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十万亩,产值百亿元!博罗柏塘山茶未来5年目标已定

[报料热线] 2831000

原标题:
未来5年力争实现种植规模十万亩,创造产值百亿元
柏塘山茶筑起乡村振兴梦

  “秋天里第一杯山茶开采了!”秋日的中午,骄阳胜似盛夏,博罗县柏塘镇罗塘村王雪强家里茶香氤氲。土灶前,王雪强往里添着柴火,汗如雨下;土灶旁,有着40多年炒茶经验的父亲王寿添奋力手工翻炒着新采摘的秋茶。像众多村民一样,王雪强一家以种茶为生,家里种了10亩茶园,他以前在外打工,看到山茶销售越来越好,就回来村里,传承父亲的炒茶经验。“现在政府很重视发展柏塘山茶,教授我们有机种植技术,扩大种植规模,还打算把茶叶和旅游结合起来,未来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好山好水出好茶,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的柏塘山茶,经过一代代茶农辛勤耕耘和历届政府的大力引导,2014年获国家质监总局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认证,2019年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同年,柏塘镇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和广东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2015年柏塘镇被评为“广东省十大茶乡”,如今的柏塘山茶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以承担市政协提案——设立湾区绿色茶产品生产供应基地项目为契机,进一步助力柏塘山茶产业进入发展快速通道,千年文化底蕴的柏塘山茶正向生态高效的现代化综合农业发展,逐步实现一二三产有机融合,茶山变成了金山银山,有效带动农民致富,推动乡村振兴。 

博罗县柏塘镇罗塘村5000亩连片山茶种植基地。

  生态种植

  原汁原味浓淡相宜

  在罗塘村5000亩连片山茶种植基地,晃动着茶农采茶的身影。“这里一年四季都适宜茶叶生长,且全年可采摘,味道各不相同,现在有些茶农已经开始采摘秋茶。”罗塘村支部副书记刘运添说。

  沿山势蜿蜒而上的茶丛地面上,铺着一层稻草、桔梗,保温保湿同时能防杂草生长;茶地里,隔几米就安装着一个太阳能物理捕虫器,一到晚上,就能散发出常见茶虫喜欢的紫光,实现生物杀虫的效果;茶地中间隔种植着乔木,为山茶生长提供原生态生长环境。

  这是柏塘山茶有机生态的一个缩影。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四级调研员、农作物技术推广部部长祝升直介绍,为提升柏塘山茶品质,项目紧密联系对接省农科院专家团队,以推进茶产业生态发展为目标,建设示范基地,推广茶园智能管理、病虫绿色防控、有机肥替代等先进种植技术。

  茶农也尝到了有机生态种植的甜头。刘运添说:“以前用成袋成袋的化肥,种出的山茶有各种味道,现在大家按照技术员指导,统一管理,采用花生麸、蚯蚓粪等有机肥,种出了原生态山茶的味道,品质提升了,价格也自然上来了,春茶可以卖到二三百元一斤,价格是原来一二十倍,村民们积极性都很高。”

  “下来,我们还要推进智慧茶园建设,通过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的应用,实现茶园智能化管理,茶农在手机、电脑里就能实时查看茶园状况,实现一键管理。”祝升直介绍。柏塘镇将通过建设柏塘山茶全产业链大数据中心、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和柏塘山茶大数据交易平台,配置全景可视化视频监控、智能灌溉、病虫害测报与预报、农产品质量监测等智能管理装备,实时动态做好茶园信息采集以及数字化管理,构建柏塘山茶可视、可控、可追溯的大数据综合管理体系。

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农作物技术推广部部长祝升直查看紫芽茶苗生长情况。

 

  建立保护基地

  加强种亩繁育

  “你看它的根系发达,可以移植了。”在博罗县福波生态茶园专业合作社的大棚里,几十万株茶苗已长成二三十厘米高,该合作社社长卢天福介绍:“现在进入秋季了,移植温度湿度等条件都很合适。”这批优质茶苗品种包括小叶紫芽茶、小种细叶茶、柏塘山茶等,将优先提供给当地的茶农,扩大种植面积。

  目前,柏塘镇共有38个行政村(社区),有33个村种植山茶,有山茶专业合作社及企业共57家,种植农户达6000多户,种植面积达2.4万亩。好的山茶品种是出品好山茶的第一步,柏塘山茶有全国稀有、珍贵小叶种紫芽茶,该茶与普通绿茶相比,花青素含量高出4.8倍,具有养生养颜抗衰老的功效。

