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持续推动文明创建迈向纵深 创建成果看得见

[报料热线] 2831000

原标题:
惠州持续推动文明创建迈向纵深
创建成果看得见 幸福生活再加码

  亚里士多德曾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更文明的城市,意味着更富裕的生活、更清新的空气、更良好的社会风尚、更幸福的生活。作为老牌的“全国文明城市”,多年来,惠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让人民更幸福”的坚持和努力始终不变。

  在五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的基础上,惠州以创聚力,不断巩固扩大提升文明创建成果,持续推动文明创建迈向纵深,用看得见的创建成果,说不完的文明故事,回应着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期盼。 

惠州西湖美如画。 惠州报业传媒集团东江图片社供图

  关键词 惠民利民

  将文明创建各项指标融入常态工作

  “临街店铺占道经营的现象少了,内街小巷乱扔垃圾的现象少了,车辆乱停放的现象也越来越少,惠州城市颜值不断提升,逛农贸市场像逛商场一样……”说起文明创建给城市环境带来的变化,在惠州居住多年的潘云竖起了大拇指点赞。

  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就是实现群众利益和意愿的过程,就是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过程,就是倾心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过程。对惠州而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是只为做靓“面子”,而是做实“让城市更美好,让人民更幸福”这个“里子”。

  问计问需基层,关注痛点难点,把文明创建的触角延伸到群众最关注、最需要的地方……今年,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我市深入推进了精神文明创建九大行动,针对我市在城乡治理、公共卫生等方面的突出短板,重点开展出租汽车文明服务拓展、高速公路沿线环境优化、餐饮行业文明诚信服务、农贸市场综合治理、文明村镇创建提质、乡村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提升、传承弘扬好家教好家风、网络文明促进等“九大行动”,发力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老旧城区、城中村、城乡接合部、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等区域部位存在的“老大难”问题,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网格化管理水平,推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质增效,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攻坚战,带动全域文明创建。 

集贸市场干净整洁秩序井然。 惠州报业传媒集团东江图片社供图

  “我以前不喜欢到农贸市场买菜,里面乱七八糟的,环境卫生也不好。如今,摊位规范了,到处干净敞亮,买菜也成了一种享受。”在惠城区小金口中心市场,各类摊位规范整齐有序地划分开,蔬菜、水果、鲜肉等各类农产品销售摊位都摆放得井井有条,市场内地面干净整洁,整个市场内外面貌焕然一新,完全看不到以往杂乱的景象。

  作为“九大行动”之一,我市农贸市场综合治理行动已经初见成效,纳入3年行动升级改造的农贸市场有59个,其中19个市场已完成升级改造。

  “你好,骑电动车上路须佩戴好头盔。”今年3月15日起,为进一步净化道路交通环境,减少涉摩涉电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惠州公安交警部门组织开展了为期半年的全市摩电交通安全治理行动,重点查处无牌无证、超员载客、不戴头盔、不按规定行驶、非法改装和酒驾醉驾等六类多发易发、安全危害大的违法行为。

  不仅如此,惠州公安交警部门持续强化重点路段、重点学校、医院周边交通环境整治。通过精细交通组织优化交通设施、强化停车交通秩序管控、推进部门共建共治等措施,全面优化校园和医院周边道路交通环境,打造安全畅通上学路、就医路。“现在不少路段经优化调整后,不仅方便了大家安全出行,车辆通行也比以往顺畅了许多。”市民张茂双说。

  ……

  除了针对城市管理短板问题开展专项行动,惠州还十分注重长效常态的创建工作机制的建立。按照“每天都是创建日”的要求,惠州把创建指标转化为各级、各部门的常态工作,将文明创建工作情况纳入市直和县(区)党政“一把手”责任制考核内容,由“一把手”“高位”推进。同时,各单位积极发挥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及高效有力的文明创建工作网络,把日常化、网格化、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渗透到城市管理的每个环节,不搞大会战、突击战,从“小”入手、以“实”求进,持续对照“文明”这把“标尺”,时刻丈量城市文明的每个细节,以常态化考评促整改,以长效化机制促提升,使文明创建长久造福广大群众。

