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口街道下源村:400年古村重文教 春山书院书声琅琅

[报料热线] 2831000

原标题:
水口街道下源村探索“老宅+书院”模式推动乡村文旅业深度融合
400年古村重文教 春山书院书声琅琅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每周五下午,行走在惠城区水口街道下源村,总能听见朗朗的读书声。若循声而往,能见“春山书院”内30多个来自下源小学的孩子正端坐着诵读经典、舞文弄墨,让原本荒凉老旧的老宅光彩夺目,生机焕发。

  严姓是下源村的主要姓氏,400多年来,下源村涌现了许多文人志士。崇文重教、耕读传家成为该村一直奉行的家风家德。近年来,伴随着春山书院等“老宅+书院”模式的探索,重视教育的下源村又重新散发出书香气。如今,通过乡村文旅业的深度融合,下源村探索出一条农村更美丽、农民更富裕的乡村旅游发展特色之路。

 

  盘活老宅打造书院激活乡村文化

  几年前,海纳现代农业生态园落户下源村,让下源村小有名气,越来越多游客前往打卡。眼见村民生活越来越好,但破败的古村却吸引不了更多人气。“我们想让下源古村重新活起来。”一颗活化古村的种子,在每一位下源村村民的心中生根发芽。

  历经400年风雨沧桑,下源村至今仍保留有多处始建于明末清初的民宅、祠堂等古建筑,它们记录着一代代严氏族人的功绩,是家族历史与文化的见证者、传播者。“我们一直想找个固定场所,既传承我们村崇文重教的耕读传统,也让村民和孩子们有个学习传统文化的地方。”下源村有关负责人说,乡贤们希望为乡村文化振兴助力,把无形的文化转变为发展的动力。

  村委会的这个想法提出来后,村民纷纷支持,还得到乡贤们的鼎力相助,合谋出资。村民严学松和严子友的祖屋有着300多年历史,但因家人外出谋生,老屋被闲置下来。听说村里的计划,他们主动提出无偿拿出两栋祖屋进行改造。

  这座老屋位于严氏宗祠旁,占地约1000平方米,三进三出格局,20多间房间,为传统明清岭南风格,白墙黛瓦、内室敞亮,横梁雕花精美细腻,历经300年岁月不改风采。“2017年7月开始筹备,修葺时秉持修旧如旧的原则,一砖一瓦、一雕花一棱角都保留了老屋古色古香的风貌,只是修葺了破损的地方,里面的墙面、地面都是原来的样子。”

  历经3年多建设,改造后的古宅于去年10月5日正式启用,古朴典雅、书香四溢。内屋设置茶室、阅读室、书画室、琴室等,吸引了东樵书院、石洞书院、岭东文史研究所、惠州摄影家协会等多个文化组织进驻,取名“春山书院”。

  “书院打造为新思想传播、文化研究交流、教育推广新平台。”该负责人介绍,春山书院将植根乡土,积极推动优秀文化传播、文史研究、国学推广、书法教育、摄影艺术等文化工作,营造崇文重教、书香传家的社会氛围,推进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

  据了解,春山书院承载艺术展陈、培训交流等文化功能,不定期开展画展、雅集、诗词交流等文化特色活动和文艺沙龙,为村民提供优质文化服务。每周五下午,30多个来自下源小学的孩子们都会端坐春山书院内诵读经典、舞文弄墨。“书院+老宅”有机结合,既为村里提供了文化研究交流、教育推广的新平台,其崇文重教的乡风也吸引了不少外地人前来,日前就有来自惠州市的400多个家庭在这里开展亲子教育实践活动。

 

下源村春山书院。 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摄

  崇文重教耕读传家古风传承至今

  背靠悠悠山脉,紧靠滔滔东江。放眼望去,下源村凉亭、公园崭新,偶尔有小车行驶在洁净宽敞的村道上,探访这个有400年历史的小村落。

  严姓是下源村的主要姓氏。据雍正《归善县志》记载,明万历六年(1578年),归善县城墙基本告竣,归善县署即迁出府城,此前严奉公已“仗义献出”祖居地,将子侄迁到源塘、阳坑、阳背、坦湖仔等地。源塘即如今的下源村,400多年来,严氏子孙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不断发展。

