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找准乡村特色小切口 走出富民兴村新路子

[报料热线] 2831000

  毗邻桂峰山,地处龙门县地派镇西南面的陈洞村群山环抱,风景秀美。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这个偏远的贫困小山村蝶变成风景秀丽、产业兴旺的新农村。

  近年来,陈洞村将山茶产业作为产业扶贫项目,大力发展特色山茶产业,提高村民收入。未来,该村还将打造符合当地特色的观光旅游和民宿产业,为龙门全域旅游发展添砖加瓦。

  陈洞村的变化是龙门县推动乡村振兴,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缩影。今年2月,龙门县委全会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全面激发农村改革活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促进农民富裕富足。

  地派镇陈洞村风景秀丽。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摄

  立足优势资源 壮大特色产业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农村发展的天地很广阔,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不能做“一锤子买卖”,只有夯实了产业根基,让乡村具有“造血”功能,才能激发农民自身内在动力和蓬勃活力,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今年初召开的龙门县委全会提出,要高水平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打造一批茶叶、中药材种植和精深加工基地。深度发掘乡村多重价值,培育壮大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

  行走在陈洞村不难发现,这里除了古树名木远近闻名,村里的“金叶子”也正成为提升该村形象与知名度的另一招牌。

  陈洞村常年雾气缭绕,气候温差大,土壤富含矿物质,适合茶树生长,自古有种茶的历史,但没有形成规模。在对口帮扶单位惠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支持下,最终确定把山茶产业作为陈洞村产业扶贫项目,并于2017年12月成立了由陈洞全村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为成员的龙门县高桥茶叶专业合作社。

  产业兴旺,村民收入才能稳步增长。随着合作社一步步壮大,不断有村民加入进来。茶叶种植规模和品质都得到了提升。而今,山川之气,草木之德,正滋养着陈洞人。一片片小茶叶,俨然成为村民手中的“金叶子”。

  在振兴乡村的进程当中,如何利用好优质资源,是非常值得思考的事情。

  在与陈洞村相距约20分钟车程的龙潭镇下埔村,拥有悠久的茶叶种植历史和茶文化历史,有许多种茶、炒茶、制茶能手,但是一直未深入挖掘,更没形成产业化。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村干部认真思考如何充分利用本地优势资源,探索发展乡村经济的可行之路。

  “近期我们落实了选址、土壤分析的工作,下一步推动的就是茶叶种植。”下埔村90后党支部书记茹杰威说,当地计划以茶叶产业为帮扶原点,推动产业经济发展。

  如今在下埔村,经常可见村民在茶园里忙活。近年来,龙门县委县政府提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茶叶罐”,下埔村决定抓住机遇,响应号召,采用更加科学专业的技术种茶制茶,打造全新的现代化茶叶产业链,助推龙门茶产业发展。

  从龙潭镇驱车向西而行,沿着山路蜿蜒而上,便来到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绿洲”的南昆山。这里因生态资源丰富,配套设施齐全,先后被评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广东省森林小镇、省级旅游度假区。

  香姐是蕉坑村一间民宿的“掌柜”,随着近年来南昆山旅游资源逐步开发,生态旅游业稳步发展,她所经营的民宿不仅成为家人的温馨港湾,还成为很多游客的好去处。

  走访期间,一位来自珠海的游客告诉记者,南昆山的生态资源、人文资源十分丰富,在整个广东来说是比较靠前的,来到南昆山,让人感觉心情非常舒畅。

  “游客都喜欢南昆山的生态,所以南昆山群众就做起了民宿。目前,南昆山民宿有353家,同比去年增加了100多家。”南昆山旅游行业协会会长唐群辉透露,如今游客对民宿的认可度有了很大提升。尤其2020年,龙门县委县政府推出“南昆山十条”,对南昆山的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帮助。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南昆山的建卡立档贫困户已经全部脱贫,群众收益也有了很大提高。

  南昆山生态旅游区管委会副主任叶一欢表示,南昆山生态旅游区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力以赴保护好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提升南昆山旅游吸引力,在带动当地乡村振兴的同时,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康养旅居高地。

  创新治理方式 打造美丽乡村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乡村振兴不能只体现在财富积累上,更多是要让乡村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舒适,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有专家指出,完善乡村治理体系,要聚焦大众化,在群众参与上寻求突破。乡村振兴说到底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一种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所在。

  山峦叠翠景中游,秀美乡村入画来。近日,记者来到龙潭镇下埔村和合头村看到,两边整齐的绿化树挂满了应节的红灯笼,错落有致的农家楼房,一望无际的菜畦田野,一幅幅欣欣向荣的新农村画卷徐徐展开。

  2018年,乡村振兴的春风吹进了龙潭镇。在下埔村和合头村,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沥青路贯穿村头巷尾。同时,结合乡村环境整治,统筹考虑人居环境布局,路网、水网规划,产业发展、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实施了一系列民生工程。

  茹杰威告诉记者,两年多前,文体广场这一片还是杂草丛生,大榕树下蚊虫滋生,村民都不敢久坐。为了改善村容村貌,下埔村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党员干部带头开展街巷村道、房前屋后乱堆乱放清理整治工作,清理整治河道淤泥、垃圾等。损毁的大桥也重新修复好,并且修建了水泥楼梯,更加安全牢固,河水也变得干净清澈。文体广场的两棵大榕树下更是成为村民茶余饭后休闲娱乐好去处。如今,下埔村的人居环境不但得到了当地村民的认可,也被龙潭镇评为村级示范点。

