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东高潭圩镇:军民团结谱红色壮歌 英雄辈出燃革命烽火

[报料热线] 2831000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革命红旗始终飘扬。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惠东高潭成为东江纵队和人民武装力量活动的主要地区。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高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全力开展支前活动,配合军队作战,赶走了日寇,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取得了革命胜利。

  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战争年代,高潭人民英勇奋战,培育和造就了“忠诚如铁、敢为人先、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高潭革命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潭人民紧跟党的步伐,接力奋斗,意气风发迈上新征程,把弘扬革命传统转化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实际行动,不断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红色历程

  军民团结谱写抗日救亡爱国壮歌

  “高潭人民在革命斗争时期做了大量工作。海丰彭湃同志闹革命多次到高潭来;南昌起义部队到高潭来;广州起义部队到高潭来;46年前,我们的部队也到高潭来。到高潭后,当时国民党顽固派以三个团的兵力包围我们。在此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如果不是高潭人民保护,我们的损失就难以估计了。”1986年1月31日,原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重访高潭时曾这样说。

  1938年10月,日军在惠州大亚湾登陆,东江儿女在党的领导下,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39年7月,中共惠阳县委派黄育光、张霞、陈杰到高潭,由高潭学校董事长罗克明安排在坳头磜公祠学校,以教师身份作为掩护开展工作,9月以后又增派李华等人来到高潭,向群众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加强统战工作,恢复和发展地下党组织,建立了高潭地下党特别支部。高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投入抗日洪流。

  1940年3月18日,曾生率领的新编游击大队500多人向东转移,历尽艰险抵达高潭圩镇,受到高潭人民的热情欢迎,圩镇附近群众和圩内商人纷纷拿出猪、鸡、鱼及蔬菜等慰劳部队,支持抗战。当月底,部队遭到驻惠阳的反动势力追踪,发生激战,紧要关头,高潭地下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冒着生命危险,为部队通风报信,带路转移,接济粮食。东移部队顺利渡过难关,在石山附近整编,同年8月,遵照党中央指示,离开高潭、海陆丰地区,重返惠东宝(惠阳、东莞、宝安)抗日敌后。

  在1942年华南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的紧张形势下,根据惠阳县委指示精神,高潭区委将外来地下党员全部秘密撤离,并暂停党组织发展,党员全部采用单线联系,使党组织免遭敌人破坏。1943年夏,高潭地下党根据形势发展,组织骨干力量在高潭圩散发传单,召开秘密会议,动员进步青年参加东江抗日游击队,先后分两批将22名青年和学生秘密送到东江纵队。1944年,日军再次在汕尾、澳头一带登陆,沿途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高潭地下党组织群众采用坚壁清野的办法对付日军,并乘机袭击。

  随着抗日战争节节胜利,经过东江纵队和地下党的密切配合,高潭抗日工作打开新局面。1945年5月7日,在高潭杨梅水马家祠召开海陆惠紫五五县边区代表会议,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高潭还建立了乡民主政府,乡政府设在高潭圩镇关爷庙。抗日民主政府依靠军民集体力量,将日寇赶出了惠东全境。

  全力支前迎来解放战争最终胜利

  1946年6月,东江纵队主力北撤山东烟台。部队撤走后,国民党反动势力又嚣张起来,在高潭活动的人民武装,执行上级党组织指示,有的复员,有的转移。高潭党组织也保持单线联系,坚持地下斗争。

  1947年7月,惠阳县委派黄振带领百余武装人员到高潭重建武装和开展活动,发展党员和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并恢复乡政府。乡政府采用流动办公的方式开展工作,还组织了40多人的自卫队。同时,地下党组织成立临时支部,至1948年初,黄振调离高潭,县委又派林强、彭明、林传三人到高潭组成高潭区工委(后改为区委),加快了发展党组织的工作。

  随着全国解放战争形势越来越好,尹林平、方方率领的粤赣湘边纵队频繁在高潭驻扎和开展武装斗争,高潭人民在党组织领导下,积极做好支援部队的各项工作,成立了青年联谊会、晨钟剧社、祝东区工作队,建立了农民协会和妇女会,开展减租减息斗争,设立税站,征购公粮,支援部队,并在部队帮助下,组建了人民武装独立中队,活跃在高潭、马山、宝溪及惠紫边区各地,配合兄弟部队作战,维护社会治安,效果明显。

