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凌角塘红门楼牌坊:题额“秀挹东山” 见证乡民愿景

[报料热线] 2831000

  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象征,牌坊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周朝的时候就已经存在。《诗经·陈风》云:“衡门之下,可以栖迟。”衡门,可谓牌坊的雏形,后发展成为汉族特色建筑文化之一——牌坊,又名牌楼,为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它除了承载着人文信息,还是建筑精品,建筑一座牌坊,往往是匠心独运的结晶。

凌角塘红门楼牌坊。

 

  古代龙门,不管是在县城还是乡村,牌坊这种建筑形式比较常见,用以表彰功勋、科第、德政、忠孝、节义等。如今时过境迁,它们依旧在乡野一角,散发幽香,凌角塘红门楼清代牌坊便是其中一座。红门楼牌坊青砖砌筑、龙船正脊硬山顶,有着与清代民居相似的清新风格。考究牌坊的题额,可以知道牌坊所在地乡民的心理愿景。红门楼牌坊题额“秀挹东山”,突显了一村秀丽。古代横幅标语鲜见,人们善于利用建筑以及匾额醇化乡风民风,牌坊以及题额文字,可谓古代的横幅标语,其功能教化,自然是显见的。

  红门楼牌坊立于村入口,成为一村地标,既有空间段落分隔作用,也有镇风水、提振乡风之用。 作为古建筑的一种类别,它们本身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青砖瓮瓦而建,工料考究,建筑精良,形状美观,飞檐下面有各种花卉、人物、动物等图案,精雕细琢,栩栩如生,显示当时工匠高超的雕刻技艺。

  各类风俗,也在牌坊下上演。古往今来,牌坊是乡民离乡踏出村落的第一站,又是游子归乡踏入故园的一道门槛,让人魂牵梦绕。在每年春节前夕,乡民都要在牌坊上张贴春联,以显示它们还活着。比如,每年春节前夕,红门楼牌坊都要贴上“富贵如春福满堂、丁财两进围昌盛”的对联,为古老的牌坊穿上了“新衣服”。村民说,旧时村里操办各种红事、喜事都要经牌坊进入祠堂,故村得名“红门楼村”,牌坊也得名“红门楼牌坊”。

  红门楼牌坊无疑具有浓郁地域建筑特色,是历史留给当地一笔珍贵遗产。

分享到:
上一篇:
编辑:任己章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网微信
  • 惠州发布微信
  • 惠州文明网微信
  • 惠州头条APP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