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旅融合!龙门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打造兰花产业

[报料热线] 2831000

  “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素有“中国天然氧吧”之称的龙门,温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壤为兰花的培育和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近年来,经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兰花产业逐渐成为龙门的优势特色产业之一。

  兰花产业,一头连着乡村振兴,一头连着经济发展。龙门发展兰花产业有资源、有条件,具备区位优势、生态优势和产业优势。龙门县在建设大湾区“新大陆”的新语境下,将如何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打造兰花朝阳产业,促进兰花和农旅产业有机融合? 

龙田镇李洞村的兰花种植大棚。

  带领村民致富

  龙华水坑村种植大户带动周边村民种植兰花近60亩

  龙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水资源充沛,水质好、污染少,空气质量优良,山地早晚温差非常适合国兰生长。据龙门县农业农村部门数据显示,目前,全县种植的兰花主要有墨兰、春兰、春剑等多个国兰品种以及石斛等,种植面积约2400亩,每亩产值约13万元。

  因兰花产业发展前景良好、产品附加产值上升空间大,近年来,龙门县提出“建立兰花产业园、发展观光农业”的发展思路,通过普及兰花种植技术,引领农民致富。通过“农户+企业+市场”等新的联农益农机制带动乡村振兴,引领村民走上致富道路。

  在龙门县龙华镇水坑村,兰花成为当地村民致富的关键词。水坑村地处国道355线和广河高速交会处,交通便捷,“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气候条件十分适合国兰生长。

  为促进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发展,该村积极实施“一村一品”策略,兰花成为首选农产品。当前,村中的种植户李冠雄种植了以国兰为主的兰花20亩,并辐射带动周边7户农户和贫困户共同种植,形成了近60亩的兰花种植基地。

  “种兰花不像种水果,水果有保鲜期,采收之后须尽快售出。兰花就不同,满一年的可以卖,如果市场不好,种到两三年再卖也没问题,且价格会更高。”据李冠雄介绍,与传统农产品销售模式不同,国兰销售模式灵活,种植户可结合市场需求进行选种和决定销售花苗的时长。“根据株数的多少,每盆国兰的收购价在25元到30元之间。目前,水坑村的国兰每亩每年纯收益在3万到6万元之间。”李冠雄说。

  随着水坑村兰花名气的提升,经常有广州的收购商前来洽谈生意。“龙门的气候、水质等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种出来的国兰质量挺高,既壮实又翠绿,很受欢迎。”来自广州芳村花卉市场的孙先生表示,虽然当地的兰花品质很好,但种植规模还是太小,不能完全满足客户需求,他建议水坑村继续扩大国兰种植规模,形成自己的品牌。

  事实上,面对市场需求,李冠雄也一直在筹划扩大种植规模,期待兰花种植实现产业化。目前,他在水坑村成立了蓼溪国兰种植专业合作社,同时,也将自己多年来摸索的种植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有意向种植兰花的村民。

  水坑村兰花产业虽日渐成熟,也有良好发展前景,但放眼龙门全县,种养兰花的个体种植户相对较少,目前龙门兰花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还需依靠当地兰花企业。

  龙门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潘文辉坦言,一方面,在种植户层面,兰花产业仍处于待兴状态,缺少宣传兰花的窗口和展示兰花文化的场所引导种植户加入兰花种植队伍;另一方面,兰花种植的前期投入成本颇高,除了购买种苗之外,兰花种养的大棚、喷灌系统等设备往往需要十多万元启动资金,部分农户想种却缺乏资金。

  “龙门县委、县政府计划用3年时间打造龙门县兰花产业园。”潘文辉介绍,根据《龙门县兰花产业园建设方案》,兰花产业园的建设按照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研发、产业融合等全产业链条布局思路,总体形成“一心一园一区一带”的空间功能布局框架,重点打造成集聚“产、加、销”一体化和休闲、观光、养生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建设期间,龙门县农业农村局将积极配合兰花企业、种植户成立龙门兰花协会,集中力量,制定统一行业标准、统一发展目标,壮大产业;筹划建立龙门交易市场,架起供需桥梁,提升企业和农户收益,并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 