  1949年春,高潭乡政府组织战勤队储集物资,准备协助部队解放广州。地下党组织派员到外地学习,训练骨干,输送青年到南方大学学习。祝东区工作队拉到安墩集训并改为民运队,领导群众开展支前和城改工作,做好解放多祝、平山等圩镇的准备。高潭的地主不敢收租,在高潭活动的部队由乡政府供给粮食。

  解放战争中南下大军和广东人民武装捷报频传,高潭乡政府于1949年6月在下圩埔召开祝捷大会,部队和群众3000余人参加,各村群众踊跃献出生猪和各种食物慰劳部队,晚上还演剧助兴,群众拥军支前的热情空前高涨。

  1949年冬,高潭各村成立基层政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潭人民群众与人民军队勠力同心、并肩战斗,经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终于取得胜利,获得解放,开始了当家做主的新生活。


东江干部学院。

  振兴发展

  东江干部学院落户高潭讲好红色故事

  去年9月,东江干部学院揭牌,立足粤港澳大湾区,秉承“突出红色、彰显特色、联动发展”的办学理念,着力打造全国知名的干部教育培训基地。

  “惠州及整个东江地区具有丰富的红色资源,为开展干部教育培训提供了有效载体。”东江干部学院(筹)组长李卫华表示,学院将依托这些红色资源,通过课堂讲、遗址看、现场教等模式,切实讲好红色故事。课程方面,将以高潭革命斗争史、东江革命根据地史及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的战斗历程等为素材,打造精品课程。现场教学方面,将惠州红色资源特别是学院附近的中洞、高潭圩镇等地的遗址遗迹作为现场教学点,组织党员干部广泛开展红色体验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崇高的理想,继承和弘扬革命精神。同时,不断丰富教学形式,借助微党课、情景剧等形式,把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转化为生动教材,将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

  自东江干部学院揭牌运行以来,不少市内外的单位及企业慕名而来,辐射全省的影响力初步显现。当前,高潭镇也正以东江干部学院开班运营为契机,统筹推进全镇红色革命资源保护和利用,不断完善学院周边及辖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步伐。

  乡贤返乡创业活化红色资源

  在高潭福田村,大片的格桑花开得灿烂,花海中“忠诚如铁、敢为人先、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高潭革命精神标语十分抢眼,这是将于今年“五一”开放的“红军谷”项目。

  该项目投资者罗明霞是土生土长的高潭人,曾在深圳工作多年。从偏僻小山村到繁华大都市的跨越,让她萌生了投身家乡建设的念头。2017年,她在马克思街投资建设“四维民宿”,率先在高潭引进“民宿”业态。后来在福田村、新联村租下田地近千亩,种了水稻、木薯、黄豆等一大批农作物,把有机种植和健康食品的概念传播到各个村落。去年,她开了东江红特产实体店和电子商务网店,把高潭农户的合格农产品放在平台销售,带动老百姓共同致富。同时又投资了“红军谷”项目,以红色教育为主题,结合绿色生态,开展政府部门、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学校党建、团建、研学等培训和体验服务,同时开展旅游观光休闲等服务。

  正是看中高潭丰富的红色资源,乡贤陈红星2017年回到家乡,在马克思街租了3个门面,开设了惠东县红色拓展培训服务中心,成为高潭第一家红色教育培训机构。该中心通过聘请专业团队和管理队伍,利用高潭丰富的红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教育培训。“这几年前来高潭参加培训的人员逐年增加,我们现在接待的培训人员约2万人次/年。”陈红星说,参训人员增加,公司也不断发展壮大,今年新建了2万平方米的拓展训练基地,除有丰富的拓展项目外,还集吃、住、游、采摘等项目于一体,更好地丰富游客体验。

  “红色+绿色”助力产业融合发展

  “近几年高潭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充分活化利用红色资源,老区面貌越来越漂亮,老区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老区的人气越来越旺了。”高潭镇党委副书记黄浩铅介绍,近3年来,约130万游客到高潭观光旅游,同时吸引了一批乡贤返乡创业。

