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困香港的社会名人,在游击队员护送和接应下,乔装打扮,机智地躲过日军盘查,一批批安全转移到后方……”
这是电影《明月几时有》中的一幕,周迅、彭于晏、霍建华等的出色演出,再现了80年前发生在粤港两地的一场惊心动魄的“秘密大营救”行动。
电影《明月几时有》片段
这是一段真实的历史!“秘密大营救”行动历时6个月,救出800多名文化界和爱国民主人士及其家属,保住了中国文化的精英血脉。
东湖旅店、榴兆楼、嗣前新居、五门坳……惠州作为营救路线上重要的中转站,深度参与其中,在中国红色革命史留下光辉一页。
胡绳、范长江、高士其、夏衍……获救的人员,有不少当时还是二三十岁的青年,他们用毕生奋斗书写开挂人生,后来成为各个领域的超级顶流。
何香凝
25岁
何香凝勇敢冲破封建文化藩篱
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
走上革命救国之路
她解放了自己
还要解放千千万万女同胞
为此不懈奋斗了一辈子
胡绳
九一八事变发生那年
胡绳刚入读高中
国家危亡激起他强烈的爱国热情
从此开始接触马列著作
和中共地下党的出版物
1935年9月
胡绳在上海参加革命
从事党领导的文化活动和抗日救亡运动
那年他才17岁
柳亚子
柳亚子22岁
就和同仁发起创立了
中国近代第一个革命文学团体南社
他和伟人毛泽东
相识相交诗词唱和
为中国文坛留下一段佳话
茅盾
茅盾25岁时
就参与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
接编并改革《小说月报》
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
后来茅盾成为
新中国第一任文化部长
以他名字命名的文学奖
至今是中国文学界最高荣誉之一
乔冠华
16岁考入清华大学
同届学生中年龄最小的一个
学霸乔冠华年少成名
毛泽东曾称赞
乔冠华的文章顶得上几个坦克师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身为中国代表团团长的乔冠华
在联大会场仰头大笑
成为见证历史的经典镜头
张友渔
五四运动爆发时
21岁的青年学子张友渔
积极抨击封建思想宣传爱国主义
受党组织派遣
张友渔后来三次东渡日本
一边求学一边从事革命活动
梁漱溟
23岁到北京大学教哲学
24岁出版专著《印度哲学概论》
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
梁漱溟名不虚传
发起组建爱国政团
坚决主张团结抗日一致对外
潜心治学的梁漱溟
还有一颗忧国忧民的心
范长江
26岁深入中国西北采访
公开报道红军长征
27岁时冲破重重困难
报道“西安事变”真相轰动全国
范长江这个名字
是中国新闻人心中一座高峰
“中国记者节”设在11月8日
也和他有关
邹韬奋
日寇野心勃勃要灭我中华
国民党反动派还在高喊
“攘外必先安内”
青年邹韬奋对此义愤填膺
成为救国会七君子之一名垂青史
毛泽东曾题词赞他
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
胡风
因组织抗日文化团体
青年留学生胡风
曾被日本军国主义政府驱逐
回国后他提出
“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
用如椽巨笔鼓舞国民奋勇抗战
沈志远
32岁写成的一本书
先后再版18次
长期被用作大学教材
年纪轻轻已成学界顶流
被誉天才的沈志远信奉
那其实只是奋斗的一个代名词
丁聪
上中学时
丁聪就开始发表漫画
抗战期间
他以画笔为武器
宣传抗日救国
《阿Q正传》《骆驼祥子》
他的插图和众多名著相得益彰
至今还有众多铁粉
廖沫沙
23岁入党
在上海坚持地下斗争
先后三次被捕始终坚贞不屈
新华社曾发文评价廖沫沙
是一生以犀利的笔锋为党战斗的
著名杂文作家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卫士
张铁生
25岁赴德国深造
34岁回国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有志青年张铁生
后成国际知名的国际问题专家
高士其
求学时因意外落下终身残疾
连握笔写字都困难的高士其
竟然成为著作等身的科普作家
“中华民族英雄”称号
3704号行星命名“高士其星”
这样的殊荣高士其担得起
就凭一辈子永不言弃的坚韧
葛一虹
19岁考取南开大学
20岁加入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获誉“嘉定三杰”之一的葛一虹
终成一代戏剧学大家
新中国戏剧理论事业的
开拓者和奠基人
戈宝权
年轻的驻外记者
竟成著名翻译家文学家
戈宝权证明
人生有无限可能
普希金高尔基
在中国家喻户晓成网红
戈宝权则是牵线的红娘
夏衍
19岁参加五四运动
创办进步刊物发表文章抨击时弊
夏衍初生牛犊不怕虎
获得大腕陈独秀的赞赏
29岁同鲁迅等名家一起
筹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夏衍是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
开拓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
叶籁士
18岁赴日本留学
21岁成为中国世界语者联盟负责人之一
叶赖士志当仓颉的传人
中国书籍由竖排本改横排本
叶赖士是创导者推动者
他为我国文字改革事业
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黎澍
26岁
黎澍就参与创办
中共湖南省委机关报并任总编辑
后来当学者研究历史
他以司马迁、董狐为榜样
坚守初心著信史良史
沙蒙
26岁开始戏剧演出
面对国难当头民族危亡
沙蒙借戏剧唤醒全民抗战
他参与编剧并导演的影片《上甘岭》
成为新中国电影事业一个艺术高峰
宋之的
19岁的剧坛新秀
已担起领导两个剧社的重任
22岁发表的一部作品
成为中国早期报告文学的佳作
茅盾称赞宋之的
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文艺战士”
“杰出的戏剧家”
司徒慧敏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电影追梦人司徒慧敏
21岁就参与研制出
中国最早制造的录音机之一
“三友式”电影光学录音机
他还曾受周恩来派遣
到美国好莱坞学习电影技术和电影管理
新中国第一部大型彩色纪录片
也是他主持拍摄的
端木蕻(hong)良
20岁考入清华大学
23岁创作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
成为当时产生重要影响的力作之一
端木蕻良笔耕不辍
长期从事进步文化工作
作品《土地的誓言》
曾入选中学语文教材
结语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奋斗是生命之舟的风帆
让我们
争做新时代的“奋青”
高举这些"顶流"传递的接力棒
心怀梦想面向未来
奋力奔跑吧
指导:中共惠州市委宣传部
出品:惠州报业传媒集团
共青团惠州市委员会
策划:李朝荣
统筹:杨振辉
文案: 罗孝宗
海报:谢斌 徐思雁
指导单位:中共惠州市委宣传部 惠州市委网信办 主办单位:惠州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