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阳镇隆:四大半围烽火燃 革命精神薪火传

[报料热线] 2831000

  暖春三月,春意盎然。走进“荔枝之乡”惠阳区镇隆镇,青翠欲滴的山冈上,荔枝花儿开得正欢,一片鹅黄,山脚农田里,西红柿、番石榴挂满枝头,果农菜农喜笑颜开……真是步步入画,美不胜收。沿着僻静的乡道,采访团一行来到惠阳早期农民运动中心“四大半围”、惠阳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等地,边听边看边记边拍,在一个个或紧张或惊险的记忆片段中,重温当年的红色岁月。

  烽烟尽处,山川气象日新,红色基因始终未改。现在,镇隆儿女积极践行先辈们的革命精神,凝心聚力,砥砺前行。

  红色记忆

  进步青年传播革命思想,农民运动蓬勃发展

  镇隆地处东江下游南岸,大革命时期属惠阳县第九区(潼湖区,又称鸭子埗区),现隶属惠州市惠阳区。

  镇隆人民富有光荣革命传统。1919年“五四”运动的消息传到惠阳后,当地进步知识青年罗俊、黄卓如、余子光、张仲鸣等,发动乡村师生、民众,开展了一系列示威游行和反帝爱国活动,并在“四大半围”(高田、新村、岗头、陂塘角四个村及朱屋瑛村几户人家)新村开办农民夜校,宣传俄国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为镇隆地方党组织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1921年12月,罗俊在广州高第街素波巷“广东宣讲员养成所”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向工农群众宣传革命思想,并在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东江地区最早加入共产党的党员之一。

  在海陆丰农民运动的影响和推动下,惠阳农民运动蓬勃兴起。1924年,黄卓如等首先在“四大半围”的高田村建立青年农民俱乐部,通过教唱歌曲、演出话剧、讲故事和学习文化等活动,团结教育农民,并在高田、新村、岗头、陂塘角、沙堆等地建立乡村农民协会。

  1924年8月和1925年1月,镇隆选派农运骨干罗克仁、罗志白、余子光、黄佩勋、林浩池,分两批参加广州第二届、第三届农讲所学习,期间,他们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回到镇隆后,他们深入各围村积极宣传发动农民运动,乡村农民协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1925年2月,朱屋瑛、竹寮岗、牛仔坑等村先后建立了83个村农会和区农民协会。从此,农民运动不断深入发展,规模和影响也日益扩大。


蓝璇均。

  建立地方党组织,革命斗争走向新的高潮

  1925年,在东征军进军惠州期间,根据中共广东区委和周恩来的指示,随东征军的黄卓如、罗克仁在东征军惠州留守处指导下,成立了中共镇隆四大半围支部,罗克仁任书记,党员共9人。

  随着斗争形势发展,镇隆地方党团组织也不断壮大。1926年3月,根据中共广东区委决定,中共惠州地方委员会(简称“惠州地委”)成立,书记肖鹏魂。在惠州地委指导下,不久后中共镇隆四大半围总支部委员会成立,张仲鸣任书记,党员40人。

  随着镇隆和四大半围农民运动进一步发展,潼湖区乡村农会会员从初期的493人增加至2300多人,并建立了一支250人的农民自卫军,同时,共产主义青年团、乡村妇女解放协会、少先队、儿童团等组织也得到蓬勃发展。

  1927年“4·12”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反动派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4月16日,惠州地委书记李国英及潼湖、淡水、平山等区农民运动特派员、工会干部等17人被捕。紧要关头,中共中央特派员蓝璇均与地方党、团、工会、农会等领导人立即采取应变措施,将党的领导机关及工会等团体转移到四大半围,继续坚持斗争。

  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蓝璇均取道香港到海丰与中共东江特委取得联系,按照广东区委(后改为广东省委)、东江特委的指示和部署,1927年4月30日,惠州地委组织发动了第一次平山起义,同年5月26日发动第二次平山起义,因敌军已有防范,加上敌我力量悬殊,两次起义失利。

  1927年8月下旬,蓝璇均由香港回到四大半围,重新组织队伍,扩充武装力量,发动群众开展斗争。同年12月13日,中共惠阳县委为加强武装起义领导,在四大半围成立“惠阳县临时军事委员会”,蓝璇均任主席,同时,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制定镇隆起义计划。1928年初,取得了镇隆起义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地主豪绅的反动气焰。

  1928年2月26日,惠阳县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四大半围岗头村杨氏宗祠召开,大会宣告惠阳县苏维埃政府正式成立,选举产生惠阳县苏维埃政府组成人员。工农政权建立后,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走向新的高潮。