  今年3月初,惠州中洞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落户高潭,又为当地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我们将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紧紧抓住‘红色+绿色’的主线,做好老区发展振兴大文章。”黄浩铅说,高潭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接下来,将进一步推广宣传“东江红都”品牌,借助东江干部学院、中洞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等平台,助推红色旅游与特色文化相互促进,力争将高潭镇打造成为集红色教育、红色旅游和生态休闲养生于一体的红色旅游特色小镇。


东江干部学院与高潭小镇。

  高潭红色遗址(部分)

  海陆惠紫五边区抗日民主联合政府成立旧址:旧址位于高潭镇公梅村,原为马氏宗祠。1945年1月,日军在广东沿海登陆。为实施向东发展战略,东江纵队派韩藻光等率领第六支队第五大队挺进高潭。2月中旬,部队进入高潭地区,在中共高潭区委和高潭抗日自卫队的支持下,先后在高潭的杨梅水、佛子坳和海丰新圩仔等地打击日伪顽军,取得了重大胜利。随后,部队活动区域扩大到紫金、五华边境。

  为巩固取得的革命成果,进一步推动“以高潭为中心向海陆丰、紫金、五华发展”的战略方针,在广东省临委和东江党组织的领导下,1945年5月7日,海陆惠紫五五县边区代表会议在高潭公梅马氏宗祠举行,庄严宣告海陆惠紫五边区抗日民主联合政府成立。会议由东江纵队第六支队第五大队政委韩藻光主持。各县人民代表、游击队部分指战员、高潭党组织负责人黄振以及民兵代表、抗日开明人士共400多人参加大会。

  五县边区抗日民主联合政府成立后不久,国民党顽军钟超武部伙同日伪联防队1000多人进犯高潭,马氏宗祠遭破坏。五县边区抗日民主联合政府虽然遭到扼杀,但它的精神并未熄灭,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1982年,惠东县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马氏宗祠的后裔子孙集资重修。

  高潭革命老根据地烈士纪念亭和高潭革命烈士纪念碑:高潭革命老根据地烈士纪念亭于1953年兴建,位于高潭革命烈士纪念碑对面,是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庆祝大会时的会址。据悉,当年在召开高潭区工农兵代表大会期间,恰逢农军大队长高伟牺牲半周年,代表们提议,将高伟烈士的骸骨迁到下圩埔安葬并竖碑。1957年1月,高潭人民将广东人民解放军江南支队第一团副团长肖伦烈士的骸骨与高伟烈士合葬于此地,并重新竖碑。1962年,惠阳县人民政府为纪念在历次革命战争中牺牲的2800多位高潭英雄儿女,在该址建立“革命烈士纪念碑”,同时将高伟、肖伦等烈士的墓碑分别嵌在纪念碑两侧。经过多次修葺,纪念碑颇具气势。

  高潭革命历史陈列馆:高潭革命历史陈列馆在高潭革命文物陈列馆的原址上进行了设计重建,总用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500平方米,分为入口大厅、休息区及主要展览空间和附属后勤区。园林景观面积约8000平方米,含陈列馆馆体、主轴大台阶、亲水主题广场、绿化等内容。主要包括红色革命内容布展、历史照片展示、图表展示、歌曲展示、艺术品展示、文物展示和历史景观展示。

  陈列馆以革命基石(红色晶石)为主要设计理念,与高潭革命老根据地烈士纪念亭和高潭革命烈士纪念碑共同打造成一个纪念公园。陈列馆整体犹如两块坚硬革命岩石,代表着革命精神,纪念着革命历程,凝结着革命精髓,象征了红色政权稳如泰山。整个建筑高7.1米,左右对称,庄严肃穆,纪念着党的生日。同时依附于地形特征,实现了设计的因地制宜,对革命烈士的无限缅怀与革命精神的代代相传之意。陈列馆外墙的红色预示着革命精神的迸发、蔓延之势,利用多面体将革命晶石进行具象化,其富有棱角、刚毅的结构形态,寓意激扬、反抗、斗争精神,也预示着革命胜利的艰苦历程,激励后人沿着革命轨迹继续前进。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欧阳成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侯县军 香金群 刘建威 欧阳成

  图片 惠州日报记者杨建业 汤渝杭 摄

  (专栏由惠州报业传媒集团联合市委党校、市委党史研究室推出。文中相关史料由市委党史研究室、惠东县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分享到:
上一篇:
编辑:海晏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网微信
  • 惠州发布微信
  • 惠州文明网微信
  • 惠州头条APP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