  村道上,苏武牧羊、岳飞精忠报国、赵云救孤、关羽千里走单骑等历史典故跃然墙上,辅之以竹、荷等中国文化元素,连片的墙画让人耳目一新、过目难忘。村里还随处可见“春山世泽,天水源流”“春山世泽,天水家声”“春山俎豆,天水衣冠”等严氏祠堂对联。

  “春山”为何意呢?所谓“春山”,是指汉代会稽郡余姚人严光,他少年时曾与光武帝刘秀同游学,有高名。刘秀称帝后打算以高官相授,严光却隐姓埋名,归隐富春山。

  严家后辈们秉承崇文重教之传统,耕读蔚然成风,成为该村一直奉行的家风家德。该村数百年来涌现出许多优秀人物,除了严奉公外,在地方志上留下传记的还有严森、严凝禧、严毓元等文人志士。在近代革命浪潮中,下源村严氏子弟还涌现出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严确廷等革命人物。

  在祖辈的影响下,“崇文重教、耕读传家”的好家风仍在今天的严氏家族传承。为了激励后人勤读好学,2016年,在乡贤的大力支持下,下源村建立了奖学制度,每年坚持对学习成绩优异的本村学生给予表彰奖励,对村民子弟考上研究生、大学本科及高中的分别发放奖学金和学习用品,举办本科生入学欢送会。如今,这一奖学活动得到越来越多乡贤的支持,并逐渐成为下源村的一大盛事。

  学子们也知恩图报。2018年11月,下源村的大学生们组建成立了梦之源志愿服务队,秉承“乐育英才 智慧养源”的理念,利用寒假时间给村里的孩子们义务辅导,鼓励孩子们发愤图强,以此助力家乡教育事业。

  

孩子们在春山书院看书。 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摄

  建设美丽宜居特色精品村

  古宅里读书品茶,稻田边抓鱼看花,山水间运动健身……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惠城区的农业农村、文化旅游和体育运动深度融合发展,美丽乡村建设遍地开花,乡村旅游的内涵不断丰富。

  下源村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具有浓厚的水墨田园气息。村内水系发达,“水、乡、田、园”相互环绕,保留了大面积的农田、耕地及鱼塘。特别是沿江一带空气清新,福善庵坐落在东江边,江景与人文交融,景色宜人,特别适合发展深度融合的乡村旅游产业。

  惠城区当前实施的镇域品质提升行动中,提出建设一批美丽宜居特色精品村,去年的6个特色精品村打造计划中就包括下源村。

  据悉,下源村特色精品村规划建设方案已出台。“春山书院只是刚刚开始,接下来,我们将把旁边的旧房屋逐步改造成仿古建筑的民宿,连片打造‘乡村度假+研学旅行+民俗体验’的深度研学基地。”下源村党总支部书记严小军说,目前,已有投资商要注资,改造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中。

  “除了对老宅进行开发利用,我们还因地制宜规划建设‘环形水乡’,计划利用村内密布的池塘水系,打通各池塘间的水道,将周边公共资源与景观要素合理串联,形成‘村—塘—田—江’叠合的特色休闲游玩线路。”严小军说,将把下源村打造成水口街道党史学习基地、绿色发展引擎和城郊休闲后花园。

  美好的发展前景,让村民们充满了憧憬。崇文重教的家风家德,在新时代新农村建设中得到重新焕发。如今,通过乡村文旅业的深度融合,下源村正慢慢探索出一条农村更美丽、农民更富裕的乡村旅游发展特色之路。

分享到:
编辑:小丽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网微信
  • 惠州发布微信
  • 惠州文明网微信
  • 惠州头条APP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