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荣光 逐梦前行丨赓续血脉重返一流 惠东阔步奔千亿

[报料热线] 2831000

  一栋栋具有浓郁红色元素的民宿前游客络绎不绝,被誉为“东江红都”的高潭中洞村到了周末十分热闹,四面八方的人们慕名到这里开展红色之旅。而在几十公里开外的革命老区多祝镇永和村,随着当地特色乡村的有效打造和乡村振兴的不断推进,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旅游观光。

  梁化镇小禾洞村,白盆珠镇横坑村、鹿窝村……昔日硝烟弥漫的革命老区,如今旅游不断热起来。老区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生活日渐红火,谱写出新时代篇章。

  惠东革命老区的喜人变化只是该县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进入“十四五”时期,站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惠东正撸起袖子抢抓“双区”建设机遇,以山海统筹为基本路径,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同时,锚定千亿县区发展目标,朝着重返一流行列阔步前行。

  

惠东做好“海”的文章,将打造惠州市粤港澳流动渔民深海网箱养殖产业园。 惠州日报记者杨建业 摄

  提升基层组织力

  充实基层人才队伍为乡村建设添活力

  白盆珠镇横江村地处白盆珠水库副坝之下,守着绿水青山却生活贫困是该村昔日的真实写照。市委组织部进驻该村后,村“第一书记”为该村找准“生态休闲旅游”定位,打造格桑花海、引进高端民宿项目,使昔日无人问津小山村一跃成为网红打卡新地标。2020年全村集体年收入达到40万元,相比2016年增长了近8倍。

  为全面调动基层干部潜能,白盆珠镇对近千名年轻高学历外出人员建档立卡,促使603名高素质人才积极返乡创业兴业,为乡村建设增添新活力。同时调整14名村“两委”干部,选派13名优秀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第一书记”积极为村的发展找路子、献计策,村级经济不断活起来。

  近年来,惠东县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提升基层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推动《广东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落地生根,全面充实基层组织人才队伍,把政治站位高、经济工作能力强、热心服务群众的人才选配到村“两委”挑大梁,使得农村带头人队伍得到进一步优化,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进一步强化,基层干部活力进一步提高。

  为密切基层干部与群众的联系,该县建立四级服务网络,实现联系服务全覆盖。以县为单位建立总网格,以镇街为单位划定大网格、以村(社区)为单位划分中网格、以村(居)民小组细化成小网格,以党员干部为网格长,以网格内群众为服务对象,绘制出一张网格化“管理图”,推进党群服务“无缝隙”“全覆盖”。全县共划分17个镇街大网格、298个村(社区)中网格、2522个小网格,选优配强网格长2800多名。建立网格党支部,支部党员采取“党员选群众、群众选党员”的“双向选择”方式,联系若干户群众,全县17个镇街1.5万名党员联系15万户群众。

  同时,着力打造线上线下两个平台,上下联动服务群众。线上平台,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技术,试点建立“大数据+党建”模式,打造集党员在线教育、队伍管理、志愿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1+N”智慧党建平台。主动在线上发布民生事项、办事流程等信息,及时为群众提供政策、法律咨询服务,让群众“不出家门口办好身边事”。线下平台,依托县镇村三级党群服务中心,按照“配套齐全、服务周全、机制健全”的标准,升级完善功能室配置,基层党员干部坐班服务,实体化运作。

  在此基础上,该县创新加强村小组建设新思路新举措,探索推行村小组管理“强根善治”工程,发挥村民小组长推动村组经济发展、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作用,有效规范和提升了村民小组长执行力,真正把村民小组长队伍建设成为村党组织的得力助手和依靠力量,农村经济社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推动经济发展

  全面构建“3+5”现代产业体系

  日前,粤港澳大湾区(惠州)数据产业园的润泽(惠州)国际信息港项目正在紧张施工,10多台桩基在不停打桩,声音此起彼伏。

  去年末,百亿级的宇新轻烃综合利用项目开工建设,标志着惠州新材料产业园首个产业项目正式启航,惠州千亿级工业园区建设迈出了实质性一步,“国内一流新材料产业基地、粤港澳大湾区新材料科技创新基地”的宏伟目标也愈加清晰。

  一方面,惠东高标准规划建设惠州新材料产业园、粤港澳大湾区(惠州)数据产业园、1号公路惠东段经济走廊等重大发展平台,探索发展氢能产业,打造新能源、新材料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另一方面,惠东大力支持制鞋、农业、旅游等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构建出“3+5”现代产业体系。

  向海图强,筑梦深蓝!

