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惠州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4年领跑珠三角

[报料热线] 2831000

  行走在惠州,目之所及,蓝天白云,水清岸绿。清新丰润的空气,赋予了城市“小清新”的独特气质。不少游客说,到了惠州才发现天空这么蓝,空气这么清新,蓝天白云好空气已成为这座城市的形象标签之一。

  可以深呼吸的清新空气,是惠州给予所有走进这座城市的人们共同的幸福感,也是全市上下多年来不遗余力共同守护的“生命线”。去年,惠州蓝天保卫战再创佳绩,空气质量位居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第9,空气质量改善幅度首次跻身全国前20。这是惠州继环境空气质量连续7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排名全国重点城市、珠三角前列之后,我市大气污染攻坚取得的又一次阶段性胜利。

  盘点数据发现: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从2017年起,连续4年位居珠三角第一。去年,我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PM2.5两项指标均达到省下达的考核目标,圆满完成蓝天保卫战约束性指标。

  碧水蓝天竞鹅城,这是惠州市区金山湖一角。惠州日报记者杨建业 摄 (资料图片)

  高颜值

  有美丽面子更有幸福里子

  冬日的惠州,碧空如洗,白云悠悠,来自辽宁鞍山的杜富荣很享受眼前的一切。2019年,在市区江北东江公园附近买房后,他喜欢傍晚到东江河畔散步,静静欣赏落日和晚霞。“这里没有雾霾,适合深呼吸。”杜富荣说,他去过很多城市,感觉还是待在惠州最舒服。

  与杜富荣直观感受相匹配的是一组监测数据:2013年以来,尤其是去年以来,我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综合指数逐年下降,达标率稳步上升,空气质量排名稳居全国、珠三角前列,“惠州蓝”享誉全国,成为惠州名片。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里,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处于珠三角腹地的惠州,拥有天然的生态资源,可谓“天生丽质”。有美丽的面子如何造就更加幸福的里子?

  早在“十三五”开局之初,惠州就明确“十三五”时期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融合。去年以来,市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和推动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工作,建立了周研判、月调度、季汇报、定期督导、专家问诊、预报预警等机制。以“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为核心,根据不同季节大气污染特点,先后制定和实施了今冬明春攻坚、夏秋季VOCs治理、蓝天保卫战百日冲刺等行动方案以及系列专项方案,全面推动大气污染减排。

  博罗县是我市工业锅炉数量最多的县区,也是锅炉整治重点区域。就在2018年,该县环保部门接连发出3个处罚决定,对3家企业责令拆除燃煤锅炉,并处以罚款。放眼全市,煤改气、生物质改气工作全面铺开。

  得益于我市推动的清洁能源改造工作,位于惠城区水口街道的惠州南旋毛织厂有限公司改造后的锅炉耗电比原来降低了一半,人工支出减少90%,并实现废气洁净排放。像这样的高污染燃料锅炉关停或清洁能源改造,给企业带来实惠的例子还有很多。截至2020年底,惠州已全面完成锅炉淘汰和改造任务,完成6台35蒸吨/小时及以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16台35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淘汰,天然气管道到达区域215台燃煤、燃油、燃生物质设施天然气改造。

  近年来,我市着力走绿色循环发展之路,在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保障体系上做出了不懈努力:大力开发水力、风力、核电等绿色清洁能源,建成抽水蓄能电站、惠州LNG天然气发电、华润300MW风力发电等项目,为惠州可持续发展提供绿色动能。

  还有一组数字可以见证惠州的幸福:2020年,我市主要污染物PM2.5、PM10、NO2浓度均达到“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同比分别下降20%、19.1%、28%。其中,PM2.5为20微克/立方米,连续3年稳步下降,连续2年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第二阶段标准。

  这些写在环境质量报告中的数字,落在高山海洋,落在山野田间,落在城市高楼。这座绿色之城,蕴藏着自然与生活的健康能量。优良的空气质量,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更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攻顽疾

  一手抓经济结构调整一手抓大气污染整治

  发展经济就得牺牲蓝天白云吗?惠州人不信这个邪,一手抓经济结构调整,一手抓大气污染整治。两手一样硬,坚持不懈。

  从成绩单上看,过去几年,惠州的空气质量越来越好,刚刚过去的2020年,“惠州蓝”在珠三角排第二,位列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第9。

