,以竹林为主题设置休闲游路线,结合竹林、荔枝林等特色景观,局部种植油菜花,打造色彩鲜明、视觉冲击力强的农业景观,促进生态、农业、旅游、文化、养生等多种产业的有机聚集融合。

  声音

  “发展乡村农文旅产业要充分挖掘当地的红色基因、历史文化、美丽山水等特色旅游资源,不断提高乡村旅游知名度。要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提升乡村对人才、技术、资金的吸引力,为农民增收、乡村繁荣助力;各级人大代表要进一步增强履职意识、提高履职质效,了解民情民意,找准履职切入点,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陈娟

  “惠城的乡村振兴,重中之重是要规划先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也要‘两手抓’。要以规划引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建议在产业规划上,根据每个村的实际情况,找准发展定位,针对市场需求,在不同区域内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引入产业项目,避免产业内容同质化,形成互补态势。各地发展可以相互合作,成为一个产业链。”

  ——区人大代表陈燕

  “乡村能不能振兴,主要看‘领头雁’的作用有没有发挥出来。选准配好一个既有高远目光统揽全局,又有魄力团结班子的‘领头雁’,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此外,基层党员领导干部要以学党史为契机,加强党性修养,淬炼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促使乡村振兴工作高效开展、持续发力,切实提升村民家门口的幸福感。”

  ——区人大代表严小清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谢菁菁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谢菁菁 邓惠婷

分享到:
编辑:朱冰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网微信
  • 惠州发布微信
  • 惠州文明网微信
  • 惠州头条APP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