  太平岭核电、港口海上风电项目、惠东LNG接收站……随着稔平半岛一系列新能源大项目建成投产,谋划建设新能源产业园,探索发展氢能源产业,将支撑惠东形成沿海清洁能源产业集聚区和能源输出大县产业带,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名副其实的能源基地。

  不仅仅是“能源岛”,更是“科技岛”。在稔平半岛,总投资超过60亿元、被誉为“国之重器”的中科院“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CiADS)”与“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AF)”两大科学装置,是“十二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也是国内少有的两个紧密相连的大科学装置,未来这里将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重要地区。

  《惠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指出,惠东将借力深圳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打造海洋协同发展区。惠东在致力打造能源科技岛的同时,还努力做好“海”的文章,打造惠州市粤港澳流动渔民深海网箱养殖产业园。据介绍,该产业园由5家企业共同实施,主要建设开放型海区深水网箱标准化养殖基地,开发实用苗种繁育技术,培育新的海水鱼类优良品种;支持开展海水产品现代冷链物流体系平台建设,引导海水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构建集养殖、培苗、冷藏、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深水网箱产业集群。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约9亿元。

  向大湾区发力!

  “新材料产业园和大数据产业园的市政工程进展顺利。”惠州新材料产业园规划建设指挥部工程建设组有关负责人说,前段时间以来,建设组致力推进两项工作,一项是9个地块的土石方场平工程,面积约5平方公里,总投资约6.6亿元;另一项是起步区11条道路的建设,总长约16.4公里,投资约11.5亿,预计今年可完成约30%的工程量。

  “依据产业链,我们寻求跟世界500强企业以及行业内领先龙头企业的合作,引进他们的项目在这里落地。”惠州新材料产业园规划建设指挥部产业发展组有关负责人说,前段时间,已有70多家企业跟指挥部进行了对接洽谈,经过筛选和专家评审论证,储备了大概30多个项目,这30多个项目中,基本上为石化中下游项目,其中近10个为深圳企业投资项目。

  办好民生实事

  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今年2月4日,惠东县稔平半岛供水工程及配套水厂通水仪式在铁涌镇黄坑泵站举行,标志着整个稔平半岛缺水局面将彻底成为历史。

  惠东县委县政府以增强人民福祉为己任,不断增加投入,切实办好群众关切和盼望解决的民生实事。目前,该县成功迁建惠东县人民医院,增加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新开设心脏介入室和卒中中心。据介绍,心脏介入室和卒中中心开设以来,已成功挽救近千名患者的生命。此外,按照三级妇幼保健院的相关建设标准,对原惠东县人民医院6栋大楼进行整体改扩建;原县人民医院将整体改扩建为县妇幼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投入1.8亿元对多祝镇卫生院进行改造,打造山区片的二级医院;建成启用县中医院新院区;实现荣超公立医院主体大楼封顶;建成13所、推进建设19所、动工4所学校;投入运营县社会养老服务中心……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为进一步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惠东启动“行走的医院”系列项目,完成150个村级卫生站“行走的医院”智能终端、远程医学专家门诊系统、基层医疗服务系统以及远程智慧医疗系统的建设,并为村级卫生站配备共计2700万元的全科医生助诊包,让百姓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有效打通了诊疗“最后一公里”。

  奋进“十四五”

  主动接受深圳辐射 深度融入大湾区建设

  根据《惠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十四五”时期,该县将全面融入深圳都市圈协同发展,完善区域经济、交通布局。借力深圳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加强稔平半岛与深圳大鹏半岛、深汕特别合作区联动发展,积极承接海洋科考服务等功能,打造海洋协同发展区。探索深圳—惠东产业共建新模式,全面承接深圳外溢创新产业资源。依托吉隆、黄埠及深汕特别合作区现有产业基础,探索打造两地产业联动发展区。提高与深圳、深汕特别合作区的通勤效率。

  同时,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积极主动、靠前承接“双区”驱动效应,坚持错位发展、配套发展、协同发展,密切与粤港澳大湾区各大城市的对接,深入参与产业分工合作,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要素向该县流通,加强与港澳在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展开合作,密切多层级交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东岸“半小时生活圈”,促进产业互补、合作共赢,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合作承载区。

  在产业上,全力构建更高质量的现代产业体系,以构建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为目标,以大项目大平台为支撑,打造更具竞争力的“3+5”现代产业体系。打造新能源产业集群。大力推进港口海上风电、惠州LNG接收站等重点项目建设,抓好产业链延伸及协同发展,布局建设天然气电厂,整合资源推动离子产业园扩园提质,发展离子科研装备等产业;高标准谋划氢能产业发展,推进氢能产业研发生产中心建设,争取支持建设粤东氢能分中心,构筑新能源储运集散中心,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清洁能源供应基地。

  “十四五”时期,惠东将用心守护好“一山两水”资源,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抓好莲花山脉、西枝江流域和海洋资源保护,不断筑牢绿色生态屏障,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惠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加强自然保护区监督管理,严守生态红线,保护生物多样性。

  推动城乡生态环境保护无缝对接。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加快《惠东县海洋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和陆海统筹研究》编制,落实海岸带保护措施,推动考洲洋立法保护,实施海洋生态整治修复工程,构筑海陆一体的生态环境保护格局。建设管理好双月湾风景名胜区、黑排角地质公园和好招楼湿地公园,抓好一批县镇森林公园建设,接续建设街边绿地小公园,改造提升绿道慢行系统。

  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赖金朗 特约通讯员黄少卿 通讯员叶衍达

分享到:
上一篇:
编辑:小丽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网微信
  • 惠州发布微信
  • 惠州文明网微信
  • 惠州头条APP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