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阳永湖80后陈雪标做新型职业农民 扎实深耕乡村游

[报料热线] 2831000

原标题:(引)惠阳永湖80后青年陈雪标做新型职业农民

(主)扎根山野建农场 扎实深耕乡村游

  近日,天空下起了雨,看着门外淅淅沥沥的雨滴,内心期盼已久的陈雪标有些激动:有了雨水,在对面杂草山上种花种果的计划,终于可以实施了。

  陈雪标是惠阳区永湖镇老围下村一名80后青年,他瞅准乡村游兴起的契机,回到村里深耕休闲农业产业,转型做新时代新型职业农民,成为村民们眼中“能干的后生仔”。

  

陈雪标扎根农村将荒野山地改造成农场。

  瞅准乡村游发展契机返乡创业

  陈雪标以前从事花木经营行业,市场开拓得还不错,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正当朋友们羡慕他找到了一个赚钱的好门路时,2015年,他却突然不往花木生意方面发力了。原来,他有了新的目标:“那时候我发现,越来越多人喜欢去乡下游玩,欣赏原生态的乡村风景,品尝原汁原味的农家菜,我觉得这是个好机会。”

  认准了的事,陈雪标说干就干,毫不犹豫。利用卖花木积累的本钱,他与村里协商,承包了一片面积达300亩的远离民居的山谷。陈雪标将花木场剩下的花木移栽到山上,又引种了李子树、嘉宝果果树等,同时开辟菜园、在树下养鸡养鹅、利用山溪水灌溉挖鱼塘,慢慢地将无人问津的荒野山地变成了生机勃勃的农场。

  积极参加培训成为农业多面手

  采访中,陈雪标从抽屉中拿出一本蓝色的小本,封面写着“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发证单位是国家农业农村部。“这个称号,我以前都没听说过,没想到我还能当上新型职业农民。”对此,他颇感自豪。新型职业农民是以农业为职业、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并达到相当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

  陈雪标说,过去大家认为,留在村里只能做“泥腿子”“土农民”,不曾想还有另一种活法——做新型职业农民。多年的创业历练,让陈雪标深刻体会到,时代不同了,人也得跟着变。做新时代农民,要懂技术、懂市场,还要懂管理,这也是新型职业农民与传统农民的区别。

  当上新型职业农民,是陈雪标好学上进的结果。他非常擅长从网上查找资料、从朋友处借鉴经验、从自己的实践中摸索规律,不断增强自己的知识和本领。此外,他还喜欢创新,比如养鸡,很多养殖户喂投现成的饲料,他却用面包虫等自己配置饲料。几年下来,陈雪标成了名副其实的多面手,养鸡养猪养鱼、种菜种果种花样样都能拿得出手。遇到游客来吃饭,他也能和妻子一起完成一桌色香味俱全的饭菜。

  “以前靠自学,近几年政府免费提供了很多学习的机会,我看到相关信息都会积极参加。”陈雪标说,市、区农业部门组织的各项培训让他大开眼界,同时结识了更多业内专家和各地同样在农村创业的朋友。

  继续追梦把家乡建得更美

  在乡亲们眼中,陈雪标已经小有成就,安稳守业就行了。而陈雪标自己则不满足于此,他说,自己还在追梦的路上继续前行,要为乡村振兴多做点事。

  几年来,陈雪标不断地调整农场发展思路,由起初的养鸡养鸭为主逐渐向休闲观光转型。为此,他大大压缩了养殖规模,腾出更多空间植树造林,美化绿化。“国家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让我深受鼓舞,更加相信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对的。”陈雪标告诉记者,几年来他从国家的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政策中受益匪浅,比如村里道路加快升级改造,进农场的路也实现硬底化,游客出入更加方便。受益的同时,他也想积极为乡村振兴、为家乡发展多做点事。

  个人资源和能力有限,陈雪标并不急于求成,而是稳扎稳打。经过6年的开拓,农场已有了一定基础,山谷里还有一片山坡,是他下一步的建设重点。“我打算在那里建设果园,多品种多样化种植,让一年四季都能有花看有果摘,客人随时来都不虚此行。”陈雪标对未来的发展信心满满。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周智聪

分享到:
上一篇:
编辑:小丽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网微信
  • 惠州发布微信
  • 惠州文明网微信
  • 惠州头条APP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