  1928年3月,中共中央委员恽代英与广东省委常委杨石魂等来到惠阳,指导开展革命工作。3月29日,为贯彻广东省委关于向西发展(海陆丰)和惠州连成一片的指示,恽代英与杨石魂、黄居仁、林道文等在四大半围组织第三次平山起义。

  由于时间仓促、力量不足,加上国民党军队已有察觉急忙调集部队,敌人力量骤然增加,恽代英果断将起义武装力量撤回。

  镇隆起义和三次平山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失败后,革命处于低潮的形势下发动的武装起义。镇隆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英勇顽强,不屈不挠,对国民党反动势力作出了有力回击,牵制了敌人的有生力量,特别是拖延了国民党军主力向海陆惠紫苏区的进攻时间,为保卫海陆惠紫土地革命战争果实、巩固苏维埃政权作出了积极贡献。


黄卓如。

  坚持反“围剿”斗争,革命红旗始终飘扬

  经过镇隆起义和三次平山起义,国民党惠州当局调集反动军队,联合地主武装对工农革命进行疯狂镇压。

  1928年4月10日,恽代英等得悉敌情后,派人打入敌人内部,获取敌人“围剿”计划。当晚,县委书记黄居仁根据强敌进攻情况,决定主动退撤、隐蔽,积蓄力量,组织农民群众疏散转移到山地,实行“坚壁清野”斗争,并派员掩护党组织机关转移。翌日晨,国民党反动军队进犯淡水、潼湖等地,其中一部分多路包围四大半围根据地,因敌众我寡,为避敌锋芒,在林道文带领下,四大半围农民赤卫队转移到深山密林,坚持游击战。

  1928年5月,戴云芳被选举为惠阳县委书记,6月份中共海陆惠紫特委成立。同年冬,蓝璇均回到淡水、镇隆等地,召集分散隐蔽的党员,恢复党组织,根据党中央精神,继续开展武装斗争,迎接革命新高潮的到来。

  根据广东省委指示,1930年8月,中共惠阳县委将党、团工会和各级机构合并为惠阳县行动委员会,潼湖、淡水、平山等区也分设行动委员会。同年11月,撤销行动委员会,恢复中共惠阳县委(1931年7月曾改为惠州县委,不久后又改回惠阳县委)。惠阳县委根据上级指示,组织以惠州为中心的东江地区革命起义。潼湖区委领导陂塘角、岗头、新村等苏区党员和群众进行了艰苦的反“围剿”斗争,根据地虽然遭受重创,但在党组织的领导下,革命红旗始终飘扬在镇隆这片热土上。

  1934年,中共惠阳县委遭国民党反动势力破坏,为适应新的斗争环境,四大半围的革命力量开始转移。在高田村领导革命斗争的香港工委书记郑怀昌和四大半围党员离别前曾赋诗作别:“细雨下蒙蒙,壮士气如虹,革命奋斗在,两大高潮中,人民愈被逼,醜虏路愈穷;天是暂昏黑,转瞬晓曦红,同志们向前冲,齐齐来建不朽功,同志们珍重,看革命奋斗谁最前锋!”这首惜别诗增强了广大党员、群众的革命斗志。

  随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抗日救亡运动迅速兴起。1938年10月,中共惠宝工委建立,随后中共惠宝工委派人到镇隆活动,恢复大革命时期老党员的组织关系,恢复党组织,发展新党员,组建民众武装,镇隆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始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罗俊。

  红色传承

  村民主动拆除废旧房屋支持人居环境整治

  硝烟散去,四大半围这方红色热土迎来华丽转身,成为投资创业的热土。改革开放后,镇隆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势,抓住机遇,吸引许多客商前来投资办厂。如今,高田村外围工业厂区云集,工业比重达60%。依靠厂房和土地出租,高田村委会集体经济年收入愈100万元,村民小组一级的集体经济收入超过300万元。

  发展越来越好的高田,一直坚持保护红色资源,传承革命精神。“要发展得更好,就要充分挖掘、利用好村里的红色文化资源。”高田村党总支部书记刘晓升认为,这不仅可以提升高田村知名度,吸引更多人来投资,还可以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带旺乡村,帮助村民增收。

  抱着这样的发展理念,再加上惠阳区和镇隆镇的大力支持,高田村的红色革命旧址得到了较好的保护。杨氏宗祠(惠阳县苏维埃政府成立旧址)、黄氏宗祠(中共惠紫河博地委成立旧址)都建于清代中后期,长期以来,宗祠得到村民的保护未遭破坏。2016年6月,惠阳区对这两处旧址进行了修缮。目前,这两处旧址都被列为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在四大半围红色文化的长期滋养下,高田村党员和村民也深受感染。在人居环境整治中,高田村党总支部副书记杨伟灵就带头主动拆除了两间废旧老屋,占地约五六十平方米。党员带头,村民响应。这几年,杨伟灵所在的岗头村民小组60多户村民总共无偿拆除了50多间破旧砖瓦房,清拆出来的土地,有的被用以拓宽村道,有的种上了绿植美化乡村,改善了村容村貌。