  惠州遵循自然规律,采取严厉举措,对生态环境突出问题、“老大难”问题等进行系统治理、系统修复、系统保护,打通“关节”与“经络”,以更高层面的协调机制,把各类生态资源纳入统一治理的框架。

  位于大亚湾石化区的国华惠州热电分公司,主烟囱冒出的不是黑烟,而是白色气体。该公司有关负责人说,排放的主要是水蒸气,因为几年前对1号机组进行了“近零排放”改造。

  得益于我市攻克的工业污染难关,国华电厂2台燃煤机组及平海电厂1台机组完成“近零排放”改造;全市8条日产熟料2000吨以上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脱硝设施保持稳定正常运行;市区20多家较大型的汽修厂都完成了水性漆改造……

  我市“治企”的硬核措施远远不止这些。盘点发现,钢铁、水泥、石化等重点行业废气全面实施特别排放限值,全面完成VOCs企业整治、生物质锅炉整治、重点工业企业提标升级等工作;完成197家省市控企业VOCs“一企一策”整治,321家VOCs重点监管企业销号式综合整治,3个工业园区涉VOCs企业排查和整治,506台生物质锅炉整治,50家重点工业企业提标升级改造;有序开展工业炉窑分级管控,20家涉工业炉窑企业、59台炉窑完成整治升级,达到时序进度要求。

  治理生态环境不仅有民生温度,更有经济效益,正在催生诸多绿色产业:在惠州,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天然气发电等产生的洁净电力被输送到千家万户;石化企业废气回收提纯生产的食品级二氧化碳,已广泛应用于碳酸饮料、食品加工和保鲜、舞台喷雾等领域。

  目标,就是让惠州山清水秀相辉映,碧水蓝天竞鹅城。

  出新招

  多次邀请专家学者为臭氧治理把脉问诊

  探路“新招数”,在近几年惠州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中格外显眼。它不仅体现在全市性、跨部门的多项整治执法行动上,还体现在不断健全工作机制的顶层设计上。

  更难能可贵的是,市长还与各县(区)政府及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签订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

  与“张牙舞爪”的雾霾相比,臭氧要“低调”得多,悄悄地“隐藏”在万里晴空中,成为多城市的大气环境污染元凶。

  为此,惠州早在2016年就提出要向臭氧污染宣战,多次邀请专家学者为臭氧治理把脉问诊。通过开展夏秋季VOCs治理百日行动,建立科学精准的污染应对减排清单,进一步提升了臭氧污染天气应对成效。去年,我市臭氧污染天数同比减少9天,减少幅度达52.9%,臭氧浓度下降4.8%,扭转了过去连续3年臭氧浓度逐年上升的趋势,为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除了臭氧,PM10已成为我市空气质量的短板。扬尘是PM10的重要来源,强化扬尘控制刻不容缓。

  针对扬尘污染,我市也有新招:通过地方立法加大扬尘污染防治力度,《惠州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已于2021年1月1日开始施行;各部门积极推动建筑工程扬尘强化监管,督促工地严格落实“七个百分百”防尘措施,近500个施工工地安装了扬尘噪声监测设备,2220辆新型全密闭智能环保渣土车投入使用。

  针对机动车污染排放问题,我市坚持统筹“油、路、车”的治理。全面推广使用国VI车用燃油,提升燃油品质,并加强成品油的执法检查。推进油气回收治理,积极协调主要石油企业调整卸油时间、出台夜间加油优惠措施;治理11处交通拥堵点,持续做好市区易发拥堵道路的交通疏导工作,减少机动车怠速行驶排放;强化新车达标监管和在用车监督执法工作,实施机动车国VI排放标准,加强柴油车注册登记环节环保查验,建成机动车遥感监测系统,设置32个路检点共计抽检9752辆机动车,完成126家用车大户入户检查。积极推动公交车电动化,全市共更新电动公交车3073辆,公交车电动率100%。

  惠州日报记者黄晓娜 通讯员惠环宣

分享到:
编辑:任己章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网微信
  • 惠州发布微信
  • 惠州文明网微信
  • 惠州头条APP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