惠州御花源花卉科技有限公司的兰花大棚内兰花长势喜人。

  扶持龙头企业

  多家公司共同打造万亩兰花产业园

  “上建山谷间产素心兰,清香不减闽中来者,又有大叶紫兰。”从清咸丰版《龙门县志》可见,明清两代已有关于龙门种养兰花的记载,说明龙门具有悠久的种兰传统。

  旧兰无觅处,新兰有来者。日前,记者来到位于龙田镇李洞村的惠州御花源花卉科技有限公司兰花科普基地。时值盛夏,园中许多墨兰长势挺拔,不久后,这些苍翠欲滴的兰花将销往全国各地。惠州御花源花卉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钟志奇从2016年开始在龙田镇李洞村种植兰花,现种植面积达300多亩,主要出口韩国。

  时间回溯到2019年12月,该公司向惠州海关申报的首批7.5万株出口国兰(墨兰)经蛇口港起运前往韩国,曾引起省内多家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钟志奇说,企业能在龙门自主办理兰花出口业务,不仅缩短通关时间,还节省了物流成本,每年预计可节省约100万元运输费用,每批次平均减少3天的运输时间,出口效率大幅提高。首批国兰的顺利出口也让落户龙门的兰花种植企业对未来的发展信心更足。

  惠州御花源花卉科技有限公司在兰花种植方面取得的成功,与龙门县委、县政府近年来搭建兰花产业平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龙门县兰花产业园建设方案》中,就明确提及将重点扶持辐射范围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全县兰花产业整体稳步发展。

  记者了解到,龙门作为农业大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始终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抓住国家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契机,充分发挥龙门县的独特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把兰花产业发展成为龙门朝阳产业和主导产业。

  为扶持兰花产业发展壮大,龙门县计划高起点规划布局发展花卉产业,把发展花卉产业作为优化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效益农业和精品农业的重要措施,着力打造现代农业新增长点。依托农业产业园、农业公园等农业产业化项目,加快花卉项目培育和引进,加大花卉产业投入,破解产业资金、用地等瓶颈问题。

  在此利好消息下,2020年10月,广东赋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维生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顺德区花卉协会与龙门县人民政府联合签订框架协议,打造龙门县国家级万亩兰花产业园。项目计划总投资20亿元,种植总面积约16000亩,初步规划落户龙田镇,将建成集种植、科研、物流、展示展销、酒店服务、旅游休闲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建成后年产值预计可达20亿元,提供约8000至12000个就业岗位。

  目前,该项目已举办动工仪式并于今年2月建成100亩兰花种植基地。项目的落地将为龙门县兰花产业园创建注入强劲动力,对壮大龙门的兰花产业规模具有重要意义。 

南昆山翠兰谷生态度假村的兰花吸引了爱兰人士前来欣赏。 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摄

  推进农旅融合

  拟打造“兰花+旅游”新业态形成乡村游新线路

  “兰草堪同隐者心,自荣自萎白云深。春风岁岁生空谷,留得清香入素琴。”清晨,南昆山上“兰园”里的兰花悄然绽放,宛如衣袂飘飘的隐士,其高洁而俏丽的独特魅力,让人喜爱、让人留恋……

  南昆山上得天独厚的生态和气候环境以及丰富的负氧离子,为兰花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环境。据考证,南昆山有墨兰、建兰、多花兰、寒兰、兔耳兰等5种数十个品种中国兰属植物。

  兰花收藏家邓兆平建于南昆山上的“兰园”是名副其实的“兰花王国”,目前种有国兰300个品种,包括墨兰、春兰、四季兰、寒兰、春剑兰、莲瓣兰、蕙兰7大系,1000多盆名贵兰花,其中还有石斛兰品种超60个。