  “为了做好种源保护,我们建立了柏塘紫芽茶品系种质资源保护基地,加强种苗繁育,为当地茶农提供稳定健壮的茶苗。”祝升直说,有了好的品种,柏塘山茶更加出类拔萃。据悉,在未来5年里,柏塘镇计划实现茶叶种植规模超十万亩,综合产值超百亿元的目标。

  农户标准化种植管理

  打造企业加工销售品牌

  在福波生态茶园专业合作社的加工车间内,炒茶师叶常春站在一个圆柱形炒茶机前,待机器的温度升至250度,就把15斤茶青倒入茶炒机内,不过三四分钟时间就完成一炉茶青杀青工作,杀青后再把茶叶倒入揉捻机自动揉捻15至20分钟……“从茶青到干茶出品,整个流程只需1.5小时,而传统炒制一锅需五六个小时,效率提升了几倍;另一方面,干茶出品率也提高了,机械炒菜由于温度均匀、操作受控,15斤茶青可制成4斤左右的干茶,而传统炒茶方式,即便经验丰富的炒茶师傅也只能炒制出3斤干茶,这其中有不少人工损耗。”

  随着柏塘镇山茶产业化发展,加工方式也日趋现代化,可以根据客户需求,个性化加工,有纯手工制作,亦有标准化、机械化生产。在推进柏塘山茶产业化发展过程中,柏塘镇开展育龙头、稳品控、提价值行动,设立茶产业发展基金,引入现代化农业龙头企业进驻柏塘,大力培植本土企业,引导小散茶企、合作社靠大联强,快速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推动主导产业优化升级;同时,不断提升茶叶自动化智能化加工水平,开展标准化茶厂建设,不断改善加工条件,提升加工装备水平,提升标准化加工程度,完善加工工艺,实现标准的升级和加工水平的提升。

  “我们将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推动茶企与茶农建立利益共同体,改变茶农既种茶又炒茶还卖茶的小而全生产模式,形成农户专业从事种植、企业负责加工、公司负责营销的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专业化生产,提高柏塘山茶种植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柏塘镇茶叶办主任张小强介绍。

  做足茶文章

  推进茶旅产业融合发展

  在罗塘村5000亩连生山茶种植基地中,铺展着一条1公里多长的茶林栈道,茶林中蜿蜒着一条35公里长的绿道,串连起整片茶园。“我们建栈道、凉亭就是为了方便游客参观,绿道旁还要建网红打卡点,很快这里将成为惠州新的网红打卡点。”柏塘镇旅游办负责人介绍,这份祖辈留下的产业,将打造茶旅融合发展的产业带,力争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内最大的现代茶产业“三产”融合发展基地。

  把柏塘打造成茶文化旅游体验地是大势所趋,更是顺势而为的举措。柏塘镇将以“三茶”为依托,也就是以茶叶、茶园、茶农为依托,做好山茶+文章。“茶叶不仅是农产品,还可以和美食、餐饮、住宿结合起来,成为观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祝升直介绍,项目正推动柏塘山茶申报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实现“地标产品+地标证明”商标双标运行,加强茶产业与文化旅游业深度融合。

  对此,柏塘镇推出了相关计划,振兴茶旅融合发展,在不影响茶叶生长的前提下,通过景观改造和花木补植,美化茶园的景观,开展日间生态茶园观光旅游,增设夜间表演平台和完善灯光设备等,结合柏塘茶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发展夜游经济,打造茶园综合体;在整镇规划建设茶园观光旅游道路、发展民宿集群和农家乐集群等完善相关基础设施配套;延伸茶俗茶事开展节事旅游、引导茶企开拓茶文创空间、建设茶文化博物馆和茶文化研学基地等多种方式普及茶文化知识,打造一条集茶园观光、茶叶品鉴、茶古迹游览、茶特色建筑参观、茶事劳作、茶俗体验、茶艺观赏、茶商品购物等内容丰富的茶旅融合发展之路。

  人才是柏塘山茶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我们将举办生产、加工、品牌提升、网络销售等实用技术培训班,组织参观交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人才队伍,为柏塘山茶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祝升直说。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马海菊 通讯员涂杨桃

分享到:
编辑:任己章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网微信
  • 惠州发布微信
  • 惠州文明网微信
  • 惠州头条APP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