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百址丨龙门:红军义师转战十日 红色基因传承百年

  红军义师转战龙门,革命火种熊熊燃起。1927年12月,广州起义军余部1200多人撤出广州城后在花县(今花都)宣告成立工农红军第四师(以下简称“红四师”),这是最早使用红军番号的部队。红四师12月19日转战龙门地派,次日进入龙门县城进行改编、休整,后途经平陵白芒坑于12月29日离开龙门向海陆丰进发,与红二师会师。

  如今,红四师在龙门地派、龙城、平陵等地留下的革命遗址,以及它们承载的革命历史、红色文化,已成为龙门人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人们奋进新时代、建设美好家园。

  

龙门平陵白芒坑红四师休整地学习教育基地。惠州日报记者杨建业 汤渝杭 摄

  红色记忆

  红四师官兵帮助村民挖宽“红军井”

  龙门县平陵街道山下村白芒坑革命老区松龄围、红四师休整地旧址,一张红四师转战海陆丰的线路示意图,标记着当年红四师从广州起义奔向海陆丰的足迹。

  1927年12月13日,广州起义失败后,参加起义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教导团、警卫团和黄埔军校特务营等保存下来的主力正规军余部共1200多人,在中共党组织的领导下,突破重围,击溃反动武装民团的伏击后,进入了花县县城。

  在花县,中共党员唐维、王侃予、袁裕、徐向前等把来自各部的起义军重新组织起来,宣告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师成立,选举叶镛为师长,宋湘涛为副师长,成立了师委会,由唐维任师党委书记。

  红四师的成立,在我军创建初期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早的红军队伍之一。红四师在花县刚刚成立,花县、从化反动民团就前来围攻,红四师突破重围向东前进,于12月19日转战到龙门地派。

  红四师进入龙门境内后,镇压土豪劣绅,没收其财产,救济贫苦农民,也解决部队的粮饷给养。在地派均隆围,红四师官兵把抗拒筹粮的地主潘哀中押解到龙城。

  12月20日,红四师经王坪到达龙门县城,县城师生及各界人士数千人在顶新街列队欢迎。部队驻龙城时,师党委书记唐维、师党代表王侃予二人介绍师长叶镛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命袁裕为师参谋长。红四师在龙门县商会召开县城官吏、乡绅、富商会议,提出筹措军饷,宣传共产党和红军的宗旨。

  红四师离开龙门县城前往河源时,路过平陵山下村白芒坑并驻扎休整。期间,红四师军纪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自己动手做饭烧水。徐向前了解到当地村民饮水要到山上挑,生活用水比较困难后,便带领红四师官兵挖宽一口“红军井”。

  村民洪观火、洪国盛、洪国房带枪加入红四师,走上革命道路。经过3天短暂休整后,红四师于12月29日沿河源紫金方向开拔,于次年1月5日在海丰与红二师胜利会师。

  

红四师行营旧址。 惠州日报记者杨建业 汤渝杭 摄

  红色传承

  赓续红色血脉振兴革命老区

  红四师转战龙门10天,留下了熊熊燃烧的红色火种和代代相传的红色故事。

  “红四师是龙门人民最早直接接触到的中国共产党人和其领导的红军队伍,为龙门播下了红色的种子。”龙门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科员唐广祥介绍,这些种子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发芽成长,使龙门成为江北地区中共武装的大后方,南昆山成为江北地委和江北支队司令部的所在地。龙门县是江北地区和惠州地区依靠自己的力量最早实现全境解放的一个县,为解放广州作出了特殊贡献。

  活化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对龙门地派均隆围、龙门县工商业联合会旧址、平陵白芒坑等革命旧址,龙门县委县政府一直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注重保护活化红色文化资源,推进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红四师相关革命遗址,每年吸引数以万计的党员、群众参观学习。

  2017年12月29日,红军精神永放光芒——纪念中国工农红军转战龙门90周年活动在平陵白芒坑举行,龙门县委县政府提出为山下村革命老区办好修缮与红四师相关的革命遗址等“十件实事”。结合绿色生态资源,当地正立足红色资源活化利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龙门大米、绿色蔬菜等产业,让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为赓续红色血脉,2019年5月,龙门县在平陵白芒坑启动建设红四师休整地学习教育基地,经过两年施工,今年6月30日,在党的百年华诞前夕,红四师休整地学习教育基地揭牌开放,核心区占地面积约51亩,建有文化广场、洪亚仁茶店(接待中心)、停车场、湿地公园等核心建筑,用环园路串联白芒坑革命旧址群,形成一个新型红色革命景区。

  据介绍,龙门县委党校计划整体搬迁到红四师休整地学习教育基地旁,占地面约55亩,建设成为东江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点,并努力打造成为辐射粤东的党员干部培训红色教育基地。红四师休整地学习教育基地未来还将引进专业公司进行开发,用好用活周边资源,有机串联成山、塘、林、田一体化的红色教育基地及旅游景区,打造“红+绿”的乡村振兴发展新模式。

  革命遗址

  红四师行营旧址

  红四师行营旧址位于龙门县龙城街道北门社区顶新街16号,旧址原为龙门县商会,1956年1月,易名为龙门县工商业联合会会址。旧址建于晚清,为三合院式布局的砖木结构建筑。2003年7月15日被龙门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龙门县文物保护单位。

  白芒坑革命旧址群

  白芒坑革命旧址群位于龙门县平陵街道山下村,主要由松龄围工农红军第四师休整地旧址、老屋祠堂和白芒坑党小组农会妇救会成立遗址、铲头坳伏击战遗址、白芒坑保卫战遗址、洪亚仁茶店遗址5个革命遗址组成。2013年12月被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授予广东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2015年2月13日被公布为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9月被公布为惠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文中相关史料由龙门县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侯县军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侯县军 香金群

编辑:温燕晖

指导单位:中共惠州市委宣传部 惠州市委网信办 主办单位:惠州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