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纪念册 浓浓家国情!82岁老党员李治平的峥嵘岁月

[报料热线] 2831000

  “七一”前夕,惠城区桥西街道南湖社区接收了一份特殊的“礼物”。82岁老人李治平因腿脚不便,迈着蹒跚的步伐,将“礼物”送到社区党委书记张东玲手里,言语中有些激动:“我挑了几个月,找出了100张老照片,在建党100周年之际献出来,特向党组织汇报!”

  61年党龄,浓缩在这本红色纪念册《谢党恩》中。百幅照片,从1960年至今,纪念册记录了往昔的峥嵘岁月和社会的沧桑巨变;更多展现的是李治平个人足迹始终紧随党的召唤:哪里需要他,他就出现在哪里。“我想把这本纪念册的内容留存下来,让更多年轻人从中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李治平说,他愿以一颗初心点亮更多红心。

去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李治平老人来到南湖社区党委办公室上交“特殊党费”。

  经受考验

  军旅21年获3次三等功

  李治平生于1940年9月,196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他积极响应号召入伍,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在军旅21年间获得三等功三次。“是党和人民把我培养起来的,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李治平如今依然完好保存着一个个勋功章,视若珍宝。

  退伍不褪色。退伍之后,李治平回到了家乡惠东县安墩镇,致力于带动家乡人民脱贫致富。凭借专业摄影技术,1990年他在县城开了一家录像馆,培育了一批年轻摄影师;为了提升家乡农特产品品质,他前往河南郑州引进更优质的番薯种苗;手工制作番薯粉丝费时费力,他潜心多年成功研究制作番薯粉丝的机器,并免费提供给乡亲们使用……在他心中,只有把家乡人民照顾好,才对得起党和国家的培养,才对得起那一块块闪亮的功勋章。

  一张张照片、一双颤巍巍的手、一盏台灯下细细挑选……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几个月前,李治平开始着手准备百张照片,记录往昔的峥嵘岁月和社会繁荣发展,以及家庭的成长历程,将其制作成册。他说:“没有党的培养,就没有如今美好的生活,这是一名老党员对建党100周年的特别祝贺。”

  心系抗疫

  交特殊党费支援武汉

  出生于战争年代,成长于动荡时代,晚年安享和平,李治平总是带着感恩的心去做每一件事。退休后,他仍然关心国家大事,在有需要的时候总会第一时间站出来,帮助困难群众、主动缴纳特殊党费、捐款捐物……

  去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李治平来到南湖社区党委办公室上交一份“特殊党费”。他双手颤抖地拿出用纸包好的钱,一张没有署名的纸条上写着“党员捐资支援武汉1000元,钱是春节前从银行取出的,不用消毒”,朴素的语言饱含老党员的一腔赤忱。

  “当时李治平老人戴着一个普通的棉布口罩,说不舍得购买符合防疫标准的医用口罩。从这可以看出老人平时生活很节俭,但惦记着武汉的群众。”桥西街道党建办副主任李晓雪说,这一幕让当时在场的年轻党员们深受感动。

  为了不让思想落伍,李治平虽然患多种疾病,行动不便,但他每天通过电视和报纸了解国家大事。在他家里,沙发旁放着的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国共产党简史》等各类学习书籍,翻皱的书上每页都有红色标记。

  发挥余热

  用“一点红”带动“一片红”

  “老人家一辈子坚守初心、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和年轻党员的我,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多、不够好。”张东玲说,在平时走访中,李治平老人用实际行动诠释爱党爱国情怀,为社区年轻党员上了一堂又一堂生动党课。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如果说对身边年轻党员的感召是潜移默化,那“爱岗敬业 甘于奉献”的家风家训则是李治平通过言传身教影响着后辈,让他们在各自不同岗位上为社会作贡献。

  李治平在自著《杂文选》一书中,除了记录他从入伍以来的点滴故事,还有写给儿孙们的家书。当年,李治平的小孙子正值叛逆期,产生了厌学情绪,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此他写了一封家书,家书中写道:“每个人都是国家的组成分子,要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最终小孙子正视自身问题,努力读书,最后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

  李治平认为,合格的党员不仅自己要始终保持坚定的信仰,还要以身作则带动家人,养成优良家风,让每一名晚辈都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谢菁菁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邓惠婷 特约通讯员邱娜 通讯员李晓雪 张东玲 苑翠

分享到:
编辑:小丽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网微信
  • 惠州发布微信
  • 惠州文明网微信
  • 惠州头条APP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