  精心打造高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7年,惠阳区委党史办和镇隆镇政府把黄氏宗祠布展为“四大半围革命历史陈列馆”,馆内通过丰富的历史实物、翔实的文史资料生动记载了镇隆四大半围各个革命时期的历史记忆。

  高田村原党总支部书记黄国辉是陈列馆的义务讲解员,每当学习考察团队、游客来到,他自豪地讲述着四大半围的历史故事。“我从小就听着四大半围的故事长大,希望能讲给更多的后辈们听。”黄国辉说,他不仅在陈列馆讲,还走进学校讲,甚至有的学校把课堂搬到陈列馆,给孩子们来个现场教学。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惠阳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精心打造高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今,在高田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红色资源的保护、挖掘和利用工作。

  镇隆镇党委委员叶云峰介绍,镇隆正在对部分红色遗址周边进行风貌管控,把红色印记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对红色资源进行更好地保护利用。

  记者在高田村看到,中共惠紫河博地委成立旧址前广场两侧的房屋已经拆除,现场正在进行土地平整。接下来,这里将建成一个村民休闲公园,同时也将对四大半围革命历史陈列馆进行提升改造,保护并修缮革命遗址遗迹,让革命精神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红色遗址

  ●惠阳县苏维埃政府成立旧址

  位于镇隆镇高田村岗头村民小组。1928年2月26日,惠阳县工农兵代表大会在镇隆四大半围岗头村杨氏宗祠召开,大会宣告惠阳县苏维埃政府正式成立。苏维埃政府下设军事、土地、财政、宣传、教育、妇女等委员会和秘书处,办公地址设在岗头村杨氏宗祠。惠阳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后,随即给潼湖区苏维埃政府颁发旗帜和印章,发动和组织各区、乡建立起苏维埃政权和工农赤卫队,进一步把惠阳土地革命斗争推向高潮。杨氏宗祠建于清代乾隆至嘉庆年间,建筑面积250平方米。2004年8月,杨氏宗祠被惠州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惠阳县苏维埃政府成立旧址 位于镇隆镇高田村岗头村民小组。

  ●中共惠紫河博地委成立旧址

  位于镇隆镇四大半围高田村。1927年8月下旬,蓝璇均在香港接受中共广东省委的指示后,回到镇隆在黄氏宗祠召集各地党组织负责人会议。会上宣布成立中共惠紫河博地委(又称特委)。领导所属各县党务、政治、军事工作。中共惠紫河博地委的建立,为东江地区发动土地革命、开展武装割据运动起到了很好的组织和领导作用。黄氏宗祠建于清朝光绪年间,建筑面积280平方米,长期以来得到黄氏村民保护,主体未遭破坏。1986年,黄氏村民集资进行了修缮。至今,仍基本保持原貌。2016年至2017年,宗祠进行修缮并布展。2021年1月,黄氏宗祠被惠州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惠紫河博地委成立旧址。

  ●罗俊纪念碑

  位于镇隆镇高田村河树排岭下山。罗俊生于1881年。1908年,罗俊经廖仲恺、黄兴介绍参加同盟会,由此开始投身革命,曾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1921年秋冬间,罗俊在广州素波巷广东宣讲员养成所经陈独秀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东江最早加入共产党的党员之一。而后,罗俊回到家乡组织开展农民运动,曾任惠阳农协会主席、惠阳县公署县长等,1947年因病逝世。1992年冬,惠阳县人民政府在罗俊出生地修建了“罗俊同志纪念碑”,以表纪念。纪念碑为长方形围形建筑,坐西向东,面积45平方米,主碑刻“罗俊同志纪念碑”,碑门左侧镶嵌由惠阳县委党史办撰写的罗俊同志生平简介。


罗俊纪念碑,位于镇隆镇高田村河树排岭下山。

  (专栏由惠州报业传媒集团联合市委党校、市委党史研究室推出。文中相关史料由市委党史研究室、惠阳区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香金群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香金群 欧阳成 侯县军 刘建威

  通讯员 钟远明 郑斌

  图片(除署名外) 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张艺明

分享到:
上一篇:
编辑:海晏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网微信
  • 惠州发布微信
  • 惠州文明网微信
  • 惠州头条APP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