  “在市区下埔滨江公园,暗访组发现公益广告数量不足。”“三新集贸市场乱摆卖现象得到改善,硬件设施提升,但管理水平仍有提升空间。”……每隔一段时间,惠州就会举办一次特殊的“放映会”,播放的内容,是市文明办暗访组拍摄的公益广告、市容市貌、环境卫生、文明出行、基础设施等问题。片子播完,有关市直部门和县(区)当场认领责任,并作出限期整改承诺。

  不仅如此,惠州市还通过入户调查和随机街访方式,询问市民对创建工作和对所在城市综合感受的评价、意见,了解群众的认可度、满意度。最近的一次公众调查显示,惠州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群众参与率超过98%。

  关键词 志愿之城

  “有时间做志愿者,有问题找志愿者”成为市民生活常态

  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不仅是“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生活,还要有“知礼仪知荣辱”的社会风气。创建文明城市,给惠州人民带来的不仅是城市面貌和居住环境的改观,更是从更广泛意义上人们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状态。

  在文明创建过程中,惠州以打造“志愿之城”为抓手,注重将“创建文明城”和“培育文明人”有机结合,通过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 

志愿者在新冠疫苗接种点为市民服务。 惠州报业传媒集团东江图片社供图

  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在惠州,“身边好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个柔弱的女子,连续26年照顾生病的丈夫儿子以及年迈的家公家婆,一肩“挑起”三代人,无怨无悔为他们撑起了一片天,她是“中国好人”刘日芳;坚持志愿服务20多年,志愿服务时长超2.9万小时,他组建的仲恺高新区外来工志愿服务队一直活跃在各种公益服务第一线,他是“广东好人”李金海……他们的事迹温暖了身边人,照亮了社会的价值星空,充分体现了惠民之州的精神和风骨。目前,我市共有共有“惠州好人”885人、“广东好人”77人、“中国好人”40人。

  一个个道德典型在闪现人性的光辉时,感召的是一群人,激发的是一个地方道德力量的内生式发展。

  志愿者“小鱼”10多年前带着孩子从河南南阳来到惠州打拼,“到惠州之后,我和孩子得到了很多好心人的帮助,我也一直想做点什么来回馈这座城市和这里的人。”在得知“中国好人”黄元盛乐于助人的故事后,“小鱼”也找到了自己的目标,那就是做一名志愿者。2017年,“小鱼”注册成为一名志愿者,次年又同几位志趣相投、热心公益的朋友创建了志愿服务队,为这座城市更加幸福美好而努力着。

  在惠州,像“小鱼”一样被“身边好人”感动然后加入志愿服务的人还有很多。一粒粒善的“种子”,在文明惠州“志愿之城”开出了最美的“花朵”,构筑起了奋发向上的惠州精神,凝聚起了同心前行的惠州力量。

  6月22日至24日,为了做好疫情防控,我市开展第二轮大规模核酸检测,对与深莞交往频密的重点区域执行常住人口和临时来惠人员就地开展全员核酸筛查工作。在这场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疫情防控战中,志愿者火速集结,奔赴战场冲锋在采样的第一线。

  大亚湾发布“协助核酸检测志愿者招募”工作信息,短短几个小时内就招募898人,分派到全区33个核酸检测点,志愿者迅速、果断,无惧无畏,一站就是几个小时,舍小家顾大家,用平凡善举彰显志愿担当;惠阳志愿者闻令而动、冲锋一线,617人次志愿者奔赴各个检测点,积极投身核酸检测等疫情防控工作,助力惠阳区提高核酸检测效率。“最早来,最晚走”“舍小家,为大家”……截至今年6月,惠州开展的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志愿服务活动达1.9万场,参与志愿者达23万人次。

  紧急时刻,挺身而出,不只是惠州志愿者们的“某一天”、“某一刻”,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天”、“每一刻”。在惠州这座城市中,“有时间做志愿者,有问题找志愿者”,成为了大众的一种生活习惯和自觉。“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成为了一种社会常态。

  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市民是施者,也是受者,每个人给别人带来美好的同时,也享受着其他人给予的感动。在这样的一种良好生态循环下,好人好事因果相续,生生不息,惠州道德群星闪耀,“志愿之城”也成为了了我市一张闪亮的名片。