  下埔村村民红伯说,文体广场搞得很好,特别喜欢那里的环境,而且村里的道路也修好了,走起来很顺畅。

  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龙潭镇结合合头村古树名木资源丰富的特点,以村口的古树群为核心,打造成古树公园。放眼望去,村道两侧的黄花风铃木娇艳欲滴,山腰上的古树枝繁叶茂,崭新的墙绘和公园设施在阳光下格外靓丽。

  谈到这两年村中的变化,合头村村民肖伯内心充满喜悦:“人居环境变好了,住着也舒心,特别是古树公园,有空可以和家人一起去散散步,城里的生活也不羡慕了。”

  几年时间,龙潭镇下埔村和合头村实现美丽蝶变,这里不但村舍整洁有序,庭院干净美丽,沥青路通到村民家门口,还建起了文体广场、农家书屋、垃圾屋、卫生站等公共服务设施。靠近村道的民居墙上,各种墙绘展示着别具特色的风土人文,宣扬孝亲敬老的美德,美丽新农村景象随处可见。

  看着眼前美景,合头村党支部书记肖勇辉展望道,接下来该村的发展思路是以乡村振兴、产业兴旺为主导,打造特色旅游业,依托合头村双彩虹瀑布,进一步开发打造农家乐、民宿,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持续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写好做实需要找准各村特色“小切口”。龙潭镇党员干部和广大村民不停探索乡村振兴切实可行的路径,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一步一脚地走出了一条具有龙潭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该镇呈现出一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建设产业园区 深化农村改革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大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一定能走出一条科学有效、农民受益的产业发展之路,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今年龙门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该县将以乡村振兴为引领,进一步推进“二十百千万”工程,建成三黄胡须鸡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县级万亩兰花产业园,完善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打造三产融合示范区。

  近日,记者走进龙门县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地感受了龙门加快现代农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的最新实践。据介绍,龙门县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主要以龙城街道、平陵街道、龙田镇为核心区,总面积463.32平方公里,主导产业面积约11.09万亩。核心加工区企业共4家,其中龙门县云鹏双丰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已经投产,其余3家进入设备安装和调试阶段。

  在核心加工区里,一排崭新的现代化大米加工生产线正轰隆隆地运作。龙门县云鹏双丰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现代化加工中心负责人刘俊鹏说,除了这个烘干线,该企业还引进了一条全自动生产线,从稻谷变成大米的整个流程皆由电脑控制。

  目前该企业采用产业帮扶与消费扶贫模式,在与农户签订优质稻谷收购合同的同时,也为农户提供优质水稻种子、农机和农业技术支持,组织农户学习专业种植知识,实现水稻种植的高产与高效。同时,该企业还组建了电商团队,通过线上与线下多种渠道推广的方式,帮助当地农业企业、农户提升产品品牌影响力与销售额。该企业通过多种方式,每年带动周边农户超过2000户,实现户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

  如果把农业产业园建设比喻为龙门农业产业的坚实体魄,那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可比喻成做活龙门农业产业的新鲜血液。

  今年,龙门县提出要全面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国家试点工作,深入实施农村“一户一宅”、农房简约报建、农房风貌管控“三项改革”,建立县级主导、乡镇主责、村级主体的宅基地管理体系。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和资产管理制度,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持续抓好垦造水田、拆旧复垦工作。

  2020年,龙门成为全国104个、全省6个试点地区之一,也是惠州市唯一获批的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正全力推动农村宅基地改革。

  龙田镇李洞村陈洞村民小组组长陈正伟介绍,该村民小组退出宅基地的办法主要是现金补偿,并且实行台账记账,其家庭成员申请宅基地时,根据原退出面积,给予适当优惠。

  据了解,龙门县初步选定了12个行政村共32个村民小组作为宅基地改革工作试点村。针对农村居民点“多、散、乱”、农村建设用地扩张过度、宅基地审批难、退出机制缺失等问题,龙门县聘请多家公司对全部试点村开展权籍调查,对村庄规划依法依规修订完善。目前,全部试点村的权籍调查和村庄规划已经完成。

  为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与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综合改革协同推进的工作模式,龙门县政府与广东乡村振兴服务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广东首个美丽乡村建设和宅基地改革研究实践中心在龙门县正式挂牌成立。据介绍,该中心的建成和探索将有利于龙门高质量完成宅基地改革示范点工作任务,为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前列提供重要支撑。

  惠州日报记者黄宇翔 通讯员龙门县融媒体中心

  智库观察 

     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博士周翠俭:

  活化生态资源 做好“美丽”文章

  龙门生态资源优势显著。乡村产业兴旺的关键是活化长期沉淀的生态资源。只有通过生态资源价值化实现形式的创新,才能在生态文明转型的大背景下,促进城乡要素有序流动,壮大集体经济和农民财产性收入,也才能重构农村可持续发展与治理有效的经济基础,这也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建构乡村振兴经济基础的关键问题。

  要做到活化生态资源就要围绕“美丽”做文章。龙门县在生态产业化、文化产业化、民宿经济、乡村旅游等领域有天然优势。“农村美起来”要做到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一是把硬件建设好。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全面改善,需着力推进水电路气等公共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同时重点抓好通自然村(组)道路、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既方便生活又促进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范围拓展到圩镇和城中村,推动乡村环境在全域实现干净整洁的基础上向生态美丽宜居迈进。二是把软件建设好。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县乡村统筹,办好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民生实事,提高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建设彰显产业兴旺之美、自然生态之美、文明淳朴之美、共建共享之美、和谐有序之美的新时代“五美”乡村,实现“农村美起来”与“农民富起来”的良性促动。

  惠州日报记者卢泓宇

分享到:
上一篇:
编辑:任己章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网微信
  • 惠州发布微信
  • 惠州文明网微信
  • 惠州头条APP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