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蓝田革命烈士纪念碑:不朽丰碑巍然立 红色精神代代传

  蓝田靠近大山,自古以来村民便勇于斗争,清代著名诗人屈大均曾亲自领略过他们的勇武,写下了《龙门健儿行》的豪迈诗句,这种精神一直以来,传承不绝。蓝田瑶乡是革命老区之一。在解放战争期间,蓝田瑶族冒着生命危险,掩护游击队员,和地下党一起英勇作战,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战斗故事。

革命烈士纪念碑。

  峥嵘岁月:

  积淀丰富红色遗址

  抗日战争胜利后,东纵北撤,只留下部分武装人员,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兵力减少,国民党反动派趁机加紧内战。危急关头,中共江北特委和工委分别派出廖龙山和梁陈华到蓝田,组织起150多人的队伍,蓝田的李周南、刘火罗、刘成贵、刘容根等人参加了队伍,廖龙山和梁陈华带领游击队,整编了很多帮会武装,与敌人展开游击战。

  1948年6月11日,蓝田常备队随三团钢炮队、汤姆生队一起攻打蓝田乡公所及反动自卫队,攻入蓝田圩后,河水上涨,又见国民党龙门县警察大队数百人开往蓝田圩。他们主动撤出,前往地派,途中与国民党的“围剿”部队相遇,双方激战1个多小时,常备队被冲散10多人,只剩下20多人回到蓝田。在这次战斗中,潘志华牺牲。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他们的战斗决心,同年11月下旬,平绥队与平汉队合编成二平队,与四团狮子队一起共有400多人,在东三支司令员黄柏率领下,第三次攻打蓝田圩。

  1948年12月中旬,钢炮队,粤汉队,二平队和二团徐清、张秋二个中队共400余人,在三团长丘松学的率领下,在杨梅塘打了一场伏击战。伏击战只打了40分钟,击毙敌人10多人,俘获新丰县长张汉良及军政人员50多人,缴获机枪3挺、长短枪50余支。

  1949年3月,东三支三团在蓝田乡圩头搭棚开大会成立,参加人员有全乡民兵、农会会员和部队共900人。4月,建立蓝田乡人民政府;10月,成立蓝田乡支部。频繁的战斗让蓝田积淀了丰富的红色遗址和革命精神。

  蓝田山歌:

  动员一熟人捐款建碑

  为了将红色精神发扬光大,1993年,蓝田最早参加革命的老同志之一刘雪球提出,要建立蓝田革命烈士纪念碑。在蓝田乡党委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于1993年8月成立了革命烈士纪念碑筹建小组,由当时的乡党委副书记邓小伟担任组长,老战士联谊会会长刘容根担任副组长兼出纳,乡民政办杨水苟兼会计,成员由李周南、刘雪球等5人组成,分头发动社会各界和个人捐款。李周南是蓝田村人,也是蓝田较早参加革命的战士。从1993年10月到1994年3月,李周南和刘容根两人,除春节在家休息,正月十六就开展工作,不管天晴下雨,东奔西走,广泛动员。

  在这个过程中,李周南他们遇到很多困难,但是依然矢志不渝,坚持不懈。有一天,李周南和刘容根在蓝田圩发动一位熟悉的同志叫他赞助,用一首蓝田山歌动员:“就讲就成就落实,千祈唔话好明天,你系真心来赞助,你既芳名留百年。”听了这首歌,他说,赞助建碑款很应该,立即从衣袋里拿出600元赞助。

  纪念碑兴建工程启动后,李周南每天都在工地掌握施工情况,最终在1995年顺利建成蓝田革命烈士纪念碑。后来又因纪念碑捐助芳名录不清晰,以及纪念碑前后泥沙清理和广场扩建,李周南到处奔走,寻找雕刻厂家,最后在离休干部刘渭滨的儿子刘浩清的大力支持下,纪念碑得以全面建成。在纪念碑下面的大树底下,我们看见捐助芳名录,是用瓷片烧制成的,永远不会脱落和褪色。

  李周南每年清明都会牵头为烈士扫墓,缅怀革命先烈。在村委办公室,我们正好遇到李周南的儿子李树根。他非常遗憾地告诉我们,父亲已于2020年去世,享年89岁。

  据李树根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李周南还参加了抗美援朝的后援部队,到了鸭绿江边。李周南从部队转业回到省公安厅工作,因身体不好,自请回到龙门工作。他一辈子艰苦朴素、为人正直,对子女要求严格,要求他们清清白白做人、扎扎实实工作,始终保持老一辈的光荣传统。

  英勇的蓝田子弟兵,在白色恐怖、战火纷飞的革命战争中,不怕牺牲、英勇奋斗,为建设蓝田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如今,革命烈士纪念碑高高地矗立在蓝田石马山上,铭记烈士的精神传承着红色血脉。

编辑:温燕晖

指导单位:中共惠州市委宣传部 惠州市委网信办 主办单位:惠州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