  截至目前,全市在惠州志愿服务网注册志愿者达122.9万人,几乎每5名全市常住人口中就有一名注册志愿者,注册志愿服务组织6304支,发布志愿服务项目15.8万个。

  关键词 新时代文明实践

  以点带面深入推动创建 全国文明城市全域覆盖

  文明贵在养成,文明重在实践。惠州通过不断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全面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以点带面深入推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域覆盖。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志愿之城”惠州新时代文明实践以志愿服务为依托,更因志愿服务而出彩。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在惠州遍地开花,文明实践活动惠及更广大群众。 惠州报业传媒集团东江图片社供图

  为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惠州不断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在拥有122.9万名志愿者的基础上,惠州以志愿服务总队牵头,鼓励发展“乡土化+专业化”的“1+37+N”志愿服务队伍,力求志愿服务队伍多元化。如博罗县形成了以“好人宣讲队”“红色宣讲队”等“1+10+N”宣讲队,党员志愿服务等19支专业志愿服务队,18支镇(街、管委会)志愿服务分队,以及9支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队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网络。龙门县探索构建“1+6+N”志愿服务网络,在总队带领下打造6支专业服务队,各乡镇因地制宜成立3~5支特色志愿服务队。

  与此同时,惠州各地坚持激活、整合、下沉、共享,把各方面的资源整合起来,根据文明实践活动需要和群众需求再配置、再优化,通过机制创新构筑文明实践的平台阵地。如我市打破部门壁垒,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龙头,统筹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综治维稳中心等“1+N”阵地资源,整合教育、文化、科技、卫生、群团、科普等单位资源,实现资源横向纵向立体贯通。

  通过“排兵布阵”,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先行的“矩阵”全面铺开。记者了解到,目前,惠州所辖7个县(区)中,有2个全国试点(惠东县、博罗县)、2个省级试点(惠城区、龙门县)、3个市级试点(惠阳区、大亚湾开发区、仲恺高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全面铺开。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不管是开展理论宣讲,还是文明新风培育,只有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发挥出最大实效。为此,惠州探索建立以需求导向和志愿服务项目清单,全链条构建群众“点单”、部门“派单”、志愿者“送单”、群众“评单”的“菜单式”文明实践运作模式,持续刷新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在龙门县蓝田瑶族乡上东村新建成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志愿者讲师正为上东村民们生动地讲述着垃圾分类课程。“现在村民只要根据‘菜单’来‘点菜’,志愿服务队就会把相应服务送到家门口。”上东村村民刘大叔说。

  在博罗,“百姓宣讲”活动日益丰富,从房前屋后卫生到乡村振兴,从农业种养技术到脱贫攻坚……一批来自基层的“田教授”“土专家”“农经理”,分享真人真事真情实感,以身边真实的故事、人物的经历反映出新时代普通人的良好精神风貌,用小故事反映大主题,推动理论宣讲入脑入心。

  村民对农技需求多,就派出农技人员送技术下乡;留守儿童多,就开设“四点半课堂”、周末公益课堂等关爱他们;长期卧床不起的人员出门不便,就组织家庭医生团队及志愿者到各村(居)义诊、义剪……惠州通过“民呼我应”的“点单式”志愿服务,真正做到“人在哪里,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就延伸到哪里”。

  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长效开展,是保持文明实践生命力的关键。为提高社会影响力,增强活动吸引力与群众参与度,惠州文明实践资金融合采取财政扶持与社会共建双向互动、共建共管共促共享的新模式。

  2019年7月,博罗县率先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该基金包括各级财政支持的“种子资金”以及企业支持的“公益资金”等,激活了文明实践的“源头活水”。截至今年7月,博罗县文明实践基金规模已达3500多万元,投入使用1200余万元,孵化各类型的专业性志愿服务精品项目107个。而在博罗探索成立文明实践基金的基础上,我市3个县(区)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筹集资金达5360余万元,变志愿服务“大水漫灌”为“细水长流”。

  在市一级层面上,我市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市财政先后投入2580多万元、各县(区)财政累计投入6000余万元,大力支持全市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做好基础经费保障。

  创新探索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专项基金,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全面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动员能力、服务能力、保障能力,有效解决了文明实践“钱从哪里筹、人从哪里来”和“为谁服务、怎么服务”的问题,为惠州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助力文明创建提供了坚强保障。惠州日报记者龚妍

分享到:
上一篇:
编辑:任己章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网微信
  • 惠州发布微信
  • 惠州文明网微信
  • 惠州头条APP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