  为进一步弘扬兰文化,痴迷兰花30余载的邓兆平在2019年以“兰园”为核心,打造了华南地区首个兰文化主题度假酒店——南昆山翠兰谷生态度假村。如果说种养兰花是翠兰谷生态度假村发展旅游的基础,那么兰花品鉴则是其最吸引人的独特魅力。这与龙门大力推进的“旅游+”“+旅游”战略不谋而合。

  目前,邓兆平正在筹划建设兰文化展览馆,打造兰花科普长廊,全力做好翠兰谷兰文化主题的旅游业,打造岭南独树一帜、别具特色的兰文化产业名片,助力南昆山旅游业发展。

  邓兆平将兰文化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与龙门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对南昆山未来文旅产业发展的规划不谋而合。

  “当前我们正在南昆上规划打造一条集科普文化于一体的旅游线路。”龙门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成员、龙门县旅游行业党委专职副书记陈卓盈说,当前,南昆山上观景路线众多,但能体现南昆山文化内涵底蕴的旅游路线仍有待进一步完善。龙门县文广旅体部门、农业农村部门正与南昆山生态旅游区开展紧密合作,拟以“兰花科普馆+蜻蜓馆+毛茶园+红色文化”为线路,形成南昆山独具特色的科普文化旅游新业态。

  既然南昆山兰文化与生态旅游相结合是可行的,那龙门兰花产业与龙门全域旅游是否能有机结合呢?

  对此,陈卓盈表示,随着近年来龙门生态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龙门逐渐走出了一条“生态+品牌+产业”的全域旅游发展新路子。要做好“旅游+”“+旅游”文章,深入推进农旅文体、产城人文互动,壮大旅游产业。

  未来,县文广旅体部门还将进一步与兰花企业多方互动,对兰花品牌、兰花文化有推广意愿的兰花种植主体,可在龙门举办丰收节、旅游节、温泉节以及全域旅游“龙门阵”高端对话等重大节庆系列活动中,设置兰花展示推广区,向各地游客推介龙门兰花品牌和文化价值。

  据悉,结合龙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建设龙门兰花文化馆和市级兰花公园也被列入建设构建。惠州御花源花卉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市级兰花公园项目已于2020年建成并通过验收,是一个集种植、加工、销售、文化展览、旅游于一体的主题公园。目前,该兰花公园面向市民开放,广大爱兰人士以及想了解兰花文化的游客,可自行前往品鉴兰花的独特魅力。

  智库观察

  广东省兰花协会顾问、原顺德兰花协会会长胡应东:

  发展兰花产业需要政府扶持

  兰花是中国的一个文化符号,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喜爱。过去由于价格偏高,往往只是富裕人家买来观赏,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兰花价格也变得更加亲民,成为普通消费品进入千家万户,拥有广大的市场。

  与水果等传统农产品不同,兰花保鲜期长,有花无花同价且全年可售,价格也相对平稳,对农户而言,种植兰花是一条脱贫奔康的新路子。不过,由于兰花种植门槛较高,每亩硬件设施加上种苗投入需近12万元,政府部门前期最好能给予一定的扶持和帮助。

  文/图(除署名外) 惠州日报记者黄宇翔 通讯员龙门宣

  兰花产业布局

  按照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研发、产业融合等全产业链条布局思路,总体形成“一心一园一区一带”(“一心”为龙门现代化花卉博览中心;“一园”为御花源兰花产业化高新科技园;“一区”为乡村振兴与产业融合脱贫攻坚样板区;“一带”为魅力乡村振兴与温泉康养休闲观光带)的空间功能布局框架,重点打造成集聚“产、加、销”一体化和休闲、观光、养生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万亩兰花产业园

  项目计划总投资20亿元,种植总面积约16000亩,初步规划落户龙田镇,将建成集种植、科研、物流、展示展销、酒店服务、旅游休闲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建成后年产值预计可达20亿元,提供约8000至12000个就业岗位。

分享到:
上一篇:
编辑:任己章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网微信
  • 惠州发布微信
  • 惠州文明网微信
  • 惠州头条APP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